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中央外侧核是丘脑内与痛和针刺镇痛有关的重要核团。它接受大脑皮层运动区和脊髓等脑部的纤维。其与皮质体感区的投射仅有 Jones 和 Künzle 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证明皮质体感Ⅰ区有纤维至中央外侧核。而我们曾采用 HRP 方法证明中央外侧核内皮质体感Ⅰ区下行纤维起源于第Ⅴ层的锥体细胞。但至目前,有关皮质体感Ⅰ区与中央外侧核内神经原间的突触联系,还未见有文献报导。为此,本文应用光镜与透射电镜溃变方法研究皮质体感Ⅰ区下行纤维与中央外侧核的超微结构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曾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和针刺镇痛过程的调节机制除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发生整合作用外,尚有可能通过某些信息(包括针刺信息)激活皮层后产生的下行性作用。最近我们的工作表明以γ-氨基丁酸(GABA)滤纸施加于猫的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后,电针对丘脑束旁核(Pf)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被取消。在另一批实验中以2%利多卡因滤细施加于猫的SⅡ后,电针可取消丘脑中央中核(CM)的伤害性反应。这些结果提示SⅡ可能参与针刺镇痛的下行性调节。国内有资料报道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可影响丘脑Pf及  相似文献   

3.
<正> 在痛觉生理研究中,丘脑作为皮层下躯体感觉的高级整合中枢,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其中髓板内核群、内侧核群及后核群与痛觉机制的密切关系也愈来愈清楚了。针刺镇痛的实验研究中,丘脑水平的工作基本都集中在髓板内核群中的束旁核(Pf),还有一部分中央外侧核(CL)的工作。有人认为,在丘脑接受痛觉信息的核团主要是Pf和CL,这些核团的单位痛放电可因针刺而抑制。但邻近的中央中核(CM)不接受痛觉信息,是接受针刺信息,对痛觉进行调节的机构。随着实验的深入,Pf在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曾经观察到,兴奋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能抑制丘脑束旁核(Pf)、中央中核(CM)的伤害性传入信息。这种抑制效应与针刺“足三里”、“环跳”穴区后,传入Pf、CM的伤害性信息所受到的抑制十分近似。本实验继续观察了丘脑髓极内核群中另一个与疼痛机制密切相关的神经核团,中央外侧核(CL),是否也受到皮层下行调节的影响以及这种下行调节与针刺镇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前脑的伏核和针刺镇痛、吗啡镇痛有关。电刺激伏核能引起痛阈明显升高。脑内存在着一个与痛觉调制有关的前脑神经线路,其中束旁核是这一线路中主要的痛觉接受中枢,束旁核还是针刺传入信号和痛觉信号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之一。伤害性刺激或针刺可分别引起束旁核内痛兴奋和痛抑制单位电活动的改变。电刺激丘脑的中央中核、中缝大核以及前脑的隔区视前区均可抑制束旁核的电活动。因而研究伏核与丘脑束旁核的  相似文献   

6.
<正>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多个水平共同参与丁针刺镇痛过程。过去我们的工作已证实大脑皮层参与针刺镇痛。Hecaen 等1949年首先报导了破坏中央中核能缓解丘脑痛,以后一些资料进一步表明破坏丘脑中央中核能缓解顽固性疼痛。毁损束旁核(pf)、中央中核(CM)或附近其他连接的丘脑核团能有效地取消猫  相似文献   

7.
P物质不参与皮层SII区对丘脑中央中核的下行调节(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晓彤  邓颖 《针刺研究》1993,18(3):213-214
<正> 许多研究表明,脑内 P 物质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参与对丘脑中央中核伤害性反应和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调节。为了探讨 P 物质是否参与大脑皮层SⅡ区对丘脑的下行调节,本实验观察了电刺激猫 SⅡ区和电针穴位对丘脑中央中核灌流液中 P 物质含量的影响。实验用成年猫,体重1.6~4.1公斤,雌雄不拘。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电针组和 SⅡ区电刺激组,每组分别为10、15和12只。用戊巴比妥钠(40毫克/公斤)麻醉,行开颅术。暴露  相似文献   

8.
<正> 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方面曾有报道认为:丘脑束旁核(Pf)为接受痛觉冲动的结构。其神经元的痛放电可被针刺穴位所抑制。而传导痛觉的 C 类纤维的传入信号,可在皮层引起潜伏期较长的诱发电反应。本实验室也观察到:用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皮层体感(?)区(S(?))或给予 r-氨基  相似文献   

9.
以前的工作表明在丘脑内侧部位的束旁核和中央外侧核内一些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有特异的反应(简称痛放电);这种痛放电可以被电刺激穴位或弱的电刺激感觉神经所抑制。有些工作已证实针刺镇痛的传入冲动是由深部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在脊髓前外侧索上行,经过脑干网状结构(特别是延髓巨细胞核)上行投射到间脑(特别是丘脑中央中核)。直接电刺激延髓巨细胞核或中央被盖束区均可以得到抑制痛反应的效应。我们在前文中报导了电刺激中央中核对束旁核神经元的痛放电有抑制作用,停止中央中核的刺激之后,抑制作用仍可持续一至数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报导。我们也观察到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C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电针穴位同样获得CM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我们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镇痛过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的整合,也可能是通过某些信息影响皮层后产生了下行性作用。虽然,起源于皮层的下行冲动可影响皮层下许多神经元的活动,但对于伤害性传入信息的下行性影响较少研究,尤其是来自大脑皮层体感Ⅱ区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随着对针刺镇痛原理的深入研究,发现海马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证明:刺激大鼠背侧海马可提高针刺镇痛效应,损毁背侧海马电针镇痛效应降低;刺激双侧海马可提高痛反应域,并可加强电针效应。对于海马的传入联系前人曾用溃变方法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segal和阪中等先后用HRP逆行传递法进行了研究,但结果不尽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以往工作证明,猫的十字沟前皮层参与对丘脑中央中核(CM)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性调节。本文比较了用利多卡因局部改变十字沟前皮层和 SI 区机能状态前后电针对 CM 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十字沟前皮层和 SI 区是否参与对 CM 核电针效应的下行性调节。实验用猫,硫贲妥钠麻醉下开颅,暴露右侧十字沟周围皮层,于同侧 CM 核上方颅骨钻孔。分离左侧(?)浅神经,以便施以伤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白鼠脑干中央上核传入纤维的来源。将3%WGA-NRP0.05~0.10μl注入11只大白鼠的中央上核内。标记细胞出现于缰外侧核内侧部、下丘脑后区、脚间核外侧亚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舌下神经前置核、背侧旁正中核、背侧旁巨细胞网状核、中缝大核和小脑顶核。为研究中央上核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足三里穴区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HRP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足三里穴为临床治疗腹部脏器疾病的主要穴位。在针麻手术中,如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阑尾手术等也都是作为主穴。对于足三里穴区的研究,以往多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如对传入神经纤维组成的研究,认为有髓传入纤维多于无髓传人纤维,针刺镇痛显效动物的足三里穴区中,有髓与无髓传入纤维的数目比例为2.7:1,无髓传入纤维在针刺镇痛中似不起主要作用,对“足三里“穴针刺镇痛点的传入纤维的速度及传入纤维的直径的研究,认为针刺“足三里”“显  相似文献   

15.
<正> 上丘为一古老的分层结构。一些解剖学和生理学资料证明,上丘浅层和深层有着不同的纤维投射,其浅层主要接受视网膜和纹状皮质的输入,而深层除与视觉有关外,还是各种感觉的会聚地带。近来Edwar-ds通过形态学研究证明上丘广泛接受视结构、听结构、体感觉结构、儿茶酚胺神经核团以及特殊网状区的输入,从而认为上丘深层具有脑干中心网状结构的性质。已知脑干网状结构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关,而上丘也有人认为涉及到痛觉机理,因而了解上丘与脑内有关疼痛和镇痛的某些结构之间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这对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6.
胃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HRP 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内脏的感觉是由植物性神经传入,早在Langley 及 Pickinson 时已有研究,并被神经学者所公认。Ranson 著《神经系统解剖学》中谈到,“1914年 Chase 和 Ranson、1918年Ranson 和 Billingsley 等认为内脏传入纤维起源于脑脊神经节细胞,它们的纤维经过相应的脑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及神经节,直接到达内脏。这些纤维粗细不等,包含粗细有髓维和纤许多无髓纤维”。Carpenter 也认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NTS) is a primary center for both visceral afferents and somatic afferents.Previous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NTS is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on of the stomach and acupoints in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ST Meridian).In this study, an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and immunochemistry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neuron discharge and c-fos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NTS following 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acupoints and non-acupoint.Methods: A total of 104 discharging neur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NTS of 52 rats, of which, 86 were provided with complete data.Results: After acupuncture at Sibai(ST2), Zusanli(ST36), Neiting(ST44), Quanliao(SI18) and non-acupoint, the response neuron occurring rates(RNORs) in the NTS were 65.12%, 51.16%, 46.51%, 34.88% and 31.40%, respectively.For RNO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2, ST36, ST44, SI18 and non-acupoint(P0.01 or P0.05).Accordingly, in other 48 rats, the number of c-fos immunoreactive(c-fos-IR) neurons in the NTS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EA) at ST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t other acupoints and non-acupoint(P0.05 or P0.01).Both EA at ST36 and at ST44 increased c-fos-IR neurons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EA at SI18 and non-acupoint(P0.05 or P0.01), 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EA at SI18 and at non-acupoint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afferent convergence in the NTS was different by body surface point stimulus, which suggested that NTS might be a primary center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ceiving acupoint stimulus from ST Meridian.  相似文献   

18.
用HRP法探讨胃各部的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神经解剖学家Peele认为胃和肠的感觉纤维位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中,但痛觉冲动主要由交感神经传导,恶心感觉则由迷走神经传递,饱满感和胃充实感亦然。Ca-rpenter叙述了内脏有许多传入纤维(包括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内脏痛从腹部至盆腔脏器主要是通过交感神经传入的,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则关系到内脏运动和分泌反射等。此外,Ranson和Billingsley等神经解剖学家对内脏感觉纤维的论述和Peele及Carpenter等是一致的。至于交感感觉纤维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的问题已为诸学者所公认。从临床实践证明内脏的痛觉及  相似文献   

19.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追溯周缘神经联系法(资料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简称 HRP),最早由 Richard、Graham 和Karnovsky,(1968年)等人用来研究肾近端小管的早期吸收情况,将 HRP 注入鼠静脉内,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在70年代初期,Kristensson 是将 HRP 用于神经系统联系的创始人,他的第一部分工作是在周缘神经腓肠肌内注射 HRP 而观察中枢(前角运动细胞)的 HRP 阳性标记细胞。其第二部分工作是将 HRP 注入舌肌观察舌下神经核内的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