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科约束保护住院患者便秘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5月我院265例精神科约束保护住院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提出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通过采取便秘预防护理对策后,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便秘.结论 确定便秘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碎死的临床特征.为降低精神病住院患者猝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5年内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凋查分析。结果15年内猝死发生率为0.2%。男性和新入院者较多。秋冬季.4:00~8:00时间段为猝死高峰期。93.25%伴有躯体疾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者在猝死病例中占较高比例.且联合用药者较多。结论精神科猝死病例中伴有躯体疾病者较多.对此类患者应谨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科住院1个月内经历首次约束的精神病病人274例,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约束流程做好护理和病情观察,观察组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约束和护理,比较两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保护性约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约束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为(4.12±3.15)h,发生保护性约束不良事件6例;对照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为(8.35±3.33)h,发生保护性约束不良事件4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及家属对约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护理中,使约束更人性化和规范化,能够降低约束危险,提高约束的护理质量及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管理的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发生院内跌倒的精神科住院患者90例,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跌倒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地护理对策。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比例最高,0:00—8:00是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院内跌倒主要发生在床旁、卫生间附近;跌倒患者中,受伤患者占42. 2%,受伤以头、面部破溃、血肿,四肢及躯干软组织损伤常见。结论精神科院内跌倒的发生受年龄、生理、药物、环境、护理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防跌倒应改善病区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4年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2l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21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新入院1周内的猝死率高达80.95%,多数有进食障碍、体质异常,且多数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 入院初期体质差、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此类患者,并加强对其特殊时段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科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科患者的死亡资料,探讨死亡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为精神科临床护理和医疗服务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28例精神科住院死亡患者的病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精神科住院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以躯体疾病、意外事故和猝死为主,分别占50.8%、19.5%和19.5%;首次住院死亡91例占71.1%;住院10 d内死亡60例占469%;死亡多发生在夜间、午休和三餐时间.结论 躯体疾病、意外事故和猝死是精神科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首次住院、住院10 d内的精神科患者,并加强特殊时间段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精神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3年1~12月55例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了解其发生原因、分类、损伤结局、发生时间及地点等。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前3位依次为跌倒致伤(包括坠床)9例、患者冲动(包括工作人员粗暴对待患者)6例、外走5例;38例(69.09%)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排前3位不良事件中跌倒导致患者轻中度损伤发生率最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两个时间段分别为7∶00~10∶00时与17∶00~18∶00时;护理不当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初级职称护士及护龄在10年以下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结论: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与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提高低职称、低学历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及规范化培训,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精神科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的36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12月的17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的保护性约束的管理;将2018年1月—6月的191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保护性约束的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使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保护性约束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被保护性约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一般情况量表等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的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自知力分、依从性分、保护性约束次数和危险行为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依从性、精神症状和社会生活技能,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规范执行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9月选取湖南省某两所医院的3个精神科病房103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保护性约束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规范落实查检表进行调查。结果:103例保护性约束病人中,精神分裂症(64.08%)、非自愿住院(64.08%)、病程≤5年(72.82%)、住院次数≤3次(83.50%)的病人比例较高,在233例次约束操作中,约束时长为0.33~306.50 h,约束时长>24 h有40例次(17.17%),主要约束部位为四肢约束[189例次(81.12%)],约束时间主要为白班(08:01~16:00)[134例次(57.51%)]。保护性约束的评估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84.46%,保护性约束的决策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43.92%,保护性约束的实施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82.89%,保护性约束后的护理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51.31%,保护性约束的不良影响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96.57%。考察医护患三方合作决策、替代措施的使用、约束部位的选择、与病人的沟通、心理护理、约束告知、定时护理、约束工具清洁...  相似文献   

11.
探讨精神科男女病区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情况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期间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男患者66例,女患者104例,根据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约束总时间分别为1351小时和3805小时,保护的总人次分别为134人次和583人次,男女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次数、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男女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严格落实精神卫生法,分别对男女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并对保护性约束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防止保护性约束滥用,降低住院男女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促进患者舒适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对降低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精神科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于护理前、后,比较两组精神症状程度[阳性及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躁狂发作程度[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行为及病情改变[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并比较护理期间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PANSS、YMRS、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能减轻精神科患者精神症状及躁狂程度,改善其行为,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6月,该院内科系统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者设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15年7-12月,该院内科系统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后的依从性,约束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27.34,P0.05),约束并发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6.83 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16.72,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在保护性约束中的依从性,减少约束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变化,分析猝死现象及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降低住院病人猝死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住院期间猝死病人的病史,进行均数及百分率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猝死病人共有31例,猝死率为0.5%,猝死患者平均年龄为67.29岁,70~79岁为猝死人数最多的年龄组,猝死者中96.77%伴有躯体疾病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26人,其中单用22人,2药联用4人,服用氯氮平及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在猝死病人中占69.23%,抗精神病药物的平均目剂量为258.08mg。结论精神科住院猝死病人中伴有躯体疾病者居多,尤以老年患者更多,对此类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应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特点,对我院1958-10-1999-10猝死19例调查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11例(占57.89%),女8例(占42.10%);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44.97±14.83)岁;疾病病程最短3 d,最长31 a,平均(13.68±10.40)a;住院次数为1-13次,平均(3.84±3.96)次;住院时间为3-4895 d,平均(487.73±1169.23)d;发生猝死的时间:凌晨11例(57.89%),上午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现状及原因,旨在为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7—2019年每年的1—6月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情况,并分析其使用原因.结果 纳入分析的8035例精神疾病患者中,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257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寻求保护性约束的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中,冲动伤人占52.17%,自杀、自伤占8.71%,兴奋、躁动占17.39%,拒绝治疗11.59%,其他10.14%。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进行全面评估,讲究约束的技巧,加强约束后的护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危险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采用自制精神科意外事故高危人群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总体评分为(30.80±9.43)分,大大高于15分的临界值,占住院总人数的37.5%.本组发生意外事故9例,其中跌倒5例,烫伤1例,输液管脱落3例.结论:早期对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意外事故危险因素评估,及时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可减少其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保护性约束流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约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保护性约束流程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优化后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流程护理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运用保护性约束使用率、约束使用频次率以及患者对约束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同期15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被约束35例(22.29%),被约束的频次是49次(31.21%),对保护性约束的满意度为100.0%;而对照组同期2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被约束98例(48.51%),被约束的频次是116次(57.43%),满意度为87.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6.04,24.44,4.71;P<0.05)。结论优化保护性约束流程实现了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规范化,减少并发症和医患矛盾,值得在精神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并分析精神分裂症的危险行为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48例患者发生危险行为,占29.63%;83.33%的患者在住院2周内发生危险行为,明显高于住院2周后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8:00~17:00发生冲动伤人行为、外走行为及自伤行为.自杀行为则发生在12:00~14:00和17:00~8:00;精神症状(幻觉、被害妄想)是危险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入院患者进行早期入院评估与预防,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危险行为干预,可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