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探讨细胞因子E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EGF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学水平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分析细胞因子E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MTT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EGF后,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明显增殖,且凋亡水平降低,显示EGF对成纤维细胞起着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细胞因子E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因此,EGF可促进创伤的早期修复,但EGF的过量应用有可能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在血清饥饿状态下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与生长动力学上基本相似,血清饥饿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CTGF、TP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却很微弱,且有显著差别.结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3类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其形态、生长特性以及对血清饥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类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增生性瘢痕在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人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另外,分离和培养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RT-PCR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转移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Ⅰ、Ⅲ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皮肤细胞和微血管数目较少,早期瘢痕增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期瘢痕成纤维细胞和微血管增多.随病情进展,微血管呈缩窄倾向.消退期瘢痕成纤维细胞减少,微血管狭窄或闭塞.成熟期瘢痕见微血管、成纤维细胞数目进一步减少,微血管管腔小,大部分开放.RT-PCR检测结果发现,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TGF-β1、VEGF和Ⅰ、Ⅲ胶原mRNA有较低表达,早期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VEGF和Ⅰ、Ⅲ胶原mRNA表达水平开始升高,在增生期表达到达高峰,消退期瘢痕的表达开始下降,到成熟期表达最低.结论 增生性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功能存在动态改变,这种动态改变与瘢痕的发生和消退成熟的病理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分别用形态学观察、CCK-8法、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UVA对细胞形态、增生活性以及细胞衰老状态的影响。结果 UVA剂量≤4 J/cm2时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而UVA剂量≥6 J/cm2时细胞出现变形;UVA剂量≤4 J/cm2时,细胞增生率均85%,而UVA剂量≥6 J/cm2时细胞增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J/cm2组的衰老阳性细胞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 J/cm2 UVA可用于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学的影响及其对瘢痕的作用机制[1],为临床整形美容外科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术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结果 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MTT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bFGF后,显示均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细胞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3],这在创伤愈合的早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过量的应用bFGF可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4].  相似文献   

6.
UVA1对人工皮肤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UVA1照射剂量对人工皮肤真皮细胞形态及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建立人工皮肤光损伤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UVA1(0J/cm^2-80J/cm^2)照射人工皮肤,通过HE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经UVA1照射后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通过MTT法检测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结果HE染色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随UVA1剂量的增大而减少,于真皮浅层较为明显;MTT法示与0J/cm^2组相比,20J/cm^2和30J/cm^2UVA1照射人工皮肤时成纤维细胞活性未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UVA1剂量大于40J/cm^2时细胞活性下降明显(P〈0.05,P〈0.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UVA1照射剂量大于40J/cm^2是造成人工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始剂量。  相似文献   

7.
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双向电泳(2-DE)比较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的差异,从分子水平探索紫外线辐射所致皮肤细胞蛋白整体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Im agingM 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676±21和693±28,平均匹配的点数分别为583.43±29.13和591.46±27.23,匹配率达86.22%和85.31%。②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5 6 3.4 7±19.33。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17个,其中1个点仅在UVA辐射前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另4个点仅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表达;7个点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5个点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上差异点的发现为研究紫外线对皮肤作用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瘢痕的临床评估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瘢痕是人类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凡能造成皮肤表层深部各层次的损伤、破坏皮肤表层深部各层次结构的因素均可使皮肤形成瘢痕。在一定时限内经历各个阶段而终止于细小、平整、颜色接近周围皮肤的瘢痕称为生理性瘢痕,反之则为病理性瘢痕。临床上又将病理性瘢痕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同于正常的皮肤组织的结构和形态,瘢痕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和胶原的过度沉积。1瘢痕的临床评估对瘢痕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理想的评估包括主观评估、客观评估及对瘢痕造成的功能限制的评估,而且评…  相似文献   

9.
8-MOP/UVA诱导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衰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以 8 MOP/UVA作用于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 8 MOP/UVA对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多项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8 MOP/UVA作用后 ,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迅速出现细胞衰老特征性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改变 :细胞由分裂表型转化为无分裂活性表型 ,SA β Gal表达增加、p16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8 MOP/UVA可诱导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迅速出现具有细胞衰老特征性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改变 ,以 8 MOP/UVA作用于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病理性瘢痕一般是各种皮肤创伤后机体异常修复的结果,特征性表现为异常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自体脂肪注射物含有多种可能与治疗瘢痕相关的物质,如基质血管片段、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等,这些物质可通过相关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胶原沉积,从而改善病理性瘢痕的进展及预后。临床研究显示,脂肪注射物可以改善病理性瘢痕的厚度、颜色、柔软度和局部症状。更加深入地了解脂肪组织抗纤维化的机制,将有助于病理性瘢痕治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