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莲梅驱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 选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将91例胆道蛔虫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莲梅驱蛔汤为主结合西药解痉、抗感染、驱蛔虫治疗,对照组用解痉、抗感染、驱蛔虫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 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疗效(P <0.01).结论 莲梅驱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永智 《吉林医学》2011,(30):6458-645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20例胆道蛔虫症患者,采取中药乌梅丸方和四逆散加减,配合西药解痉止痛抗感染治疗,观察疗效。结果:8例治愈,12例有效,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药乌梅丸方和四逆散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胆道蛔虫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生杰  秦有明 《中外医疗》2008,27(13):68-68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胆道蛔虫患者同时服用中药自拟的利胆驱蛔汤和西药.结果 100例中于3d内治愈73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可以取长补短,瓦能消炎利胆,扶正固本,又能解痉止痛,驱除胆道蛔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推拿,超短波及康复锻炼等综合保守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经过比较发现,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胃管内灌注硫酸镁,医用纯氧;解痉止痛抗感染,中药治疗;结果本组治愈26例(81.25%);有效:5例(14.28);无效1例(3.1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方法简便,效果显著,使大部分患者免除手术治疗的痛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83例,治疗组85例,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40%,有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3.3%和16.7%,总有效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重型肝炎,中西合璧,相得益彰,较单用西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35.3%,有效率为58.8%,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23.5%,有效率为47.1%,治疗总有效率为70.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独特优势,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丹栀逍遥散为主方随症加减并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对照组单用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单纯西药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5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治疗方法;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养心汤.结果 治疗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7%,对照组为62.1%.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诊治的5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5例单独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6.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可提高有效率,增加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玻璃体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仅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63例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88.9%,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74.6%)(χ2=4.30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6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片结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6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纯化的中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球症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癔球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味丹梔消遥散联合氟派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癔球症,观察组氟派噻吨美利曲辛片单药治疗癔球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9%,对照组82.1%,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球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并辨证施护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合并辨证施护.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8.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并辨证施护对痹证的疗效提高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