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阴阳喜怒”是中医一个重要的原理,如果局限于七情学说,它既可指喜怒为代表的两极情绪发病,又可以引申为利用肯定与否定等两极相反情绪治疗疾病。笔者通过徐洄溪“大喜伤心恐制喜”、徐迪“怒伤于肝喜笑愈”、郝允“悲思发病恐怖治”、陈士铎“先怒后喜治癫狂”、朱丹溪“喜怒交替疗相思”5个生动的医案,分析了喜怒两极发病与相反情绪治疗。  相似文献   

2.
朱晓秀 《新中医》2018,50(10):207-209
目的:观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中医七情理论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10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七情理论护理,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P 0.01),且联合组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0.01)。结论: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应用中医七情理论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对提升手术效果,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西部中医药》2010,23(5):14-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各类心理问题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各种情绪问题。方法:发放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问卷(IES-R)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①偏瘫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3大症状平均分都在2.5分以上,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惧、强迫、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常模,人际关系低于正常人(P0.05)。②闯入性再体验、回避反应、高警觉反应和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均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多种情绪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和躯体化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改良中医情绪疗法"(Modified TCMEmotional Therapy,MTET)的操作方法并研究其接受性及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有情绪困扰者使用MTET,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焦虑状态/特质询问表中的焦虑状态问卷(STAI-S)和中医七情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STAI-S评分降低,中医七情自评量表中正性情绪"喜"评分增高,而负性情绪"怒""忧""思""悲""恐"和"惊"的评分降低,经配对t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MTET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接受性,能增加情绪困扰者的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阴阳喜怒”是中医心理护理的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喜怒”是中医心理护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对“阴阳喜怒心理施护”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应用后,本文通过(1)“阴阳喜怒”的源流及护理;(2)认识角度:肯定与否定的情绪评价性,正面与负面的情绪作用性,怒则气上与恐则气下的情绪空间性;(3)调护内容:以正面情绪调理负面情绪为主导方面,“辨证施护”是“阴阳喜怒”调护的核心,以怒调理过喜只是权宜之计三方面来论述“阴阳喜怒”是中医心理护理的纲领.从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6.
阴阳情志调护理论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医情志调护理论,是阴阳调护理论的精髓。中医阴阳情志护理,重在调节情志的“喜怒”两极。调和喜怒则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喜悦的心境,同时做到既不过喜,亦不发怒,旨在养心和气。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31-1332
临床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内经》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七情"太过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中医学还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中医"七情"理论来疏导病人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祥 《养生月刊》2006,27(2):110-11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七情怎样致病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内经》很早就有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里明确指出了喜怒忧思之情大多伤及内脏之气机。宋代陈…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火气太盛有实火与虚火之分。然而无论是何种火,都应当及时熄之、灭之,否则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适当地降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情绪平衡可降火中老年人情绪激动、忧郁、精神过分紧张、喜怒悲忧等七情不调都能使阴阳失调,阴液暗耗,从而生出内火。因此,保持情绪平稳,不以喜事而狂妄,不以悲事而绝望,则可降火于无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创伤性骨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3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对其中有焦虑症状的患者进行专业心理护理.结果:132例患者中,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之焦虑评分> 20分的患者有31例,其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60.2±5.1)分,经专业心理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降至(41.5±5.2)分.结论:根据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采取科学规范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更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常用补肾助阳中药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及特点。方法:根据补肾及"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理论,分析常用补肾助阳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理论可行性;总结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归纳常用补肾助阳中药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特点。结果:淫羊藿、鹿茸、龟龄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但缺少单味中药或龟龄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理及机制研究,也缺少单味中药应用治疗相应疾病中医药理论的较好支撑。结论:常用补肾助阳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良效,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家玮 《世界中医药》2012,7(5):377-379
中医学里"一"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贯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以气为本的唯物观是中医"一"的思维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辨证观必须以"一"的思维为前提,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必须以"一"的思维为指导,学习中药和方剂必须以"一"的思维作依托。鲁兆麟教授认为,加强对中医"一"的思维的理解和认识,是学好中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文明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和谐一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协理论"是量子理论的中心思想。量子物理学与传统中医学在太极阴阳智慧的视域中得以契合。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1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压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医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依据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印证中医阴阳学说思想,在系统科学层面探讨中医阴阳学说的科学性。方法:汇总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思想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实验、临床研究成果,运用现代医学思维范式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中医阴阳学说的思想内核与机体的调节控制系统之间有诸多相通的契合点。结论:中医阴阳学说是机体在生理病理中广泛存在的各种控制、调节以及系统整体状态回归运动中的作用机制的哲学概括,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元代“养阴派“医学家朱丹溪认为人类因多动少静、情欲无涯、阴气难成易亏等行为和生理特点,故体质常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论治疾病重视“养阴”,阐述“养阴”即是养生,较之其他派别林立的养生法门,丹溪直指人心,发明相火,创建性地指出身心欲望过极,相火妄动对身体的危害,由此指出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养生的法则在于动静合宜,节制饮食,调神养性;服食养生较难把握,自我调摄养生应当是人们更理智的选择;而且丹溪养阴思想在养生、预防医学方面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常见中医证型与西医临床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为肾阴不足、气滞血瘀、肾阳亏虚、脾气虚弱、湿热下注、肺热气闭、肝郁气滞等7种证型,并对证型与年龄、病程、I-PSS、前列腺体积、残余尿、PSA、最大尿流率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肾阳亏虚证:与年龄正相关,与I-PSS呈负相关,与残余尿量呈正相关;肾阴不足证: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与I-PSS呈负相关,与最大尿流率呈正相关;脾气虚弱证: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气滞血瘀证:与病程正相关,与I-PSS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呈负相关;湿热下注证:与病程负相关,与前列腺体积呈负相关,与PSA呈正相关,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肝郁气滞证: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呈负相关;肺热气闭证: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结论:BPH中医各证型大部分与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残余尿、PSA、最大尿流率客观临床指标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审证求因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过程,其发生不外乎外邪与内因两方面因素: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失调、瘀浊杂质内停、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等因素均可致病。中医肾系疾病与五脏相关联,与七情相左右,与六淫相搏结,与饮食、禀赋、劳倦等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而在治疗上宜增强人体正气,防止情志失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怡然天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