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种胃管置入法用于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适用于临床的更为有效的胃肠减压方法。方法应用掷币法随机将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深度45—55cm安置胃管,观察组安置胃管深度为55—68cm。结果观察组胃肠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适的胃管深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腔内压力,减轻腹痛、腹胀等体征。对减少患者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并总结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施安全有效的胃肠减压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肝胆胰学会、美国胰腺学会、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方面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5月25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并提取相关证据。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推荐实践2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4篇。从胃肠减压时机、胃管置入、胃管位置检测、胃管固定、胃管观察及胃管冲洗6个方面综合汇总了25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的最佳证据,可为胃肠减压的规范性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胃肠减压置管异常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留置方法,改进留置胃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腹部手术及肠梗阻等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置胃管方法,实验组用改进后的置胃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时的操作程序、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减压效果。结果:改进后的胃肠减压置胃管方法,在快捷、安全、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减压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的胃肠减压胃管留置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病人无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要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以引流出胃肠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以免影响呼吸;降低肠道内压力,利于吻合口愈合。而胃肠减压是患者较难耐受的治疗措施,对该类病人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对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和增加治疗疗效有重要意义。其中患者在行胃肠减压期间是否可以饮水的问题还持不同观点。为了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特将笔者对此类病人的护理和观点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胃肠减压术是腹部外科术后病人常用的一种护理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压力及切口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胃管插入的长度能直接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因此,我们对胃管插入长度与减压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求获得最佳的胃管置入长度。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留置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施胃肠减压时适当的胃管插入长度,并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且行胃肠减压的成年患者97例,在手术过程中,由外科医生确认胃管全部置人胃内后测量胃管实际置入长度.分别以鼻胃管和口胃管的长度为应变量(Y),以身高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鼻胃管的回归方程Y=0.238X+19.72.口胃管的回归方程Y=0.275X+14.63.结论 在临床操作中可利用此方程根据患者身高推算出患者插管所需长度,从而减少临床操作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研究评价增加胃管插入深度对胃肠减压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数据库、Cochrane、EMBASE、CINAHL、PubMed等数据库中的有关胃管插入深度对胃肠减压效果影响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共35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加胃管置入深度可以降低中重度腹胀的发生率[OR=0.28,95%CI(0.24,0.33)]、增加置管后24 h引流液量[WMD=200.36,95%CI (95.37,305.35)]、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WMD=-23.98,95%CI (-30.09,-17.86)]。结论增加胃管的置入深度可以有效减轻腹胀、增加引流量、缩短肠鸣音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王永平 《护理研究》2008,22(5):1283-1284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剂在胃肠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口服胃镜润滑剂后再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胃肠减压术前口服胃镜润滑剂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采用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对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发现护理干预对AP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AP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胃肠减压置管异常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减压置管异常原因分析及处理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金菊芳关键词胃肠减压,留置胃管,异常原因分析AnalysisonAbnormalCausesinRetentionofGastricTubeandManagement¥JinJufang(...  相似文献   

12.
在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在普外科的临床护理中常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造成堵塞的情况,使胃液不能顺利地从胃内抽出体外,由此产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状,不但给患者身心增加了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针对胃管堵塞的类型、原因、临床表现,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胃肠减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普外科留置胃肠减压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是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采用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对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发现护理干预对AP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AP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2003年5月~2005年2月住院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24~78岁,平均(45.6±3.8)岁,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淀粉酶>110 U/L,尿淀粉酶>640 U/L(本院酶法正常值:血淀粉酶30~110 U/L,尿淀粉酶30~640U/L)。随机分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5.
<正>胃肠减压术是根据负压吸引及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及肠道中的气体及液体吸出。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压力,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协助疾病诊疗[1]。胃肠减压置管是重症医学科的常用操作之一,置管长度是胃肠减压的疗效所在,是能否抽出胃内容物所在的关键,也是防止误吸发生的因素之一。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方法留置胃管很难抽出胃液且引流效果不佳,会造成误吸。自2011年10月,我科  相似文献   

16.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操作。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按教科书规定的长度,即以患者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作为插入胃管的深度的依据,行胃肠减压时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操作.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按教科书规定的长度,即以患者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作为插入胃管的深度的依据,行胃肠减压时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置管时机与置管深度对胃肠减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8例胃肠手术行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时机与置管深度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术前置管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插管顺利,成功率高,达到有效引流目的;5例患者选择合适时机术中置管,且在术者直视或探查引导下进行置管,置管成功率及有效率较高;3例术后置管患者中,1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再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反应较差造成二次手术.结论:最好选择术前置管,确需术中置管者应选择适合时机,尽量避免术后麻醉未恢复情况下插管;插管深度55~70 cm可达到有效减压.采取适合时机置管及合理的插管深度进行胃肠减压,能够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工作中,经鼻胃肠减压管意外脱出较常见,患者因不能耐受胃管刺激、汗液分泌过多、胃肠减压器内胃液储存较多等导致胃管脱出,增加患者再插管的痛苦。自2011年3月起,我科通过临床实践,采用胶布绷带联合固定,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