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52例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原因引起的缺氧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气道管理临床护理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儿在机械通气下由于气道的开放,更易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及颅内出血的发生除了与呼吸机参数设定有关外,与气道护理亦有一定关系。气道管理中应加强气道湿化,勤翻身叩背,保持气道通畅要注意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及吸痰的方法。良好的气道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吸痰与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伴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观察2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面部皮肤破损情况、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面部皮肤破损情况、护理工作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伴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患者行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面部皮肤的破损及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机械通气能否发挥作用,除与呼吸机性能、质量有关,还与护理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正确的吸痰方法对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合适的吸痰管,掌握好吸痰的时机与吸痰方法,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情况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8例机械通气患者经采取正确的吸痰方法,加强气道管理,结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使23例患者顺利脱机。结论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吸痰方法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损伤及感染,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使通气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管理的细节问题、管理制度,最终观察其对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加强气道管理组,强调对经口气管内插管位置的固定,吸痰压力检测,深部吸痰的动作要轻、旋转、提拉而平稳(15 s内)进行,保护气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防止损伤发生;定点胸部叩击,体液引流痰液;痰量多黏稠者适时滴注生理盐水;吸痰反应过度强烈者给镇静、镇痛处理,防止气道痉挛出现;班组长、护士长随时抽查气道通畅情况;建立气道管理奖惩条例,对护理有差错的和无差错的按制度予以奖惩。加强气道管理组与一般气道管理组进行比较。结果加强气道管理组入ICU 24 h后APACHEⅡ评分,入ICU 48 h后临床状况,入ICU 72 h后胸片有效率均明显好于一般气道管理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一般气道管理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加强气道管理显著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及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采用安全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避免因吸痰不及时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多种并发症。方法:通过湿化气道,选择吸痰的最佳时机及正确的吸痰管、适当的负压,安全有效地为机械通气患儿吸痰,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结果:通过对吸痰时间的选择、吸痰方法的改进,结合先心病患儿术后的特点,总结出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并用于临床,基本杜绝了因吸痰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采用适时安全正确的吸痰,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满意的运用效果。方法: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病程中未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的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需要选择最佳护理证据,持续改进气道湿化方法,保证气道湿化满意。结果:本研究34例患者气管切开期间气道湿化满意,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与基础状态接近,且彻底吸痰所需时间较短,最大限度地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未发生堵管。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0例COPD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经治疗及护理,18例病情好转,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成功脱机,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熟悉呼吸机的应用指征,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气管导管的护理、人工气道吸痰和湿化的护理及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气管导管的护理,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结果: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护理,从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才能够确保呼吸机功能的实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综合性非药物性护理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3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的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非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机械通气的时间,不同的体位及翻身拍背频率或振动排痰,使用传统呼吸机管路和一次性密闭式恒温湿化呼吸机管路,使用开放式吸痰及密闭式吸痰方式有关,但与短期内是否更换呼吸机管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VAP的发生高危因素较多,但循证护理并采取适当的综合性非药物性护理措施及先进的护理器具,对预防VAP的发生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综合性非药物性护理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3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的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非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机械通气的时间,不同的体位及翻身拍背频率或振动排痰,使用传统呼吸机管路和一次性密闭式恒温湿化呼吸机管路,使用开放式吸痰及密闭式吸痰方式有关,但与短期内是否更换呼吸机管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VAP的发生高危因素较多,但循证护理并采取适当的综合性非药物性护理措施及先进的护理器具,对预防VAP的发生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业娟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57-1059
目的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MV患者至关重要,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效减少吸痰次数,预防不良后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对76例MV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吸痰时,将吸痰管末端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开通负压开关,将吸痰管轻轻送入气道,每次吸痰后通过吸痰管上的冲洗管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抽回吸痰管,分离吸引管,将保护帽套上吸痰管末端,以防止污染。结果通过精心有效的护理,76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的MV患者中发生气道黏膜损伤9例,支气管痉挛3例,人工气道堵塞、低氧血症、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发生。结论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应用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预防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由于过程方便简捷,设备简化,使护士容易操作,有效减少每次吸痰操作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及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化吸痰模式在预防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化吸痰模式,护理专家评估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放置床旁警示牌,填写预防报表,实施个体化、程序化的吸痰模式、个体化健康宣教等。结果 VAP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程序化吸痰模式,可降低VAP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50例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了解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结果5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9例,发生率18%;死亡6例,死亡率12%。结论做好环境的消毒管理,严格消毒灭菌,保持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护理其中包括口腔护理、吸痰正确方法、加强呼吸机管道管理等是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应用呼吸机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8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性护理(病情监测、基础护理、体位护理、吸痰护理、人工气道护理),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气管导管的护理,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结果: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护理,从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才能够确保呼吸机功能的实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总结19例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机后终止机械通气的护理经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呼吸机依赖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指出终止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之一,它对防止痰痂形成、预防肺不张有重要作用.吸痰过于频繁或操作不当,可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出现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安全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临床观察护士对50例意识清楚、气管切开或插管、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吸痰时的操作,得出如下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及其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加强环境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气道护理;加强营养管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护士应全面认识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切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途径并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综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浅部吸痰组、深部吸痰组和浅部+深部吸痰组3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痰鸣音改善、吸痰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与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比较,浅部+深部吸痰组在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后痰鸣音方面改善最显著(P0.01);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和痰痂阻塞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用浅部+深部吸痰法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吸痰次数,从而改善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