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局部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纳入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6例,对其中40例符合手术标准的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AS.术后3 d,1、3、6、12及24个月应用CDFI检测支架近心段、中段、远心段的内径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并与DSA结果相比较.CAS后≥6个月,PSV≥155 cm/s的患者立即复查DSA,PSV正常的患者6个月后复查DSA.结果 ①40例CAS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2.5%)死亡,2例失访,37例获得24个月随访,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为50%~69%),再狭窄发生率为2.7%.②CAS后各时间点支架中段内径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后随时间延长,支架各段内径均逐渐增加,术后1~3个月增幅最明显,6、12及24个月支架各段内径与前一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支架形态渐趋稳定.③CAS后各时间点支架各段PSV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均在正常范围内.④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76例患者,两种方法诊断狭窄程度符合的有74例,其中2例DSA诊断为重度狭窄,CDFI诊断1例为中度狭窄,1例为闭塞.符合率为97.4%.术后≥6个月,共20例行DSA检查,CDFI与DSA均显示为轻度狭窄的有19例,中度狭窄的有1例.符合率为100%.结论 应用CDFI动态监测CAS后支架各段管径及血流的改变,有助于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与DSA比较,其检查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CAS后再狭窄的1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8~78岁,平均(61.5±8.6)岁。其中CAS后再狭窄9例,CEA后再狭窄10例,均经DSA确诊,并行CAS治疗再狭窄,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对1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未出现并发症,残余狭窄率均20%。术后患者自觉神经缺损症状消失。术后各时间点随访均未发现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事件。随访终点时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复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未显示再狭窄。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行CAS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患者,分别于CAS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DS)、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hinese Auditory Learning Test,CALT)、线段方向判定测验(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JLOT)和语言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包括注意、记忆、视空间以及额叶流畅性功能。结果共纳入26例行CAS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患者,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52~79岁,平均(64.19±6.76)岁,受教育年限(9.84±3.29)年;左侧颈动脉狭窄18例,右侧颈动脉狭窄8例;均成功行CAS,未发生并发症。与CAS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各项认知功能均显著性改善(P均〈0.01),但术后1个月与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CAS能改变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后早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朱在卿  许贵刚  刘洋  程刚 《山东医药》2011,51(34):96-97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4例,术中均采用脑保护伞装置。结果本组成功置入支架86个,颈动脉狭窄率由术前的75%±12%降至术后的7%±8%。在支架释放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5例,出现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脑保护伞释放、撤回均成功。患者术中无TIA及急性脑梗死发生,术后7~10d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TIA或脑卒中复发,DSA复查未见血管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485例(502枚支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评估CAS术前、术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发生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支架置入术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声波特征、形态,置入的支架类型(开环式或闭环式),术后残余狭窄及疾病危险因素对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结果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4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支架再狭窄的检出率为8.2%(41/502)。CAS后1~、3~、6~、12~、24~36个月累积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4%、5.9%、9.2%、11.3%和11.3%。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2.905,95%CI:1.483~5.694,P=0.002)、术后残余狭窄(OR=3.689,95%CI:1.891~7.197,P=0.000)是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开环式支架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OR=0.428,95%CI:0.218~0.842,P:0.014)。结论CDFI可用于CAS术后再狭窄的评估。使用开环式支架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术后残余狭窄及高脂血症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行CAS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2h、7d、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在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观察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结果 纳入84例行CAS治疗的患者,15例(24%)患者在CAS术后出现支架再狭窄,其中3例狭窄程度>50%,12例狭窄程度为30%~50%.所有患者术后12 h时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而术后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单变量分析显示,再狭窄组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术后7 d[(8.83±1.94) mg/L对(6.77±1.63) mg/L,t=14.398,P=0.044]、术后3个月[(8.26±1.32) mg/L对(4.58± 1.45) mg/L,t=17.569,P=0.008]和术后6个月[(7.04±1.07)mg/L对(3.12±1.28) mg/L,t=21.867,P=0.003]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而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血清hs-CRP水平的差值(△hs-CRP)显著低于无再狭窄组[(0.85±0.13) mg/L对(4.89±0.94)mg/L,t=16.987,P=0.000].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优势比2.392,95%可信区间1.538 ~3.513,P=0.009)和糖尿病(优势比1.840,95%可信区间1.372 ~2.241,P=0.023)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后12h时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随后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时血清hs-CRP下降程度越明显,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少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 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 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术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滤器装置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使用必要性。方法  1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术中使用一次性滤器装置 (filtersystem ,FS) ;选同期CAS中未用FS的 51例患者作为对照。术后短期随访。结果  17例患者FS均输送到位 ,并顺利回收 ;支架成功释放 ;术中两组未发生脑栓塞 ,术后 48h两组各有 1例发生脑栓塞。 64例患者术后随访 1~ 6个月 ,平均 3 5个月 ,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在CAS中使用FS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能减少术中斑块脱落导致脑栓塞的发生 ,但要掌握好适应证 ,对多数患者应用一次性FS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邓鹏飞  李递通  陈锦俭 《内科》2023,(3):219-2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行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1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有40例患者C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57%(40/140)。两组患者的年龄、术侧狭窄部位、术侧狭窄程度、手术时间、溃疡斑块情况、支架后扩张情况、低血压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侧球部狭窄、术侧重度狭窄、手术时间≥1 h、有溃疡斑块、有支架后扩张、有低血压史为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65岁、术侧球部狭窄、术侧重度狭窄、手术时间≥1 h、有溃疡斑块、有支架后扩张、有低血压史为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方法42例患者运用套管技术、保护伞技术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结果所有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剩余狭窄率均小于30%;术后随访,并颈部X线、超声波检查及部分血管造影随访,1例再狭窄,其余支架形态好,无移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致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精神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病患者80例,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且达到支架置入治疗标准,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别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患者的MMSE、SAS、SDS以及NIHSS评分分别为(21.20±3.72)分、(55.32±3.28)分、(53.94±3.31)分及(10.00±4.82)分;术后1个月,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分别为(24.02±4.11)分、(48.15±3.57)分、(45.63±4.25)分和(5.00±3.05)分,与术前比较,MMSE评分明显增高,而SAS、SDS以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CAS)置入术在预防糖尿病(DM)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梗死及改善生活质量的远期效果。方法接受CAS置入治疗的DM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39例,定期随访1~6年。复查颈部血管彩超、头部MRI、头部CT及灌注成像,并对2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术后第14天、3、6个月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修订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6年,平均33个月;3例(7.7%)脑梗死,其中2例脑梗死发生在支架置入同侧,另1例发生在对侧。28例症状性狭窄患者CAS治疗后14 d、3个月NIHSS、M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B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多(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高血压史、有两个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术后未系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有多次脑梗死病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P<0.05)。3例(7.7%)术后再狭窄。结论 DM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是安全的,能显著降低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及改善生活质量。CAS术后中远期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的患者423例(434枚支架)。术后1周内行CDFI检查。根据术后DSA影像及CDFI的结果判定残余狭窄率。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声波特征、形态学的变化及支架的类型(开环式和闭环式)对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1.1%(135/434),其中98.5%(133/135)的残余狭窄率﹤50%,1.5%(2/135)残余狭窄率≥50%。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患者的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4.1%,高于均质回声斑块的24.8%,P<0.05。在均质回声斑块患者中,强回声斑块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48.6%,高于等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的17.9%、14.6%,P=0.002、P=0.001;不均质回声斑块患者中,斑块基底部钙化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51.3%,高于无基底部斑块钙化者的28.1%,P=0.000。不规则形态斑块的患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5.7%,高于规则形态斑块者的26.1%,P=0.031。③置入开环式支架和闭环式支架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0.6%(110/360)、33.8%(25/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部钙化斑块(OR=2.658,95%CI:1.598~4.560)、强回声斑块(OR=4.609,95%CI:1.994~10.657)是影响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部钙化的不均质回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单纯强回声斑块是造成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未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患者行CAS,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视觉保持测验(VRT)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用WHO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CAS,成功率100%。与术前颈动脉狭窄率比较,术后3个月狭窄率明显降低[(83.4±7.6)%vs(4.3±1.3)%,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MMSE评分、VRT正确计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T错误计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无症状性脑卒中复发。结论严重颈动脉狭窄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高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CAS的高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观察患者狭窄改善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回收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脑保护伞均一次性顺利通过狭窄段放置到位成功释放;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平均狭窄程度从(83.0±6.7)%降至(13.0±6.1)%;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有26个发现脱落的组织碎片;围术期均未出现脑出血、症状性脑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37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死亡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对高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成功率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颈动脉狭窄为其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为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出现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临床处理棘手。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降低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其中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结果发生保护伞装置不能回收1例,穿刺部位血肿5例(其中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痉挛1例,颈动脉窦反应12例,动脉内膜夹层形成1例,术后高血压1例,延迟性脑出血1例.结论积极术前准备、规范术中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植入颈动脉支架,观察其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男41例(85.4%),年龄(66±6.8)岁,靶病变1处/例,病变长度(22.5±10.3)mm,狭窄程度88.5%±9.9%.手术成功率100%,植入颈动脉自膨式支架1枚/例,使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1个/例,支架直径(7.3±2.4)mm,长度(36.0±5.5) mm.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程度5.6%±4.5%.术中11例(22.9%)出现心率减慢,于术中给予1 mg阿托品静脉注射,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2例(4.2%)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经治疗24 h内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6.2±15.5)个月,随访率93.8%(45/48),2例(4.4%)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肺癌,1例死于缺血性脑卒中,4例(8.9%)患者仍有头晕发作,3例(6.7%)偶有肢体麻木,无严重脑缺血发作,无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术后6~12个月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示无颈动脉、椎动脉及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手术成功率高,长期临床随访患者仍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EC-IC)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AS组43例,EC-IC组3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在术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比较各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心理评分较基线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AS组和EC-IC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心理评分均较基线水平增加(P<0.01);受教育年限、饮酒和血管重建术影响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认知功能的变化(P<0.05)。结论 CAS和EC-IC均可能改善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6例,其中332例(观察组)冠状动脉DES植入术后予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324例(对照组)仅行DES植入术,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血管病变情况、血管病变数量、植入DES数量、支架植入后管腔狭窄程度、术中并发症比较,P均〉0.05。对照组支架植入后管腔最小直径为(2.74±0.32)mm、绝对内径获得为(2.25±0.40)mm,观察组分别为(3.13±0.34)、(2.63±0.47)mm,P均〈0.05;对照组术后随访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54%、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85%,观察组分别为0.30%、0.30%,P均〈0.05。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9%、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6.10%、支架最小内径为(2.37±0.38)mm、支架绝对内径丢失为(0.38±0.19)mm、管腔狭窄程度为18.70%±9.28%,观察组分别为2.41%、2.28%、(2.78±0.42)mm、(0.23±0.13)mm、13.50%±8.67%,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DES植入术后行球囊高压后扩张治疗可明显减轻管腔狭窄、减少绝对内径丢失,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