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铁螯合剂治疗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长期维持高量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者84例,其中不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36例,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48例。不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分为去铁胺(DFO)组、去铁酮(DFP)组、DFO联合DFP组;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分为DFO组、DFP组、地拉罗司(DFX)组、DFO联合DFP组。观察1年后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结果不足量DFO、DFP组,SF均较1年前升高,DFO联合DFP组SF无明显变化;足量DFO、DFP组S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X组、DFO联合DFP组S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FX组疗效最佳,其次为DFO联合DFP组。结论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过载的治疗,应长期坚持使用足量的铁螯合剂,DFX以及DFO联合DFP祛铁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以骨关节疼痛及胃肠道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β-地中海贫血(比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分子基础被最早阐明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分布于包括我国南方地区在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常因严重贫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于幼儿期死亡。本病可通过产前诊断阻止受累患儿的出生。严重贫血的患者可借助终生规范输血和除铁治疗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该病,基因治疗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中国人群的表型和遗传突变数据,聚焦于对β-地贫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进行阐述,并概述了该病临床治疗和人群预防的要点,旨在为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提供指导实践的规范性文本,提高β-地贫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芯片分析了我院24份已知基因分型的血液样品。结果 检测到正常个体4例,β地贫20例。包括6种突变类型CDl7(A→T)、IvS2nt-642(C→T)、CD41—42(-TCTT)、TATAbox nt-29(A→G)、TATA box nt-28(A→G)、CD37/N(G→A)。结论 基因芯片法能同时筛查多种β地贫突变,对开展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四川泸州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地中海贫血基因,寻找其主要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1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液,首先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等血液学检查,然后再提取外周血DNA,采用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1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共检测出4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以CD17(A→T)、CD41/42(-TTCT)和IVS-Ⅱ-654(C→T)最多见。18例重型患儿中,CD41/42(-TTCT)突变纯合子5例,CD17(A→T)突变纯合子3例,IVS-Ⅱ-654(C→T)和CD17(A→T)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4例,CD41/42(-TTCT)和IVS-Ⅱ-654(C→T)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3例,IVS-Ⅱ-654(C→T)和-28M(A→G)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2例,CD41/42(-TTCT)和-28M(A→G)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1例,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有高度的异质性;患儿基因型为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其发病年龄早,输血间隔时间短,输血量大。 相似文献
6.
既往研究表明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但是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发现该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学和表型的异质性,提示β-地中海贫血的病因除HBB基因外还涉及其他基因.新近研究提出β-地中海贫血修饰基因的概念,β-地中海贫血修饰基因能影响珠蛋白的表达、合成及稳定性,从而影响了α与非α珠蛋白肽链的平衡.修饰基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β-地中海贫血临床表型密切相关,因此β-地中海贫血修饰基因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β-地中海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潜在治疗靶点,为临床用药、基因治疗和个体化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赖颖晖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5)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根据靶向的不同可以分为3类:导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导入正常的γ-珠蛋白基因和抑制α-珠蛋白基因的表达.β-地中海贫血动物模型的发展,对疾病基因治疗的进步有重要意义.基因治疗载体系统是关系到基因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慢病毒载体的采用是一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对高风险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10ml,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85例受检病例中,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46例,其中杂合子37例,双重杂合子5例,纯合子4例.结论 PCR-RDB法是β-地贫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电泳与突变基因检测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edia公司HY-DRASYS全自动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电泳,通过自动扫描系统分析,检出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父母携带者,进一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其基因突变类型。结果经血红蛋白定量检测,检出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27例,HbF值为75.81±21.72%,检出轻型β-地中海贫血11例,HbF值为6.24±6.54%、HbA2值为5.02±0.87%,父母携带者65例,HbA2值为5.67±1.15%;38例β-地中海贫血及父母携带者检出6种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IVS-Ⅱ654(C→T)为44.62%、CD41-42(-TCTT)为24.61%、CD17(A→T)为12.31%、TATAbox-28(A→G)为9.23%、CD27-28(+C)为7.69%、CD71-72(+A)为1.54%。以IVS-Ⅱ654(C→T)突变类型占首位。结论血红蛋白电泳联合基因诊断是目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最可靠的实验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广东顺德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发生频率.方法应用RDB对48例受检者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其类型及发生频率.结果 161例可疑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共检出37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其中包含6种基因突变类型,其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为:CD41/42 21例(43.8%)、IVS-nt654 9例(18.8%)、CD17 9例(18.8%)、TATAnt-28 6例(12.5%)、CD71/72 2例(4.2%)、CD27/28 1例(2.1%).结论 RDB用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效率较高,是目前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胞供者全相合脐血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细胞免疫重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胞供者全相合脐血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后免疫重建的特点.方法:8例同胞供者HLA全相合脐血移植成功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移植后1、3、6、12个月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该组患者植入证据显示均移植成功,在移植后4周内恢复造血重建;3例发生Ⅰ~Ⅱ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移植后CD3+细胞1个月为(45.3±27.2)%,3个月为(66.7±10.4)%,6个月为(68.7±14.5)%,12个月为(71.7±10.2)%;移植后CD4+细胞1个月为(13.3±7.8)%,3个月为(21.8±11.6)%,6个月为(19.4±10.9)%,12个月为(30.1±10.4)%;移植后CD8+细胞1个月为(32.1±15.4)%,3个月为(30.6±10.9)%,6个月为(26.9±7.3)%,12个月为(28.1±5.6)%;移植后CD3-CD19+细胞1个月为(6.4±5.6)%,3个月为(12.7±3.4)%,6个月为(16.3±7.3)%,12个月为(16.7±5.7)%;移植后CD3-CD16+CD56+细胞1个月为(16.4±7.4)%,3个月为(15.9±7.6)%,6个月为(14.7±6.6)%,12个月为(15.6±3.4)%.结论:同胞供者HLA全相合脐血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后1个月CD8+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移植后3个月时CD3+细胞和NK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移植后6个月后CD4+和CD19+细胞表达水平逐渐恢复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13地贫)的基因型构成情况及分布,为制定本地区β-地贫防治计划提供参考,有效控制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方法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应斑点杂交技术对桂林地区426例经筛查至少符合HbA2增高、HbF增高、出现HbE带三项之-的样本进行17种中国人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受检的426例样本中共检出杂合子419例,纯合子2例,双重杂合子5例。检出13种基因类型,其中CD41—42、CD17、IVS-11—654、CD-28、CD71—72、BE是桂林地区最主要的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分别占50.47%、22.30%、12.68%、5。16%、2.81%、2.35%。结论桂林地区β-地贫以中国人发病率高的突变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RDB)在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并了解广东顺德地区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发生频率 .方法 应用RDB对 4 8例受检者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 ,并分析其类型及发生频率 .结果 16 1例可疑 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共检出 37例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其中包含 6种基因突变类型 ,其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为 :CD4 1/4 2 2 1例 (4 3.8% )、IVS -nt6 5 4 9例 (18.8% )、CD179例 (18.8% )、TATAnt - 2 86例 (12 .5 % )、CD71/72 2例 (4 .2 % )、CD2 7/2 81例 (2 .1% ) .结论 RDB用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效率较高 ,是目前检测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中山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方法并统计分析本地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检测中国人8个常见及9个罕见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结果1025例受检标本中,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209例,涉及11个基因突变位点.CD41-42(-TTCT)、IVS-Ⅱ-654(C→D)、nt-28(A→G)、CD17(A→G)、CD71-72、βE为本地区最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各占40.1%、22.9%、13.3%、12.4%、2.8%、2.4%,上述6种突变类型占所有检出突变位点的93.9%.结论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是地β-地贫检测的有效方法.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分布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减少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方法对106例经血液学筛查疑为β-地中海贫血的杂合子携带者行PCR-RDB法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共筛出β-地中海贫血阳性患者52例;19例产前基因诊断中,确定正常胎儿9例,重症胎儿2例(纯合子1例,双重杂合子1例),重症β-地中海贫血胎儿诊断后采取引产术终止妊娠.结论PCR-RDB法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有效避免了重症患儿的出生,达到了优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云南新平傣族学龄前儿童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基因型频率特征。方法对407名傣族学龄前儿童进行血细胞分析,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或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7pg为血液学表型初筛阳性样本进行血红蛋白电泳,HbA2>3.5%或HbF>2%为血红蛋白表型阳性样本进行14种东南亚常见基因分析。结果在407人中血液学筛查出235例进行血红蛋白电泳阳性60例在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有21例得到确诊用检出5种突变基因,包括7种基因型常见的突变位点为41-42M(杂),基因型频率为47.62%;其余基因突变位点及其频率为:β-EM(14.29%),17M(9.52%),41-42M(纯)(9.52%),654M(杂)(9.52%),17/71-72M(双重杂)(4.76%),17/β-EM(双重杂)(4.76%)。结论初步探明了该地区学龄前儿童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基因型频率,获取其分子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为今后对该地人群进行疾病的防治、优生优育、遗传咨询、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现行PCR-RDB法对中间型β-地贫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个中间型β-地贫家系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和β-地贫基因的PCR-RDB法检测,并用长链PCR法检测家系1和家系2中的先证者及母亲的β-地贫基因的缺失突变。结果 5例先证者HbF含量均增高,其中2例为轻度贫血,3例为中度贫血;4例先证者PCR-RDB法结果为杂合子与其表现的临床症状不符,1例先证者PCR-RDB结果为纯合子与父母基因检测结果不符;先证者1及其母亲长链PCR法显示阴性,先证者2及其母亲长链PCR法均为东南亚(SEA)缺失型HPFH。结论若在产前诊断时仅用PCR-RDB法检测β-地贫基因,会造成缺失型β-地贫基因漏诊,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8-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113例2~15岁规律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9.
海南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海南省 β -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特点。方法 用反向点杂交法分析 30例临床诊断为 β -地中海贫血患儿及 3对曾生育过重型地贫患儿的夫妇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30例患儿中 7例为纯合子 ;1 5例为双重杂合子 ;8例为杂合子。 58条 β -地贫阳性染色体中确定 8种突变类型 ,其中CD41 - 4 2 (-TTCT) (占 51 7%) ;- 2 8(AG) (占1 3 8%) ;CD71 - 72 ( A) (占 1 0 3 %) ;IVS-II- 654(CT) (占 1 0 3 %) ;- 2 9(AG) (占 1 72 %) ;CD1 7(AT) (占 1 72 %)CD2 6(GA) (占 1 72 %) ;起始codon(ATGACG) (占 1 72 %)还有不明 (占 6 9%)。结论 海南省 β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国内广东、广西、湖北相似 ,以CD41 - 4 2 ,- 2 8,CD71 - 72 ,IVS -II 654 ,4种类型为常见。明显不同于海南黎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1例罕见的β-地中海贫血三重基因突变杂合子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 采用反向点杂交和DNA测序法分析患者β-珠蛋白基因型.结果 反向点杂交结果显示,此病例β-珠蛋白基因上有转录子+40~+43、密码子41/42、IVS-2-654 3种突变.基因克隆以及DNA测序分析证实患者一条染色体上存在+40~+43(-AAAC)+CD41/42(-TCTT)复合突变;其同源染色体上存在IVS-2-654(C→T)点突变.患者基因型为[+40~+43(-AAAC)·CD41/42(-TCTT)]/IVS-2-654(C→T).结论 β-地中海贫血[+40~+43(-AAAC)·CD41/42(-TCTT)/N]突变基因型是我国一种新的地中海贫血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