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陆永红 《现代康复》2001,5(11):64-65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8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的I/t曲线102条,同时比较31例手术探查情况,结果:102条周围神经损伤的I/t曲线,正常神经支配32条,部分失神经支配39条,完全失神经支配31条,在判断I/t曲线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具有诊断价值。时值和最短反应时有参考价值。而基强度无诊断意义(P>0.05),结论:I/t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8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I/t曲线102条,同时比较31例手术探查情况。结果102条周围神经损伤的I/t曲线,正常神经支配32条,部分失神经支配39条,完全失神经支配31条。在判断I/t曲线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具有诊断价值,时值和最短反应时有参考价值,而基强度无诊断意义(P>0.05)。结论I/t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蓓  尹春玲 《现代康复》2000,4(11):1640-1641
目的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诊断法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118例,178条神经,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31例33条神经进行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6例进行了手术探查,42例48条神经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51例71条神经79块肌肉为正常神经支配,32例56条神经59块肌肉为部分失神经支配,35例51条神经53块肌肉完全失神经支配。结论 强度-时间曲线诊断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49例,采用PC-88I型程控神经肌肉诊疗仪测定强度-时间曲线共1458条。结果正常100例,部分变性415例,完全变性134例,阳性率为84.59%;所检测的1458条I/T曲线中,正常曲线372条,部分变性776条,完全变性310条,阳性率为74.48%;神经干性损伤的电诊断及I/T曲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神经根性损伤(P〈0.05)。结论I/T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神经干性损伤阳性率明显高于神经根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们于1983年开始应用西德ERBOGALVANU2仪对179例有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进行强度时间曲线(简称I/t曲线)检查,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79例中男105例,女74例,年龄7~80岁。面神经麻痹101例,腓神经麻痹22例,臂丛神经损伤11例,颈椎病13例,挠神经损伤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诊断法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 118例, 178条神经,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 31例 33条神经进行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16例进行了手术探查, 42例 48条神经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51例 71条神经 79块肌肉为正常神经支配, 32例 56条神经 59块肌肉为部分失神经支配, 35例 51条神经 53块肌肉为完全失神经支配。结论 强度-时间曲线诊断阳性检出率高,手术符合率好,可动态观察神经损伤和恢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早期康复及强度-时间曲线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及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检查价值。方法对8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开始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并在发病后10~20d,进行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结果治疗后痊愈显效率为93.26%。强度-时间曲线显示,正常神经支配者占62.92%,部分失神经支配者占37.08%。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尽早开始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强度-时间曲线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韩永珍  陈菊春 《现代康复》2000,4(5):698-699
目的:分析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价值、预后估价及其物理治疗效果与疗效。方法:采用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2例,并与自身健侧进行对比及物理治疗。结果:首次测定I/t曲线为正常神经支配占29.5%,部分失神经支配为66.1%,完全失神经支配为4.4%,总异常神经支配达70.5%。经理疗后,正常神经支配痊愈显效率为96.9%,异常神经支配痊愈显效率44.3%。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强度一时间曲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银海 《中国康复》2000,15(4):215-217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测定1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胫前肌、腓骨长肌及拇长伸肌的强度-时间曲线共244条。结果:正常24例,部分变性83例,部分~完全变性4例,阳性率为78.38%;所检测的244条I/T曲线中,正常曲线115条,部分变性125条,完全变性4条,阳性率为52.05%;患者的阳性率与所检查的肌肉数成正比。正常和失神经支配的基强度、时值、利用时比较。基强度的。P〉0.05,时值和利用时的P〈0.05。提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诊断价值。综合多块肌肉的曲线测定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有了若干进展。本文分别从低频电疗法与直流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超短波、分米波与毫米波)等角度探讨国内外学者在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及进展。 由于周围神经对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不同的病理过程和不同的再生方式,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电疗法的选择应按照神经恢复的不同阶段要求来调整治疗方法。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弥散张量成像是基于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获取不同组织各向异性信息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病变识别和神经肿瘤等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弥散张量成像在周围神经损伤中临床应用尚不广泛,测量参数受技术设置和序列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测定方案的标准化和不同功能参数的定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肢周围神经完全损伤术后的患者60例,等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做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 治疗后3、6个月时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功能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隔离技术进行转染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3T3细胞移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胶囊包埋NGF-3T3细胞并进行培养;制备坐骨神经横断损伤SD大鼠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A组(微囊化NGF-3T3细胞组)、B组(空胶囊组)、C组(转染NGF的3T3细胞组)和D组(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神经干动作电位(NAP)、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囊化NGF-3T3细胞培养后保持活性和增殖能力,将具有分化潜能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与其共培养,7 d时细胞胞体分化成多边形或锥形,形成突起;培养10 d左右NGF分泌量最高,达269 pg/ml;培育50 d仍然保持在208 pg/ml.移植术后4、8及12周时,A组大鼠的NAP及NCV均大于B、C、D组(P<0.05),而B、C、D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大鼠的SFI恢复情况优于B、C、D组(P<0.05),而B、C、D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囊化NGF-3T3细胞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仍保持增殖能力和生物活性,移植到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局部后可长时间存活,并通过持续分泌NGF起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并评价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选择性再生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3周龄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4周组和8周组各6只,均行切断右侧L2~L5背根神经节后纤维和右侧股神经横切-吻合手术,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荧光逆向示踪,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4周组大鼠长入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长入2种神经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分别为(167±21)个、(53±14)个、(36±7)个;8周组分别为(252±14)个、(37±8)个、(21±4)个。结论:该实验动物模型能反映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再生的倾向性,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Given the close proximity of nerves to veins commonly accessed for phlebotomy, venipuncture at the antecubital fossa has resulted in nerve injury, including damage to the later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Although rare, direct needle trauma can cause paresthesia, radiating arm pain, and weakness of the hand or forearm.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healthy female who experienced 3 weeks of venipuncture-related paresthesia and pain after an atraumatic venipuncture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相似文献   

17.
尤佳  郭斌  张莹 《华西医学》2009,(8):2148-214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对23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强调神经外科和眼科协同处理,掌握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被动运动对家兔周围神经挤压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电生理学和组织学的方法观察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夹板固定组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神经传导速度比夹板组快(P〈0.05),潜伏期缩短(P〈0.05)。康复组的髓鞘厚度、单位面积的有髓纤维数目、再生轴突直径均比夹板组大(P〈0.05)。康复组小腿三头肌湿重比夹板组大(P〈0.01)。结论被动运动能促进胫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5 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单纯损伤组(n=5)和人工神经修复组(n=10)。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5 mm,单纯损伤组暴露坐骨神经并切断,人工神经修复组以复合bFGF-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术后对实验动物的坐骨神经进行大体观察,对运动进行行为观察,以及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和靶肌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5 周,与单纯损伤组相比,人工神经修复组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人工神经修复组再生的坐骨神经已经通过bFGF-壳聚糖导管越过缺损并与远端相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坐骨神经再生段可观察到神经微丝(NF)阳性和S-100 阳性纤维。应用Masson 染色方法,可观察到人工神经修复组腓肠肌去纤维化程度相对于单纯损伤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FGF-壳聚糖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并使大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桡神经浅支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6例桡神经浅支外伤性缺损的患者,平均移植长度为(2.017±0.826)cm.结果:术后定期对患者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500±33.098)月,进行感觉功能、神经超声评估.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