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胆红素吸附(BA)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1例(共66例次),其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7.89岁。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类型和比例,制定防治方案。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11/66),其中血浆过敏反应最多见,占10.61%(7/66),其次是循环管路压力异常增高,占4.55%(3/66),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一过性低血压1例次,占1.52%(1/66),无畏寒、发热、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新型人工肝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是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性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持续性腹膜透析(PD)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PD在老年CRF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老年CRF患者接受PD(简称老年PD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主要并发症、存活率、死亡原因等,并与53例非老年PD组相比较.结果 老年PD组的原发疾病以糖尿病(37.08%)、原发性高血压(30.34%)为主,而非老年PD组则以肾小球肾炎(54.72%)为主.两组患者的1年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炎仍是两组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感染与心脑血管病是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低钾血症在老年PD患者中非常普遍.结论 腹膜透析在老年CRF患者的治疗中有效,但长期存活仍受腹膜炎、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影响,老年PD患者的低钾血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持续性腹膜透析(PD)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PD在老年CRF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老年CRF患者接受PD(简称老年PD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主要并发症、存活率、死亡原因等,并与53例非老年PD组相比较。结果老年PD组的原发疾病以糖尿病(37.08%)、原发性高血压(30.34%)为主,而非老年PD组则以肾小球肾炎(54.72%)为主。两组患者的1年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炎仍是两组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感染与心脑血管病是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低钾血症在老年PD患者中非常普遍。结论腹膜透析在老年CRF患者的治疗中有效,但长期存活仍受腹膜炎、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影响,老年PD患者的低钾血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WLXGX - 888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北京伟力公司生产 )对 2 4例重症肝炎进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方法治疗 40例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前白蛋白 (PA)、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血氨、电介质进行分析。结果 ALS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 ,总胆红素(TBIL)、血氨均明显下降 (P <0 .0 0 1) ,总蛋白下降 (P <0 .0 0 1) ;白蛋白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前白蛋白提高明显 (P <0 .0 0 1)。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的早、中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71.43 %、44 .44 % ,而晚期则无一例存活。结论 ALSS治疗重症肝炎安全 ,效果显著 ,可明显提高重症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KM880 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 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 ,对 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 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 ,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 ;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除 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 ,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转移酶 (ALT)、氨 (NH3)明显减少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 (HDL)、纤维蛋白原 (FIB)明显增加 (P <0 .0 1) ,治疗后第 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明显提高 (P <0 .0 1) ;与血浆置换后比较 ,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 (P <0 .0 5 ) ,而NH3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血浆吸附胆红素治疗肝功能衰竭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肝功能衰竭是肝病的危重症阶段,病死率较高,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胆红素、内毒素对肝功能的损害。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血浆吸附疗法治疗肝功能衰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全血浆置换(TPE)与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的技术特点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TPE或DFPP治疗的患者3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1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8.45岁;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血栓性微血管病4例,抗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9.
对35例重肝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持续血液滤过治疗.结果 有效10例,显效23例,无效2例.提出治疗前做好治疗前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正确输入置换液、做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等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直性脊柱炎至今缺少有效疗法,为了改善治疗现状,本文应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方法.方法:选择经药物和理疗治疗无效的13例患者(男12例,女1例);其中有骶髂关节炎X线表现者12例,做过HLA-BB27检查的8例均为阳性.在平均13.1±8.3天的时间里,进行了1~5次的血浆置换治疗.依病人功能从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到完全失去日常功能分为1~4级.结果:治疗结束时功能改善1级7例,2级4例,无改善2例;血沉由治疗前45.3±26.5mm/h降至治疗后26.8±21.0mm/h.研究结果表明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相当的疗效,同时也提示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妊娠脂肪肝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急性妊娠脂肪肝的治疗中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分析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该病中的治疗作用、安全性。方法3例急性妊娠脂肪肝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观察病情变化,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常规、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以及血浆置换治疗的时机、副作用等。结果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及时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肾功能明显好转,白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而PT、APTT、HB、PLt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置换治疗中仅1例次出现皮肤搔痒,1例次出现轻度手足抽搐,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急性妊娠脂肪肝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病程早期连续应用更能有效地阻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技术在重型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用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加综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不做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余药物治疗同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有关消化道症状及肝性脑病、出血倾向等症状、体征与主要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用χ2检验与t检验分析比较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疗效优于对照组的23.8%(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TBiL、DBiL、ALT、AST、PT、PTA等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其肝功能与凝血功能也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均为初产妇,单胎,平均年龄28岁。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后,2例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1例死亡。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法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3 2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 5 2例次 ,血浆置换量平均 3 0 0 0ml。结果  3 2例重症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后 ,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 62 .5 % ,其中早期为 87.5 % ,中期为 70 .5 9% ;与对照组相比 ,总胆红素由治疗前 3 77.1mmol/L降至 197.6mmol/L (P <0 .0 1)。结论 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炎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病因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2005年5月~2011年7月接受CRRT的217例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97例(男女比例1.24∶1);年龄50~77岁,中位年龄68岁。分析病因,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及生命体征、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17例急诊患者病因中内科疾病占首位,187例;其次是外科和神经系统疾病,均是15例。在住院治疗期间,63例死亡,病死率29.0%。其中急性肾损伤(AKI)患者100例,肾功能恢复38例(38.0%);死亡36例(36.0%)。治疗后的生命体征较前平稳,生物化学指标较前好转,APACHEⅡ评分下降(P0.001),SOF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患者APACHEⅡ评分下降,病死率较低,但CRRT是否降低死亡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Yan T  Li K  Li F  Su H  Mu J  Tong S  Patel M  Xia J  Wands JR  Wang H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11,83(6):996-100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mutations in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m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For the longitudinal study, full‐length HBV genome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from four ACLF patients and compared with sequences from matching samples collected before ACLF. For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166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49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ACLF. The results of longitudinal study showed that C53T, A1846T, and G1896A were the most common mut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ACLF. In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61.2% patients with ACLF presented with T1846, which was higher tha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11.1%), liver cirrhosis (LC) (31.1%),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33.3%). Prevalence of A/G1913 was 42.9% in patients with ACLF, also higher than patients with CHB (2.2%), LC (17.8%), and HCC (11.1%).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HBV genotype and patients' HBeAg status among patients with ACLF, LC, and HCC. However, prevalence of T1846 was much higher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genotype B (57.1%) than genotype C (30.4%). A/G1913 was higher in HBeAg negative patients (28%) than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13.2%). Results of a multivariable analysis showed that T1846 and A/G1913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ACLF (OR = 3.373 and 4.244, respectively). Interestingly, T1846 destroys an ATG codon of a small open reading frame in the preC region, which may increase core protein expression. We conclude that T1846 and A/G1913 in the preC/C gene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CLF. J. Med. Virol. 83:996–1004, 2011. © 2011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