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施行的17例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切除后颊部黏膜和皮肤巨大洞穿性缺损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伴晚期口腔癌切除后的颊部软硬组织巨大洞穿性缺损,修复口腔衬里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8 cm~14 cm×10 cm,修复外部缺损的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大小为15 cm×8 cm~25 cm×10 cm。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4个月,9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6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复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对于再次手术,以及放疗后病例,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游离皮瓣等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于头颈部缺损修复的皮瓣多种多样,包括局部皮瓣、带蒂皮瓣和游离组织瓣。其中带蒂皮瓣具有容易切取、颜色及质地较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锁骨上区是一个重要的皮瓣供区,肩部皮肤提供了理想的可修复头颈外科缺损的皮肤组织。颈侧三角区主要的锁骨上血管是颈横动脉,目前罕有以颈横动脉供血的延长至肩部皮肤的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报道。本文对此方面内容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价其修复舌部缺损的可靠性.方法 用成人尸体10例(2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标本,观测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观察其静脉回流情况.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4例舌癌切除术后缺损,通过观察舌部形态和功能恢复及供区并发症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约4.3 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约3.6 cm.颈横动脉起点处血管外径约2.7 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血管外径约1.1 mm.两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4例用于修复舌部缺损的皮瓣中,3例全部成活,1例小部分皮岛坏死,肩功能运动不受影响.结论 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带蒂转移适于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4.
文树生  谢红卫  张春玲 《口腔医学》2007,27(10):560-560
目的观察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在下唇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修复下唇肿瘤术后缺损。结果6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适宜下唇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颅颌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颅颌面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累及颅底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6~63岁,平均51岁)行颅面根治术,颅面软组织缺损用颈横动脉供血的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皮瓣蒂长为32~34cm,皮岛长8~12cm,宽5~7cm。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无明显肩臂功能障碍。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1例术后12个月死于肺转移。结论:延长垂直下斜方肌肌皮瓣制作较简单,效果可靠,瓣足够大,可用于颅面根治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4种带蒂皮瓣修复累及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35例累及口角的颊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4种带蒂皮瓣进行修复重建,4种皮瓣分别为交叉唇瓣(A-EF)、折叠延长锁骨上岛状皮瓣(SFIF)、折叠胸大肌肌皮瓣(PMMF)和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TIMF).比较4组患者修复重建后的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7.6岁)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患者,咽皮瘘直径2.0 cm×1.8 cm~4.5 cm×3.0 cm,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皮岛宽5~9 cm,长10~23 cm,折叠修复咽皮瘘,恢复咽腔内衬里及外侧皮肤。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无继发咽皮瘘与咽狭窄,吞咽功能满意。结论: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可作为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首选皮瓣,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对颈横动脉及周围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颈横动脉为蒂的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技巧的不断改进,以颈横动脉为蒂的带蒂组织瓣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笔者对目前国内外颈横动脉解剖学研究最新进展和以颈横动脉为蒂的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和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区缺损的效果。方法: 纳入口腔、口咽癌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根治手术,并采用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51例)或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40例)转移修复术区缺损组织。结果: 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和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的血管蒂长度分别为22~28 cm和18~22 cm,皮岛大小分别为5 cm×8 cm~7 cm×14 cm和6 cm×7 cm~8 cm×17 cm。术后随访6~36个月,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组患者的肩部活动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并且供区的美观性更佳。结论: 与常规方法相比,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的蒂部更长,术后患者的肩部活动度与供区更美观,在口腔口咽癌术区组织缺损修复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癌32例,舌根、咽侧癌30例,颊癌2例,颌骨中央性鳞癌1例,腮腺癌1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7cm×4cm~16cm×7cm,肌瓣约3cm×4cm,观察并发症及受、供区功能恢复情况,总结穿支嵌合皮瓣制取技术及优点。结果:65例穿支嵌合皮瓣成活,成活率98.5%。1例术后5d出现危象,最终放弃,创口均Ⅰ期愈合。2例发现无合适穿支血管,改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成功。术后随访0.5~3a,皮瓣6个月后萎缩停止,局部外形丰满,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拉拢缝合,瘢痕隐蔽,下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逆行和顺行解剖技术相结合是制备穿支嵌合皮瓣的理想手段,能够帮助外科医师克服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三维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瘘、血肿等)的发生率,是头颈肿瘤术后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FSF)修复颊癌术后颊黏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颊黏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后颊黏膜组织缺损,用FSF修复。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T2N0M0期7例,T3N0M0期6例。皮瓣大小为4.0 cm×8.0 cm~5.0 cm×10.0 cm。结果: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手术成功率92.3%(12/13)。全部病例经12~24个月复查,受区功能正常,供区外形良好,有1例颈部肿瘤复发。结论:FSF适用于修复中型颊黏膜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面颊部巨大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55.4岁)面颊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面颊部巨大洞穿性缺损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皮岛宽7~8 cm,长8~31 cm,折叠修复面颊部洞穿性缺损,恢复口腔内衬里及外侧颊部皮肤。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面颈部外观良好,口腔功能满意。结论: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可作为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所致面颊部巨大洞穿性缺损的首选皮瓣,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用于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2例面中部皮肤癌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55~76岁。其中,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对侧逆行内眦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缺损大小为3.0cm×3.0cm~5.0cm×7.0cm,皮瓣大小为2.0cm×4.0cm~4.0cm×6.0cm。结果: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多数皮瓣血供良好,功能正常,色泽、质地良好,术后供区瘢痕隐蔽。结论: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简单、安全,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斜方肌骨肌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和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可靠性。方法:10例口腔、颌骨恶性肿瘤患者行半侧下颌骨和累及的软组织手术切除,术后缺损采用斜方肌骨肌皮瓣修复。男6例,女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2岁。T4N0M0期3例,T4N1M0期7例。皮瓣大小为(7cm×6cm)~(16cm×8cm)。结果: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瓣边缘略有坏死。随访观察7~24个月,7例患者生存良好,无复发;1例患者死于肝、肺转移;2例患者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目前尚存活。结论:斜方肌骨肌皮瓣是一种修复口腔软组织和下颌骨半侧切除遗留的巨大缺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口腔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0-09,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共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7例,中分化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TNM分期:T1N0M0 4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6 cm×4 cm)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7例,中分化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TNM分期:T1N0M0 4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6 cm×4 cm)(12 cm×5 cm)。其中8例为腭部洞穿性缺损,5例缺损鼻腔侧黏膜尚完整。结果:13例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腭部、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腭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头部后仰受限及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颌面部无明显畸形。3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患者术后初期出现鼻塞症状,3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2(12 cm×5 cm)。其中8例为腭部洞穿性缺损,5例缺损鼻腔侧黏膜尚完整。结果:13例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腭部、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腭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头部后仰受限及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颌面部无明显畸形。3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患者术后初期出现鼻塞症状,3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2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肌皮瓣血供明确可靠、制备方便,适宜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全上颌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例上颌骨全切术后面中部缺损畸形(James BrownⅢb类)患者,采用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行全上颌骨重建,术前应用Surgicase 5.0(Materialise,Belgium)软件进行手术规划,对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进行预测分析。术中以冠突颞肌瓣旋转修复眶底,冠突大小分别为3.5 cm×1.5 cm及4.0 cm×1.6 cm;以2段式腓骨塑形修复牙槽突,腓骨长度分别为32.51 mm、27.36 mm及71.82 mm、38.74 mm;以腓骨肌皮瓣携带皮岛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术中检查冠突颞肌瓣血供良好,术后腓骨肌皮瓣均成活,创口一期愈合。分别随访5个月和6 a,无复视、睑外翻及眼球突出,无涎瘘、下唇麻木等并发症,开口度正常。CT检查眶底及牙槽突重建形态良好。结论: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发挥了不同组织瓣的优势,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纤维蛋白胶联合OK-432和博来霉素治疗头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皮硬化治疗巨大淋巴管畸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6.1岁)。治疗区域包括颈部(6例)、腮腺区和咽旁(4例)、口底(2例)、面颊部(2例)和眶区(1例)。病变大小4 cm×5 cm~12 cm×16 cm(平均7.7cm×9.5 cm)。全麻下注射纤维蛋白胶和OK-432、博来霉素混合物。术前、术后采用CT扫描,并由3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组成的小组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4周面部肿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8~16个月(平均11.5个月),8处病变完全治愈,5处大部分治愈,2处部分治愈。结论:纤维蛋白胶联合OK-432和博来霉素经皮硬化治疗头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1-01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9岁至65岁,平均年龄50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15例,中分化鳞癌4例。按UICC标准TNM分期:T2N0M0 5例,T3N0M0 8例,T3N1M0 4例,T4N1M0 2例;皮瓣大小为(8 cm×5 cm)(15 cm×7 cm)。结果:19例股前外侧肌皮瓣全部成活,全部病例面颈部创面及大腿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舌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患者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对比,未见明显颌面部畸形。术后随访1(15 cm×7 cm)。结果:19例股前外侧肌皮瓣全部成活,全部病例面颈部创面及大腿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舌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患者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对比,未见明显颌面部畸形。术后随访13年,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对侧颈部淋巴结及全身骨转移并死亡,余患者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癌肿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及器官功能恢复;因其供区隐蔽,对供区影响小,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