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病因为动脉硬化,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225例患者进行了评价,治疗与随访达3~14年,平均5.5年。在这些患者中有124例接受外科治疗;45人接受抗凝及抗血小板凝集治疗;56人除因伴发病而接受治疗外,未接受其它治疗,该组为对照组。1976年作者随访时,82人死亡,其中21人死于脑梗塞,52人死于心脏病,9人死于其它原因。未治疗组:13人(23%)患脑梗塞;其中4人(7%)死亡,6人(10%)仍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内科治疗组:11人(24%)仍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在  相似文献   

2.
张临洪  王鹏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2):120-122,12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的经典定义为突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对应于某动脉所支配的脑区或眼部,其持续时间少于24h,且发作的原因为血管源性。TIA后90d内的脑卒中发生率为10.5%,其中半数患者发生在TIA最初2d内,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组80例与动脉硬化有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周~6.5年,平均约4年。随访期中,13例发生完全性缺血性中风,其中7例经CT证实,2例心肌梗塞。随访结果表明:(1)颈动脉区TIA较椎-基底动脉区TIA容易发生完全性缺血性中风,且常在2年内发生。(2)TIA患者的完全性中风的发生率与TIA持续时间长短有关,而与TIA频率无关,持续时间长(>30分~24小时)的TIA发生完全性中风的危险性大。(3)TIA不仅是完全性中风而且是心肌梗塞的警报。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脑血流(rCBF)SPECT检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 对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病6~48h内同时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并于发病48~72h后再次复查头部CT。另外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结果 SPECT检出阳性率为72.4%(21/29)。且神经功能缺损越重,rCBF的灌注缺损就越低。结论 在患者尚未发生脑组织结构异常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时,SPECT可灵敏的探测到损伤局部的脑血流变化,对估计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较高.近年来对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围绕其临床特点、脑结构影像学、脑血管影像学等方面.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识别卒中高危人群,及时予以积极诊治.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记忆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后是否遗留记忆障碍;并探讨颈内动脉狭窄、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平均(8±6)天接受临床记忆量表(甲套)的测试,61名正常对照者也接受同样的量表测试。结果(1)TIA患者的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总量表分及其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项的等值量表分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而两组在无意义图形再认项的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TIA组内伴颈内动脉狭窄者的总量表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项的等值量表分均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3)TIA的病程、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临床记忆量表的MQ及各项等值量表分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1)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短时记忆障碍。(2)伴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与无狭窄者相比短时记忆尤其是视觉记忆损害更重。(3)TIA患者的病程、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初步智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s)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是否遗留智力障碍;(2)明确颈内动脉系统TIAs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s患者智力改变的异同。方法 对34例TIAs患者(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s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s各17例)和34例对照分别进行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测。结果 (1)TIAs患者的各项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图形拼凑项的P值小于0.05外,其余各项的P值均小于0.01);(2)除椎-基底动脉系统TIAs患者图片排列项的等值量表分明显低于颈内动脉系统TIAs外(P<0.05),其余各项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TIAs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能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s患者的智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损害可能比颈内动脉系统TIAs患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记忆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传统观念认为,TI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24h之内均能完全恢复,可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但随着近年来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学者对TIA后是否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提出了疑问,为了明确这一点,我们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TIA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源于脑血管的可逆性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于24 h之内完全消失,不留任何残损症状,这是传统TIA的定义.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介入治疗学、血管超声学的进展及临床实践的积累,人们对TIA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TIA的危险性得到进一步细化.我们就TIA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d和30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19例住院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果,并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给予评分,随访发生TIA后7d和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TIA发生后50例(42.0%)患者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29例(24.4%)发生于7d内。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症状持续时间≥10min、ABCD2评分≥4分是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是TIA后30d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颅内动脉狭窄重和"ABCD2"评分高的TIA患者短期内脑梗死发生危险性较高,抗凝治疗可使TIA患者有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缺血性脑梗死组比较,缺血性脑梗死组高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吸烟、饮酒史的比率显著升高(P0.05~0.01),性别及高血脂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缺血性脑梗死组比较,缺血性脑梗死组发作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P0.05~0.01),而TIA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史与TIA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OR=29.799,95%CI:2.189~405.569,P=0.011;OR=0.649,95%CI:0.038~6.850,P=0.005;OR=8.569,95%CI:1.314~55.862,P=0.025;OR=0.158,95%CI:0.025~0.980,P=0.048)。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有吸烟饮酒史是TIA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变化,探讨TIA患者的认知损害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31例TI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P_(300)检测及神经系统查体。数据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TIA组的MMSE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_3波潜伏期TI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比颈内动脉系统TIA的P_3波潜伏期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TIA患者的P_3波潜伏期延长与TIA患者的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383,P<0.01),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59,P<0.05)。结论 TIA患者存在早期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和ABCD2评分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MR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ABCD2评分及ABCD2+ DWI+MRA评分对182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TIA后2d、7d和30 d内的脑梗死发生率.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及ABCD2+ DWI+ MRA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本组56例(30.8%)患者于3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42例(23.1%)发生于7d内,19例(10.4%)发生于2d内,均无脑出血发生.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与高危组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DWI异常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均P<0.05).30 d时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P<0.05).伴DWI异常及颅内动脉狭窄≥50%的低危组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正常和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均P<0.05).ABCD2+ DWI+ MRA评分预测TIA第2d、第7d及第30 d的脑梗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BCD2评分(均P<0.001).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和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神经心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神经心理障碍的研究李月春刘国荣马丽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可遗留长期的神经心理障碍。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TIA组共33例,男26例,女7例。10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病变,23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均符合1986年...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维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4,9(10):874-87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但其诊 断、治疗中仍存在许多争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在TIA诊断中是否必要;TIA患者是否应住院治疗;TIA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应 单用阿司匹林还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心源性TIA后何时开始抗凝治疗最合适;TIA的二级预防 对减少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如何做好二级预防,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几种较为特殊的TIA发病 率较低,如何尽快明确诊断,这些问题值得临床医师重视。本文对上述有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结 合国内外指南,对这些问题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帮助大家更科学地了解TIA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先兆,可导致进展性卒中或完全性卒中。然而,传统的TIA定义已不符合当前的脑缺血概念。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需要对现有的TIA的定义、病理基础、处理原则及其脑保护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30d脑梗死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给予评分,随访TIA后7d和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AB-CD2"评分、MRA与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50例(42.0%)TIA患者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29例(24.4%)发生于7d内;"ABCD2"评分与TIA后7d和30d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呈直线相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01);TIA后7d和30d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比50%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对TIA后脑梗死发生有预测价值,"ABCD2"评分结合MRA检查能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局灶性脑及视觉功能缺失,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栓塞或血栓性血管性疾病。TIA是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最近的研究发现,第一次TIA后3.7年内脑卒中的发生率24.5%,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9.2%。所以弄清TIA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对防治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很有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几年的TIA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