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临床常用的某些药物、中草药或膳食补充剂引起的一种坏死性炎症性肝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如果不进行肝移植,病死率可达80%.如何把握肝移植的指征非常关键,一些预后评分系统已被开发用于帮助临床医师决定哪些患者需要行紧急肝移植,如国王学院标准(KCC)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但这...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评估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探讨DILI预后的因素,为DILI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8年1~12月确诊为DILI的住院患者病历,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临床特点、引起DILI的药物、治疗用药情况等,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22例DILI患者,女性比例较高(65例,53.3%),41~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61例,50%),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78例,63.9%),重度居多(55例,45.1%),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占比例最多(65例,53.28%)。预后较好,治愈6例(4.92%),好转105例(86.07%),未愈11例(9.02%)。单因素分析ALT、AST、INR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ALT、INR可能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型指标,ALT(OR=0.994,95%CI:1.000~1.008,P=0.014),INR(OR=2.562,95%CI:1.204~5.450,P=0.015)。结论 122例DILI男女比例相当,以中老年人为主,中药、抗结核药引起的DILI最为常见,患者大多预后较好,ALT、INR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型指标。医务人员应加强安全用药的科普宣教,避免药物滥用,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是病毒性肝炎,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预防及治疗,肝脏损伤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占比重逐年增加[1].如病毒性肝炎与AIH、DILI重叠感染,常出现漏诊误诊.临床上要注意几种疾病重...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麻醉药经肺和血流分布到各器官,在肝脏中被具有高度活性的特异酶系统代谢,肾脏或其它器官也含此类酶。药物代谢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其毒性一般比药物本身低,但某些情况下代谢产物的毒性却增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常经尿、胆汁(粪便)和呼出气排除。一、生物转化肝脏中代谢药物的酶反应,可分为Ⅰ相(即氧化或还原)和Ⅱ相(即结合或合成)反应。酶的Ⅰ相反应:①氧化反应包括o—脱烃作用、芳香基和脂肪羟基化反应、n—脱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治住院结核病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解放军第九二〇医院和玉溪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初治住院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肝功能指标。 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 501例患者中,44.4%(669/1 501)患者住院期间伴有肝功能异常,3.9%(59/1 501)患者达到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诊断标准。引发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包括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肝功能损伤(48.3%、323/669)、非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肝功能损伤(36.9%、247/669)、基础肝病诱发的肝功能损伤(3.1%、21/669)和不明原因诱发的肝功能损伤(11.7%、78/669);其中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前3位非抗结核药物为抗菌药物(15.7%、105/669)、解热镇痛药(7.5%、50/669)和中草药(7.5%、50/669)。导致结核病患者发生DILI的前3位药物是抗结核药(72.8%、43/59)、中草药(15.3%、9/59)和抗菌药物(5.1%、3/59)。而使用药物后DILI发生率前3位是中草药(11.7%、9/77)、抗结核药(2.9%、43/1 501)和抗菌药物(0.8%、3/356)。 结论初治住院结核病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较常见,由多种因素所致,尽管由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肝功能异常占主要构成比,但由其他药物诱发的肝功能异常同样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各种因素导致尿毒症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神经、精神等方面的异常,称为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能够引起尿毒症脑病的原因很多,本文讨论抗菌药物导致尿毒症脑病[1]。尿毒症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最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次为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感染等,常需抗感染治疗。因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肝、肾毒性低,临床上使用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肝切除后一个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导致死亡.Keio大学附属医院于1973年4月~1988年6月曾施行234例肝切除术,除了42例未作血液学检查或死于肝功能衰竭不予统计外,作者对余192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男145例、女47例,平均年龄56岁(18~78岁).术后共发生DIC 18例(9.4%),诊断标准为:血小板<10万/μl(肝硬变者<5万/μl),纤维蛋白原<200mg/d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40μg/ml;鱼精蛋白硫酸盐试验阳性.DIC的发生率与有无肝硬变或梗阻性黄疸关系不大,但与肝切除的范围密切相关,如92例切除2个肝段以及更多肝段者,DI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关于吸入麻醉药的毒性,最新观点认为:肾内代谢产生的肾内氟化物浓度升高产生肾毒性;氟烷代谢产物与肝脏蛋白结合形成三氟乙酰蛋白,产生相应抗体.引起免疫反应爆发肝坏死;吸入麻醉药与二氧化碳吸收剂反应引起毒性,一是产生具有肾毒性的卤烯烃类,二是产生具有中枢神经毒性的一氧化碳,临床可采取适当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1]>.临床上将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引起的肝脏损害性疾病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D)(即酒精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D)、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硬化(AC).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由外科手术、循环血量低灌注、药毒性、烧伤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迅速衰退,导致氨代谢产物体液堆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并引起全身各种并发症的急重临床综合征[1].AKI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缺血、炎症、溶血、氧化应激、胆固醇栓塞和内源性或外源性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