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miR-146a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初诊组17例、治疗组28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和14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miR-146a表达量进行检测.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组与对照组相比,miR-146a显著高表达(P=0.0002),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iR-146a表达无显著差异(P=0.2701);初诊组与治疗组相比,miR-146a显著高表达(P=0.0025).结论:miR-146a在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α的表达水平,探讨IFN-α在原发性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7例原发性SS患者和24例非SS患者的唇腺组织进行IFN-α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7例原发性SS患者中,22例(59.46%)表达阳性,15例(40.54%)表达阴性;24例非SS组患者中3例(12.5%)表达阳性,其余21例(87.5%)均表达阴性。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IFN-α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存在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浆和血细胞中IFN-α的表达水平,探讨IFN-α在原发性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和实时定量PCR,对37例原发性SS患者和24例非SS患者进行血浆和血细胞中IFN-α水平检测,比较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SS组中,16例(43.24%)患者外周血浆中IFN-α表达阳性,其余21例(56.76%)为阴性;对照组24例患者外周血浆均为阴性表达,2组有显著差异(P=7.02×10-5).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发现,SS组的IFN-α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24).结论:IFN-α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4.
<正>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1-2]、系统性红斑狼疮[3]、舍格伦综合征[4-6]以及多发性硬化症[7]等。近年来,microRNA(miRNA)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重视。2007年Dai等[8]首次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养阴活血汤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分为3组.A组72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养阴活血汤汤剂,同时服用转移因子胶囊;B组32例,为单纯免疫治疗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治疗;C组32例,为对症治疗组,患者咀嚼口香糖、口含维生素C以刺激唾液分泌,用0.5%羧甲纤维素滴眼,缓解眼干症状.结果 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97.2%,B组总有效率81.3%,C组总有效率37.5%;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2,P=0.032),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3,P=0.017).治疗后A组口干、眼干症状明显好转,B组症状缓解,C组症状无明显缓解;A组与B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62),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P=0.031).A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沉、血清IgG明显降低,C组降低不明显;A组与B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56,P=0.082),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P=0.027).结论 养阴活血汤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缓解口干、眼干症状效果显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腮腺症状的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觟gren’s syndrome,p SS)患者之间的血清学特征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89名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2002年修订的欧美联合诊断标准)。依据患者腮腺的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第1组(类肿瘤组)、第2组(感染组)、第3组(肿大组)、第4组(口干组)。对比各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血清学特征。每两组之间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的腮腺临床特征的p SS患者具有不同的血清学表型。第1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值是4组中最高的,而补体C4是4组中最低的。第2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值是4组中最高的。第3组的血沉值是4组中最高的。结论 :不同腮腺临床症状的p SS患者具有不同的血清学表型。这可能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7、8、9的表达水平,并检测TLR7、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37例pSS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TLR7、8、9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TLR7和TLR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pSS组的TLR7、9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SS组的TLR7是对照组的2.17倍,pSS组的TLR9是对照组的2.33倍.而TLR8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发现,TLR7、9在pSS组患者腮腺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岛均为阳性;而对照组腮腺组织中仅导管上皮细胞为阳性.结论:TLR7和TLR9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存在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3、7的表达水平,并检测IRF1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37例pSS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IRF1、3、7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RF1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果发现,pSS组的IRF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01),pSS组的IRF1是对照组的2.17倍,而IRF3和IRF7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3813,0.4501)。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发现,pSS组患者腮腺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岛均为IRF1阳性;而对照组腮腺组织中仅导管上皮细胞为IRF1阳性。结论:IRF1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9.
舍格伦综合征亚临床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进一步观察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亚临床型的各种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4例SS亚临床型患者长期临床观察,并行实验室、腮腺造影及肌内注射胸腺肽治疗。结果24例患者在出现口干、眼干之前有腮腺反复肿胀史2~17年(平均7年),均误诊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或“腮腺腺炎”,追踪观察均为典型的SS。24例中有10例患者同时伴有脉管炎或出血性紫癜,占40%,脉管系统受累较普遍。腮腺造影以末梢导管扩张伴主导管扩张及边缘粗糙为主,12/24例,占70%。肌内注射胸腺肽能明显减少腮腺反复肿胀发作频率。结论提出SS亚临床型对澄清慢性腮腺炎症命名及分类上的混乱有实际意义,并对早期诊治SS有指导意义。肌内注射胸腺肽能减少肿胀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0.
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sSyndrome,SS)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由于病因尚未明确 ,因而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不断有新药物、新技术包括匹鲁卡品、环孢菌素A、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被应用于SS的治疗中来 ,本文就这些新方法的治疗现状及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一、全身治疗1.催涎剂匹鲁卡品 (Pilocarpine ,毛果芸香碱 ) :为直接作用于M -受体的拟胆碱药 ,对平滑肌、外分泌腺组织 (涎腺、泪腺 )有很强的作用 ,可刺激唾液腺分泌。Papas及Takaya等…  相似文献   

11.
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舍格伦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过程还不十分清楚 ,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少困难。动物实验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模型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本文选择常用的十余种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按自发型和诱发型分类 ,对各自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伴随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改变.了解其发病过程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助于进一步寻找免疫治疗的靶点.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pSS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以损伤外分泌腺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舍格伦综合征研究新进展(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松灵,孙涛,朱宣智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徐岩英香港大学牙科学院L.P.Samaranyake免疫学基础近几年有关SS的免疫学方面仍在探索自身免疫病是如何触发的,为什么自身免疫循环能持续作用,在...  相似文献   

15.
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白介素-6、白介素-23、白介素-21等在机体抗感染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也有密切联系.本文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功能效应及其在舍格伦综合征发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S)和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Secondary SS)患者唇腺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方法: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SS患者40例,其中原发性SS患者15例,继发性SS患者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唇腺组织中的OPN表达量,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唇腺组织中OPN表达较正常健康人增强。SS患者唇腺组织中,OPN染色阳性率为65.38%,其中,原发性SS阳性率为73.3%,继发性SS阳性率为60.0%,与正常对照的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S二类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表达在SS患者唇腺组织中均明显增加,提示OPN可能参与了S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舍格伦综合征个性心理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 (primarySj gren′ssyndrome ,PSS)患者个性心理特点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方法 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简称MMPI)测试 30例PSS患者和 5 7名健康女性 ,并将两者比较 ;10例患者分别进行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经颅三维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ultrasound ,TCD)和核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的检查。结果 测试有效的 2 7例患者处于前 3位的量表是疑病 (hypochondriasis ,Hs)、癔病 (hysteria ,Hy)和精神衰弱 (psychasthenia ,Pt) ,且Hs、Hy的T分明显高于健康女性 ;9例行EEG者 3例异常 ,9例行TCD者 5例异常 ,1例MRI异常。结论 PSS患者的个性特点为神经质样个性 ,其中枢神经系统亦有改变 ,而且心理异常与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后者可能是前者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及相互关系。方法: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SS患者40例,其中原发性15型,继发性25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PN和TNF-α水平在SS患者显著增加(P<0.05);继发性SS的TGF-β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原发性SS,但OPN和TNF-α的血清水平在原发性SS与继发性SS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桥蛋白在原发性SS和继发性SS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继发性SS较原发性SS表达更为显著。说明其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继发性SS的TGF-β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原发性SS,说明继发性SS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是0.1%0.6%,多见于中年女性,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大约是9∶1,这提示性激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病有关[2]。该疾病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从而引起眼干、口干[3]、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该疾病也可以累及其他器官,如胸腺、肺、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4],并且伴随着许多  相似文献   

20.
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造影追踪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报告36例舍格伦综合征X线追踪观察结果。追踪时间5~72个月,平均25个月。参考国际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继发组14例(眼干或(和)口干及结缔组织病);原发组14例(口干和眼干);可能组8例(仅口干或眼干)。追踪结果各组X线表现:①形态无改变,功能更加迟缓,最早可发生在5个月后;②末梢导管点状扩张(点扩)增多;③点状扩张减少,末梢导管球状扩张(球扩)增多;④点、球、腔扩及阴性涎石;⑤向心性萎缩。本组资料显示:①眼干及结缔组织病继发组、仅眼干的可能组内,对腮腺影响不大,造影改变不明显,无点状扩张,而呈阴性涎石伴管炎改变,要结合临床才能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鉴别;②总唾液流率与腮腺造影改变呈负相关关系,总唾液流率低者腮腺造影点扩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