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挽救暴露于狂犬病病毒者的惟一途径 ,如果感染后及时接种 ,能阻止发病 ,避免死亡 ;如果做为预防接种则能防止被狂犬病动物咬伤而感染。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一般少见 ,甚而易被接种者忽略 ,但近年来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 ,现将注射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 2 7例作一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中男 8例 ,女 19例 ,年龄 3~ 5 1岁。第 1针注射狂犬疫苗出现不良反应 10例 ,第 2针出现不良反应 4例 ,第 3针出现不良反应 5例 ,第 4针出现 3例 ,第 5针出现 5例。全程注射 5针均出现不良反应 3例…  相似文献   

2.
文章报道该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965~1979年收治因接种狂犬病疫苗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125例,并作了分析。发病潜伏期为2~80天,其中6~15天发病者占76.8%,大多数发病前有前驱症状。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以发热多见(37~38℃),神经精神症状以肢体麻木、无力最常见(89例),后77例有轻重不同的肢体瘫痪。其他表现为括约肌功能障碍、头痛、呕吐、恶  相似文献   

3.
<正> 注射狂犬疫苗是被动物咬伤者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注射后能否产生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以下简称狂抗)是防止发病的关键。我站从1991年起对部分接种狂犬疫苗者进行狂抗检测,对阴性者加强接种井观察阳转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被动物咬伤后到我站注射狂犬疫苗者。 1.2 免疫方法:狂犬疫苗统一由我站到上级站购进,多厂家多批号。免疫程序采用肌肉注射5针法,于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一针,最后一针注射完15天后抽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和抗体。阴性者加强注射2针,2针之间间隔10天,最后1针注射后10天再抽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4.
人用浓缩狂犬疫苗是狂犬病固定毒 (a G)适应株 ,接种于原代地鼠肾单层细胞 ,培养后收获病毒液 ,加入甲醛溶液灭活后浓缩 ,再加氨氧化铝制成 ,用于预防狂犬病。此药不良反应很少。 1999年我院发生 2例严重过敏反应 ,现将其特点和预防分析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男 ,2 7岁 ,被狗抓伤左上肢前臂的表皮 ,已作局部处理 (用双氧水反复冲洗后 ,再用碘酊消毒数次 )。遵医嘱给浓缩狂犬疫苗 1合 (5支 )分批注射。一般咬伤者于 0 (第1天 ,注射当天 ) ,3 (第 4天以此类推 ) ,7,14,30天各注射狂犬疫苗 1支。本例患者为首次注射 ,注射后 10 m in,患者…  相似文献   

5.
罗静霞  杨进业  梁江明  梁伟献  张丽芳 《广西医学》2014,(11):1620-1621,1624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程序注射狂犬病疫苗(狂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10岁以下接种狂犬病疫苗患儿1 025例,其中注射辽宁成大速达狂犬疫苗548例(4针法组)和辽宁依生狂犬疫苗477例(5针法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4针法组发热率为48.4%(265/548),高于5针法组的18.4%(88/477)(P<0.05);4针法组发热最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年龄越大,发热概率越小;发热主要发生于首次注射时,以中热多见。结论建议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注射狂苗最好用5针法依生狂犬病苗,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注射狂犬疫苗后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牡丹江市 1 986~ 2 0 0 1年共报告 3 6例狂犬病 ,其中注射狂犬疫苗发病 1 1例 ,占同期狂犬病例的 3 0 .5 6 %。他们均是使用培养疫苗病例。1 原因分析1 .1 未能及时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RIGS) :对于头面部、全身多处或严重咬伤及已证实被疯动物致伤 ,均应使用 RIGS-疫苗联合免疫 ,本文所分析的 1 1例患者中有 1 0例属于血清使用适应症者 ,而他们均未使用。1 .2 未完成全程免疫 :有 8例没有完成全程免疫占 72 .73 % ,其中 ,注射 4针者 6例占 5 4 .5 5 % ,注射 3针和 1针者分别为 1例 …  相似文献   

7.
Tolosa- Hunt综合征又名疼痛性眼肌麻痹 ,临床上较少见。现就 1979~ 1999年收治的 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1例 ,女 7例。年龄 11~ 77岁 (5 0岁以下15例 ) ,平均 38.6岁。左侧病变 9例 ,右侧病变 5例 ,有双侧症状者 4例。首次发病 14例 ,第二次发病 4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 7例 ,受凉史 2例 ,其中低热 3例 ,口角疱疹 2例。1.2 症状和体征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眼部疼痛和眼肌瘫痪。其中头痛 16例 ,眼部疼痛 14例 ;眼肌麻痹表现为 18例 , 10例 , 8例 ,瞳孔不等大 6例 , 、 、 完全…  相似文献   

8.
马荣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5):713-714
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上少见,容易延误诊断,现将我院自1995年至今所收治的1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40岁 ̄68岁,平均为47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热者3例,眼部红肿、流泪不适者2例,无明显前驱症状者10例。1.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均为一侧持续性眼眶痛或合并同侧头部放射痛,仅患侧眼眶痛7例,患者眼眶痛并同侧额颞部痛8例,伴有恶心呕吐者11例。疼痛至发生眼肌麻痹的时间为0 ̄4天,平均为3天。神经系统检查:一侧动眼(Ⅲ)、滑车神经(Ⅳ)全麻痹3例;动眼神经麻痹合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来我单位就诊的动物致伤人群,分别采取两种方案全程足量免疫后,其血清中抗体阳转率,以推断免疫效果。方法 528例被动物致伤人群,皮肤黏膜有轻度抓、咬伤者,使用精制人用狂犬纯化(Veto细胞)疫苗,对严重致伤者,于0、3天加倍接种Vero细胞疫苗的同时,并于0天的同时,联合使用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完成5次注射后第15天、75天各加强1针Vero细胞疫苗。对就诊者都在接种5针后的10~15天,抽血备用,采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 应用Vero细胞疫苗免疫的208例,抗体阳转率为88.50%,使用Vero细胞疫苗和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320例,抗体阳转率为97.50%,在致伤人群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40.90%,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73岁。结论 要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伤口处理、疫苗及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免疫后45天进行抗体检测,对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才能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被犬、猫、鼠等动物抓咬伤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本文对926例注射狂犬病疫苗者进行了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疫苗来源 采用辽宁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按规定冷链运作,2~8℃低温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检测对象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被犬、猫、鼠等动物抓咬伤而到本站预防医学门诊部就诊者,采用常规全程五针免疫法,即咬伤后的第0、3、7、14、30天在上臂三角肌内(儿童在臀部或大腿前内侧肌肉)各注射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一支(1.0ml/支,2.5IU/支);全部免…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 2002~2009年我院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1例(男24例,女37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3~32天,平均为29天,第一次出血54例,再出血7例,有高血压病史3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小时~7天,多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61例均为急性发病,55例首发症状为头痛,且有脑膜刺激征(90.2%),25例有呕吐(40.9%),19例有意识障碍(31.1%,其中4例昏迷,6例嗜睡,其余9例均有一过性意识不清),动眼神经麻痹4例(6.6%),病理征阳性10例(16.4%).  相似文献   

12.
<正> 接种狂犬病疫苗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早在1887年Turauer氏首先报告1例,以后国内外文献陆续有报导。我院自1965年1月至1979年11月共收治125例,现将本组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性别、年龄:125例中男101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4.2:1。年龄最大48岁,最小6岁,25岁以下69例。 (二)接种方法、针次与天数:多采用每次2毫升,每日一次,肩胛间区或腹部皮下注射。全程注射14次。少数病例每日2次,连续7天,后改为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全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原因。方法 收集病例个案,筛选出接种4针次以上而且距首针20天以上发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年龄在1-80岁,中位数28岁,10岁以下和40-60岁比例较高,男女比为2.44:1;伤及头、颈、躯干者占30.12%;单一、多处伤各占65.85和34.15%;潜伏期在20-466天间,中位数32天,受伤部位、受伤处数均与潜伏期无关系;伤口由医生处理的比例为66.28%;伤后4天内接受疫苗注射的占90.70%,42%的病例同时使用了血清;病例接种首针疫苗到发病天数范围为20-466天,中位数30天;有怕风、怕光和“三怕”表现的分别占87.21、65.12和55.81%;病例病程在0-15天,中位数2天;所用疫苗25.58%为长春生研所生产。结论 可能有假冒狂犬疫苗或低质量疫苗进人湖南市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本市狂犬病患者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分析影响狂犬病发生的因素,为防治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5东莞市本土感染的18例狂犬病病例的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2005年均有本土感染病例发生,2005年最多(88.89%),病死率100%。全市28.13%的镇有狂犬病病例发生,男性占66.67%,16-55岁中青年点72.22%。暴露后平均潜伏期98天,临床表现前驱期症状以头痛,发热等感冒样症状为主(88.89%),恐水、怕风、喉痉挛、烦燥、怕光及流涎等特异症状分别占94.44%、83.33%、83.33%、66.67%、55.56%及38.89%。犬为主要传染源(83.33%)。83.33%伤口未作任何处理和未注射狂犬疫苗,只1例不正规注射了1支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结论:犬密度大,犬只免疫率底,暴露后伤口未处理或处理不规范,以及未免疫接种或免疫接种不规范是导致狂犬病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已知病原的脑萎缩为继发性脑萎缩,不明原因的脑萎缩为原发性脑萎缩一国內已有报道。本文将收治的18例脑萎缩可能的病因及临床初步分析摘要如下: 本文男15例,女3例。年龄在16~59岁,以40~49岁者居多10例。均缓慢起病,病程在1~15年。表现智能改变及精神症状者14例,神经衰弱征群5例,癲痫发作4例。颅神经以Ⅸ、X损害者居多7例。假性球麻痹3例。肢体力弱及轻偏瘫18例。多动1例,小脑性共济失调4例。步态不稳8例。有脑干反射9例,锥体束征12例,大小便障碍3例。脑脊液基本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77年10月~1980年12月收治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伴有呼吸肌麻痹的病儿18例。众所周知,该病伴呼吸肌麻痹者病死率甚高。在治疗上除采用早期气管切开、吸痰、给氧及药物治疗外,采用人工呼吸器(绍兴产 KTH2型)持续或间歇正压吸氧抢救,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发病3天内入院16例,3天以上2例。年龄最小1丫l:岁,最大10岁,平均5.6岁。男10例,女8例孟 (二)入院症状和体征:本组18例,  相似文献   

17.
黄小梅 《右江医学》2001,29(2):147-147
狂犬病系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至今仍无特殊治疗方法 ,因此 ,被狂犬咬伤后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免疫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 ,探讨在免疫注射预防狂犬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就我县 1999年至 2 0 0 0年 2例狂犬病例暴露者免疫失败原因作一分析 ,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病例介绍  例 1.男 ,4岁 ,1999年 10月 17日在自家门前玩耍时 ,被狂犬咬住头部 ,头皮被撕裂 ,当地卫生所用大量盐水冲洗伤口后缝合 10针 ,伤口 1期愈合 ,当日注射狂犬疫苗 ,未注射狂犬病血清。于 30天内注射完 5针疫苗。 11月 2 1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暴露者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内产生抗体情况,为今后狂犬病的门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博白县疾控中心预防门诊接诊的453例暴露者,按0、3、7、14、28d的免疫程序单纯接种冻干或液体型狂苗,于第7d和45d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体。结果453例免疫接种者中,男性抗体阳性率93.8%和女性抗体阳性率93.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使用不同剂型的狂苗,抗体阳性有显著差异,冻干疫苗、液体疫苗5针抗体阳性率分别占96.0%和90.2%;各年龄组的抗体随着年龄增加有逐渐降低趋势,以0~10岁组抗体阳性最高。结论对暴露者使用高效价、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及时足量进行全程免疫,同时重视暴露前的预防和被动免疫,以保证预防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78年先后收治因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以下简称疫苗)所引起的脑膜脑炎、脊髓炎各1例,现摘要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病例1】男,10岁。因发热、头痛、嗜睡5天,于6月25日凌晨1时住院。患儿于同年5月下旬,左大腿被外来不明犬咬伤,稍出血,创口自愈。于6月7日开始在背部皮下注射疫苗,每天1针,2毫升。6月19日注射第13针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烦躁不安、嗜睡、流涎,无抽搐,次日注完第14针,上述症状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效,转我院。体检:体温39℃(肛温)、呼吸24次/分、脉搏88次/分,呈嗜睡状,时有躁动不安,背部皮肤无红疹、硬结,双瞳等  相似文献   

20.
<正> 临床资料:1.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41岁。成人2例,儿童14例。2 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典型,高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并结合流行病学及大便镜检。3.发病至入院时天数:1—4天者8例,5—7天者6例,7天以上者2例。4.临床分型:(1)轻型4例,发热38.5℃以下,仅有胃肠道症状。(2)重型12例,发热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轻度神经系统症状,来院时具有酸中毒及脱水等征。5合并症及并存症:在重型8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1例有蛔虫症,7例有佝偻病。治疗方法:选用西北第二合成制药厂1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