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20例,开放复位掌侧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60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60例。对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术后次日和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2组病人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无感染、固定物松动、肌腱刺激、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开放复位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在减少复位丢失方面、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对2001~2006年间49例桡骨远端骨折经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钛板置于桡骨远端背侧,骨缺损严重者(20例)均置入人工骨(OsteoSet)。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4周,平均10.6剧。结果随访6~24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40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5.9%。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外固定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部位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2)使用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对照组(n=38)使用外固定夹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骨折线消失、骨痂出现时间,术前、术后 4 w、术后 8 w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旋转度、内收外展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3 m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 3 m腕关节尺屈伸度、旋转度、内收外展活动度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 3 m腕关节屈伸度、旋转度、内收外展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外固定夹板相比,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择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在改善患者腕关节,缩短骨折线消失、骨痂出现时间方面优势更佳.  相似文献   

4.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仍存争议。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两组,外固定组6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钢板组61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等。结果与结论:外固定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钢板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发现钢板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掌倾角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而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面台阶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轻微、骨折愈合较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纵观目前治疗粉碎及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各种方法,金属材料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的优点日益突出。 目的:观察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的效果。 方法:纳入AO分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1例,根据其意愿及经济状况非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7例应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对照组24例应用普通掌侧接骨板。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中接骨板安装次数,正中神经炎发生、术后腱鞘炎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6个方面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X射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和同期普通掌侧接骨板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Mcbride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提示使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操作更加便捷,安全可靠,完全解剖复位,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掌侧与背侧两种入路方式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掌侧组(28例)和背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手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和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均比较理想,对腕关节的功能影响差异不大,但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不同入路方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2月~2018年8月本院所收治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背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不同入路方式手术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DAS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Gartland-Werie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三个月影像学测量结果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桡骨茎突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但尺偏角和掌倾角改善度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优于经背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外架辅助复位:利用“韧带牵拉-复位”的原理,使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并临时固定,恢复桡骨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再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时就可以在较小张力条件下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操作省时省力。 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最大程度地复位和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钉板一体的锁定结构及角稳定性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提供“内支架”的作用,使骨折块的固定十分稳定,允许腕部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外支架针道感染、腕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背景:C型桡骨远端骨折常使用单枚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患肢握力明显减弱。术中如何恢复桡骨长度、维持复位并进行内固定具有挑战性。 目的:比较外架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93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外架辅助组49例行外架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时间6-30(14.95±5.64)个月;单纯钢板组4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时间6-24(15.38±6.27)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的X射线片测量指标及腕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①外架辅助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X射线曝光次数小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在术后的随访中,外架辅助组桡骨高度恢复程度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术后第2天,外架辅助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在术后1年随访中,外架辅助组握力恢复程度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两种方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能有效复位和固定,恢复腕关节功能;外架辅助组相比单纯钢板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X射线辐射少、握力恢复好等优点。ORCID: 0000-0002-4904-5483(陈孝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行掌侧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为疗效优良组(n=34)与疗效欠佳组(n=7),对年龄、骨折AO分型、骨质疏松、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康复锻炼时间等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93%;疗效优良组与疗效欠佳组在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存在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可影响手术预后,要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22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定期随访,测量术后不同时间腕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肌力并予以功能评分,检查术后的X线以及CT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2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优8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Healing time and plaster used in fixed position and fixed time are different between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nd scaphoid fracture. When both fractures occur simultaneously, you cannot choose a fixed position and determine a fixed time. One-stag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and scaphoid fractures simultaneously can obtain a good function.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itanium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nd Herbert screw fixation for fresh unstable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with scaphoid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12 patients with fresh unstable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caphoid fracture were treated in the Shanxi Dayi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1 to June 2014. All cases received open reduction 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ixat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open reduc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 or percutaneous Herbert screw fixation. Fracture healing was observed during follow-up. 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rist join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with modified McBride score. Range of motion of palmar flexion, dorsiflexion, ulnar deviation, radial deviation,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and grip strength were measured. The distal radial shortening (difference in height of styloid process of radius and ulna), and angles of ulnar deviation and palmar tilt were measured with X-ray films. The data of healthy side and affected side were compa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1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6-24 months. (2) The distal radius and scaphoid fractures healed. The healing time of distal radius was 6-12 weeks, with an average of seven weeks. Healing time of scaphoid fracture was 3-6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4.2 months. (3) Wrist score was evaluated using modified McBride scoring criteria 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excellent in 5 cases, good in 6 cases, and average in 1 case, with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92%. (4)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nge of motion of palmar flexion, dorsiflexion, ulnar deviation, radial deviation,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and grip strength, angles of ulnar deviation and palmar tilt, difference in height of styloid process of radius and ulna and modified McBride score was detected between healthy side and affected side (P > 0.05). (5) The median nerve injury in two patients was recovered within 6 months after postoperative exploration decompression. No complications appeared, such as infection, dorsal muscle tendon irritation symptoms,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nd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6)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fresh unstable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with scaphoid fractures can b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and locking plate fixation, open reduction of scaphoid bone or percutaneous Herbert screw fixation, with reliable fixation, high fracture healing rate, and good wrist function recovery rate; the repair effect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和腕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PRWE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下降,PRWE评分上升,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骨折延迟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但2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哪种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关数据库和杂志,收集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文献数据及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比较2组治疗后握力、DASH评分、总的并发症、感染率、畸形愈合率、尺骨变异率等结局指标。 结果与结论:纳入9篇文献,患者共524例,内固定组286例,外固定组238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握力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钢板内固定治疗后3个月及1年DASH评分较优,总的并发症较少,感染率较低,畸形愈合率较低,尺骨变异率较低。说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优于外固定架,以上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双盲、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对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多倾向于解剖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从而有益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目的:评价3种不同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腕关节结构功能恢复差异及其优缺点。 方法:临床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8例,其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35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外固定28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对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及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治患者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石膏组为(11.2±2.8)周,外固定架组为(11.8±3.0)周,钢板组为(10.8±2.6)周,外固定架组、钢板组与石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X射线评价钢板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外固定架组、石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固定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评价优良率,石膏组为54%,外固定架组为75%,钢板组为92%,外固定架组、石膏组与钢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3种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骨性解剖结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外固定架及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涉及关节面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8月,对16例平均年龄64.8岁的老年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病例,采用肘关节后方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直视下复位,外侧重建钢板、内侧1/3管型钢板内崮定治疗,甲期行功能康复锻炼。术后对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2~3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5周(9~15周)。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平均113°(95°~145°)。Cassebarm’s评分优5例,良9例,可和差各1例,优良率87.5%。术后出现尺神经麻痹1例,尺骨鹰嘴截骨未愈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技术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生活质量(QOL)评价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及外固定架(EF)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实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至LCP术组及EF术组(各25例),剔除因失访并完成量表不完整的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月与1年的生活质量及腕关节活动角度百分比、握力百分比、捏力百分比、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指标等客观评定指标。同时对每组患者不同时段之间的以上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月及1年时,大部分客观功能评定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各领域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统计趋势上术后3月。EF术组较有优势,术后1年LCP术组较有优势。在治疗前后的比较中,LCP术组生活质量的改善较EF术组更为明显。结论术后早期及术后长期,两种术式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术式患者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术后早期。两种术式均可有效应用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且有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3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的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53.83岁。采用外固定架扩大腕关节间隙,临时复位固定后,无需使用专用腕关节镜牵引系统,利用关节镜系统进一步探查关节面复位情况及TFCC等相关软组织并视损伤情况进行修复。术后4周根据复查情况拆除外固定架,统计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0个月疼痛情况,采用Mayo评分和DASH评分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未发现外固定松动、严重钉道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5~6周,平均5.3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5~94分,平均90.7分,优20例,良3例。DASH评分7~13分,平均10.7分。活动伴有疼痛2例,为轻度疼痛(VAS评分2~3分)。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股骨外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科诊治的股骨骨折患者7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成2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缩短(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的VAS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12 h、3 d、7 d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74%,相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随访6个月时,两组的总有效率还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82.05%和10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效果更显著,而且具有住院时间短和骨折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背景:单纯使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等固定后并发症,尤其在不稳定骨骺骨折情况下。克氏针主要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其骨骺骨折使用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9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行固定治疗,在不切开情况下微创闭合复位骨折骨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闭合帮助复位固定骨骺骨折方案。固定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固定后9周及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固定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 结果与结论:固定后24个月随访按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对照组优良率77%,X射线评定优良率63%;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X射线评定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骨骺骨折患者均获临床骨愈合,腕关节均功能恢复。提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可应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简单,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骺畸形愈合并发症少,固定后基本生活学习功能恢复正常,疗效稳定满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