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管胃机械吻合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9年间食管贲门癌2371例,采用GF-Ⅰ型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并发吻合口瘘28例(1.14%).认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营养状况、病期长短、病变部位、术后护理等密切相关。吻合器型号使用匹配,吻合口组织切割彻底,机械吻合操作方法得当,正确掌握适应证是避免吻合口瘘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残端弧形切断防治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食管弧形剪行食管残端弧形切断与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2 0 0例 ,与同期 2 0 0例常规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术后 3~ 6个月随访 ,弧形切断组吻合口狭窄 3例 (1.5 % ) ,对照组 32例 (16 .2 )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食管残端弧形切断法对防治术后吻合口狭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管胃端端器械吻合与常规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中对吻合口并发症以及术后胃瘫的影响,并统计患者1年内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食管胃交界部癌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7例采用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患者定义为常规组; 85例采用食管胃端端器械吻合的患者定义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瘫的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改良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 2%(1/85)比10. 4%(8/77)、0%比7. 8%(6/77)](P <0. 05),而两组术后吻合口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随访1年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后食管残胃的端端器械吻合,可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同时因食管残胃的顺应性较好,有利于胃的排空,可有效减少胃瘫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吻合口瘘的防治梁耀飞,张连国,李泉华,刘振波(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食管;胃;吻合口瘘;预防;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77年1月~1994年12月共计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线上的某处愈合欠佳,造成消化道内容外溢,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如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适当,往往是造成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吻合口所在的部位不同,吻合口瘘可分为胸内吻合口瘘和颈部吻合口瘘,前者是食管胃吻合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瘘发生在胸腔内,  相似文献   

6.
1990~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用国产GFⅠ型消化道吻合器吻合,共发生吻合口瘘10例,均为早中期瘘,经再次进胸行吻合口重建术,9例治愈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50~70岁。10例胸内吻合口瘘,其中弓上吻合口瘘6例,弓下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早期瘘6例,发生于术后3天以内,中期瘘4例发生于术后6~14天。瘘的治疗及效果:6例开胸后再次游离胃及胸段食管,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4例开胸后直接行瘘口修补术,其中1例原瘘口修补术后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制订临床防治路径,比较入路径与非入路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防治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制订"食管胃吻合口瘘防治路径",选取可左胸入路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瘘治愈率、住院天数、治愈时间、平均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按"防治路径"处理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轻度降低,吻合口瘘愈合率略有提高,瘘患者住院天数、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随访22013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制订"食管胃吻合口瘘防治路径",选取可左胸入路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瘘治愈率、住院天数、治愈时间、平均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按"防治路径"处理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轻度降低,吻合口瘘愈合率略有提高,瘘患者住院天数、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随访236月,无吻合口瘘复发。结论:"防治路径"对降低吻合口瘘发生、治疗吻合口瘘有一定临床价值;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及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疾病行食管切除或转流吻合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出血、溃疡穿破,狭窄或返流性食管炎,而其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为吻合口瘘,为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不同作者报告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不一;国外统计发生率为3.3%~27.6%;国内数千例以上大宗病例分析报道为2.3%~6.1%,吻合口瘘占全部术后死亡原因的28.4%。食管结肠吻合者瘘发生最多,次为空肠吻合,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最少。食管上段癌及颈部吻合术的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及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几倍,但胸内吻合口痿的后果远比颈部吻合口瘘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食管癌手术中采用分层缝合或全层内翻吻合法,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 722例被临床确诊的Ⅰ或Ⅱ(Ⅱa和Ⅱb)期食管癌患者,从2002年6月至2007年1月有235例采用胃食管分层缝合,从1990年1月至2002年5月有487例患者采用全层内翻吻合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4个月内的随访资料,特别是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分层缝合与全层内翻吻合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0%、0.85%(2/235)和5.1%(25/487)、6%(2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食管分层缝合明显降低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优于传统的器械或手工行全层内翻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共行胸上中段食管癌切除术颈部食管胃吻合术101例,发生吻合口瘘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食管癌切除术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共发生11例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10.9%,经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胃肠道维持营养,伤口敞开引流是治疗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how blood supply of the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tumps influences the anastomotic healing after esophagogastrostomy in rabbits. METHODS: Twenty-seven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to receive esophagogastrostomy, followed by different procedures. Except for those in group I, all the rabbits were subjected to procedures of reducing the blood supply either of the esophageal or the gastric stump (group II and group III,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single-layer esophagogastric anastomoses using interrupted 5-0 polypropylene sutures. Ten days after operation, all the rats were killed and the anastomotic sites excised for measurement of the inner diameter, tensile strength, and hydroxyproline concentration. RESULTS: Healing of the esophagograstric anastomosis was obtained in all the rabbits but one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 in group I and one with perforation of the gastric fundus in group III. The anastomotic inner diameters were similar in all the three groups, wherea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hydroxyproline concentration at the anastomoses decreased in group III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that had similar measurements (P>0.05). CONCLUSIONS: Extended length of the free esophageal stump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anastomotic healing as decrease of blood supply in the gastric stump.  相似文献   

12.
Insertive esophagogastrostomy is insertion of theesophageal stump into the stomach and suture of the external esophageal wall to the edge of gastric inci- sion. The esophageal stump is incised longitudinaUy for a distance of 2.5 cm and the tips of 2 triangular flaps are everted and fixed to wrap around the eso- phagus, thus creating a pyramidal-shaped stump lined by mucosa both in and out. This technic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pre'verttion of anastomotic stric- ture, leakage and reflux esophagitis. With the use of this technic,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57 cases of esophageal and cardia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近三年应用吻合器重建消化道的临床经验,探讨食管吻合器在超胸顶及颈部食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近三年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采用上海产GF—Ⅰ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128例,其中56例行超胸顶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术,占同期应用吻合器行食管重建术病例的43.75%。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术后三个月出现中度吻合口狭窄,出现以上并发症者均为胸内食管胃吻合病人,其他病人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127例痊愈出院。结论:应用食管吻合器重建消化道可增加手术安全系数,减少手术并发症。超胸顶或颈部机械吻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面污染机会少,吻合可靠,手术时间短,病人住院费用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减少,吻合口瘘或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两种不同重建方法的优劣。方法: 通过对230 例食管中段癌切除后,在胸顶部以上( 超胸顶组) 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160 例、颈部手工吻合( 颈部组)70 例重建消化道的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食管切除长度、吻合口瘘、食管上切缘癌残留及总体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而在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超胸顶组明显优于颈部组( P< 0 .05) 。结论: 超胸顶食管胃吻合器吻合可作为食管中段癌切除后的理想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 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 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 P=0.138)、5年生存率[(81.7±5.9)% 比(87.2±4.2)%;χ2=0.483, 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 比(85.5±4.8)%;χ2=0.010, 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吻合口远期狭窄,作者设计了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术。管腔内前后壁用3-0肠线连续缝合。通过实验与“套叠式”吻合术对比观察,发现肠线吸收快、反应轻,吻合口不易狭窄;吻合口丝线残留、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为导致远期狭窄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用180例,同样取得良好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发生,其操作技术不难,安全可靠,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技术进行比较,对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胃肠造影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选取使用数字化综合X线机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进行食道造影合并胃造影,共计40次;22例进行灌肠造影,将数字化成像与普通X线造影下的胃肠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Ⅰ级、Ⅱ级成像质量的数据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Ⅲ级中数字化成像技术较普通普通X线占据明显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肠道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作为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率以及成片质量均优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合成胶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 取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第4代传代细胞分为两组,用25、50、75、100ng/ml的MIF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未用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采用RT-PCR,PCR方法测定VSMC胶原Ⅰ、ⅢmRNA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25ng/ml外,其他3种不同浓度的MIF刺激SMC,胶原ⅠmRNA相对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100ng/ml的MIF刺激SMC,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各浓度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F与VSMC合成胶原之间有关,MIF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胶原Ⅰ、Ⅲ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吻合法与手工吻合法2种术式对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优劣。方法将78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机械吻合组42例,手工吻合组36例。对2组均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2组在吻合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方面,机械吻合组明显优于手工吻合组(P〈0.05);而在术后吻合口狭窄及病死率方面,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机械吻合法行食管胃颈部吻合,与手工吻合法相比,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以及胎儿生长受限早期治疗的方法。方法 挑选FGR孕妇44例和正常孕妇36例,抽取中、晚期母血及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检测IGF-Ⅰ、IGF-Ⅱ水平。同时将44名FGR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FGR治疗组行羊膜腔内输注小儿氨基酸治疗,而FGR对照组采用孕妇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治疗,并运用多参数B超比较其疗效。结果 (1)FGR孕妇母血中IGF-Ⅰ水平、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孕妇(P<0.01),而两组孕妇母血中IGF-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治疗后,FGR治疗组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母血IGF-Ⅰ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而FGR对照组IGF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3)FGR治疗组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母血IGF-Ⅰ水平较FGR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FGR治疗组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净增长值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胎儿出生体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检测母血IGF-Ⅰ及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可早期诊断FGR及监测胎儿宫内生长。羊膜腔内输注小儿氨基酸是治疗FG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