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该方案在院前急救、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照组为2005年1月-2006年12月(4 026例)院前急救患者,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实验组为2007年1月-2008年12月(5 203例)院前急救患者,采用MEWS评分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 结果 对照组4 026例,24 h留观患者742例,意外事件发生率7.82%(58/742);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350例,病死率8.69%(350/4 026).实验组5 023例,24 h留观患者947例,意外事件发生率4.86%(46/947);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267例(267/5 023),病死率5.3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5). 结论 建立在MEWS评分系统上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能够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院前急救患者按照收治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共计4 026例,观察组为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共计5 203例,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根据预警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追踪观察两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21%,30 d病死率为0.12%;对照组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7%,30 d病死率为0.32%。上述比较两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是一种科学、简便、准确评估患者状况的方式,应用于院前急救患者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采用该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施救及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且易于普及推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给予流程管理法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过程各时间指标水平、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病死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转运成功率为100.00%、急救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和8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法能够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和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创伤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该方案在创伤院前急救、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2009年1~12月(825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按照创伤院前急救常规方案实施管理;实验组为2010年1~12月(1201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采用MEWS评分系统设计创伤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对比两组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825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数39例,病死率4.72%(39/825)。实验组1 201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数24例,病死率1.99%(24/12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χ2=11.20,P〈0.05)。结论建立在MEWS评分系统上的创伤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胸腹联合伤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6月以前接诊的胸腹联合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2组患者的院内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急救病死率以及院前救护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92.7%,高于对照组的80.4%,而急救病死率(7.3%)低于对照组(19.6%)(P<0.05);观察组对院前救护满意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结论: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群体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8~2013-06间我院急救中心救治的224例群体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110例患者由家属直接护送患者至急救中心就诊。比较两组患者院前病死率、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及院内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和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群体性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蒋永炳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2):958-95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急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75例(观察组)和送来我院急救97例(对照组)AMI患者的发病情况、梗死部位、急救反应时间、急救方法、入院后治疗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6.7%,对照组为13.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及院前急救知识、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正确的救治及完善的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是影响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入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对比组25例。120出诊现场急救的为研究组;患者家属将患者送进医院进行院内急救的为对比组,将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比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十分重要,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并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34例(观察组)和家属送来我院急救的35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病情况、急救反应时间、急救方法、入院后治疗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李芹仙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90-149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现将收集的2019年3月—2019年8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纳入观察组;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常规院内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效(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病情评估及溶栓等待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4月急诊科连续收治的新发脑卒中患者108例,分为自救组(n=52)和救护组(n=56).比较两组的预后、急救时间和家属急救知识知晓率.结果 在转运过程中,自救组呼吸道阻塞、脑疝及救治后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较救护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救组病死率较救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救组存活患者自救开始时间、院前开始急救时间、院外救治时间较救护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急救时间和入住专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属对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院前急救中,救护组转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低,预后好,院外急救时间明显缩短,这与家属急救知识知晓率影响密切相关.普及群众的健康知识和急救意识是目前改善脑卒中预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丛生金 《当代医学》2021,27(34):146-148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开展院前急救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院内抢救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抢救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开展院前急救干预,可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院前急救)和对照组(院内抢救)各10例,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救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病死率等相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急救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其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其中施行常规急救流程的36例作为对照组,施行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的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心电图诊断及救护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8.89%(32/36)]较对照组[66.67%(24/3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陈婉群  彭冲  董敏杰 《中外医疗》2014,(13):168+170-168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按病例顺序分组,对照组共计175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以及伤口处理,观察组共计185例,采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伤口一期愈合比例显著较高;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意外事件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急救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苍红英  于伟红 《当代医学》2013,(28):102-10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和转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89例患者随机分为急救组和对照组,其中急救组42例,均接受院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对照组47例,均由家属护送入院就诊;急救组入院前均已接受不同程度的专业救治,对照组入院前均未采取任何救治措施,两组入院后均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检查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发就诊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急救组的病发就诊时间为(80±9)min、治愈率为83.3%、并发症发生率为9.5%,病死率为7.1%,对照组分别为(167±35)min、48.9%、21.3%、29.8%;急救组的病发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疗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抢救的1 468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抢救的1 532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创伤院前急救模式,干预组采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创伤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存活率、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到进行手术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等待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比传统的院前急救模式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行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75例.参照组行常规急救治疗,研究组行移动ICU院内急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67例(89.33%)显著高于常规组52例(69.33%),研究组发生医疗纠纷几率4例(5.33%)显著低于常规组[12例(16.00%),P<0.05].结论: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行移动ICU院内急救治疗,不仅能够在一定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血管病128例急诊抢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救措施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急诊收治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院前急救(64例)和院内急救组(64例).院前急救组患者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脱水、降低血压纠正脑缺氧等治疗.院内治疗组患者早期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气管插管、合理调整患者血压,加强监护等治疗措施.总结两组患者的抢救措施和临床疗效.结果 院前急救组患者生存人数56例.占87.5%,院内急救组患者生存人数43例.占67.18%,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发病后在院前开展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叶惠娟 《吉林医学》2013,(33):7082-708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与对照组(患者被家属送到急诊科救治),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送到本院急诊科救治,给予常规院内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救治,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胸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减少胸痛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