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掌侧浅静脉逆行穿刺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门诊长期输液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逆行和顺行静脉穿刺,观察两组疼痛程度、渗漏率、液体滴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逆行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液体渗漏发生率为3%。顺行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4%,液体渗漏发生率为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体滴速、穿刺疼痛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掌侧浅静脉逆行穿刺输液优于顺行穿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研究2种不同型号头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内科老年病人中应用的选择。方法 将237例内科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手背部指掌关节上1cm~2cm处实施逆向静脉穿刺1504例次,A组选用7号穿刺输液,B组选用5.5号头皮针穿刺输液。观察2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评价、脱针及液体渗漏情况,拔针时按压5min局部出血、淤血情况。结果 B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发生率、脱针及液体渗漏、局部出血、淤血情况与A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尤其是随着静脉穿刺难度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与A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内科老年慢性疾病病人选用5.5号头皮针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提高静脉利用率,减少输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100例18-76岁患者左右手背浅静脉血管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右手)采用向心穿刺留置套管针;观察组(左手)采用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比较两组平均最大输液流速、最长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次数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最大输液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最长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静脉炎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玉杰 《中国处方药》2014,(10):128-128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留置针输液与普通静脉输液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9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选择同期在进行普通静脉输液的95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穿刺次数、导管脱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观察组患者在预防液体渗漏、穿刺次数、导管脱落等方面显著优于普通静脉输液的对照组患者(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能更好地预防液体渗漏,减少血管穿刺次数,有效预防导管脱落。  相似文献   

5.
逆向穿刺用于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在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把30例乳腺癌患者各4个疗程共120例次的静脉化疗分为观察组60例次和对照组60例次。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方法;对照组按传统静脉输液操作方法。比较两组血管畅通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在静脉化疗中的舒适度等。结果观察组血管畅通率(93.3%)高于对照组(81.7%)(P〈0.05),静脉炎发生率(67.2%)明显低于对照组(86.7%)(P〈0.01),舒适度(45.0%)高于对照组(21.7%)(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法在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应用效果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逆向穿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2013年2~8月本中心收治的194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水肿患者除外),随机将这部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7例,对照组采取顺向静脉穿刺,实验组采取逆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感、液体渗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80例,疼痛感36例,液体渗漏发生率18例。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91例,疼痛感23例,液体渗漏发生率7例。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穿刺困难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逆向静脉穿刺增加了远端血管的利用率,是一种可行的穿刺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手背静脉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手背静脉两种不同穿刺法和效果评价。方法对120例输液病人进行同体手背静脉穿刺后对比观察,专人操作。传统法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绷紧消毒部位下方皮肤后穿刺;改进法操作者掌心向上握住病人四指并用拇指向指尖方向绷紧患者近节手指端皮肤后穿刺。结果改进法穿刺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疼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法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减轻了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纵隔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选用股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照组选用下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比2组留置针输液操作效果、穿刺局部情况和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输液通畅度和刺激耐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局部感染、静脉炎和液体外渗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留置时间为(5.10±1.22)d长于对照组的(2.264±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留置时间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春焕 《哈尔滨医药》2010,30(5):45-45,49
目的 探讨在顺向穿刺血管损坏多而无法输液时的一种穿刺新方法.方法 对住院需输液的患者按住院号是单号或双号的患者左、右手分别采取顺向、逆向静脉穿刺或逆向、顺向静脉穿刺进行自身对照,每组100例.结果 顺向、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具有可比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结论 逆向静脉穿刺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率明显高于顺向静脉穿刺,而且滴速均流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肘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前臂肘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7.14%(61/70),对照组的为85.71%(60/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1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7%(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留置时间、舒适度及置管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前臂肘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输液通道畅通良好、液体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优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儿输液部位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门诊1~3岁的输液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漏肿胀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发生渗漏肿胀为34例,观察组为18例,观察组发生渗漏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满意度为76.50%,观察组为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门诊患儿输液部位渗漏肿胀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改良穿刺法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使用改良穿刺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效果。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两组患者静脉端均为向心方向穿刺。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包括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包括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影响透析效率。结论 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老年住院患者单手穿刺技术和正规脉冲式冲封管法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0例老年静脉穿刺输液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0例。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对单手穿刺技术和正规脉冲式冲封管法静脉输液进行管理,对照组则进行单手穿刺技术和正规脉冲式冲封管法静脉输液管理但未进行前馈控制,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次数及穿刺所需时间,并统计两组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血肿形成、静脉炎及渗出严重疼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良小儿足部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液体渗漏、多次穿刺,使输液治疗顺利完成。方法将需要在足背部进行静脉输液的14岁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在足背部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运用足型石膏模进行足部固定,完成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则运用传统的直硬板进行足部固定,两组患儿进行效果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进行足部静脉输液时,液体渗漏、自行拔针、重复穿刺等不良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足型石膏模进行小儿足背部的输液固定,能增加患儿舒适度,强化固定效果,避免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针刀微创术治疗屈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屈指肌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注射结合小针刀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小针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鞘炎安全简便,疗效确切,治疗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及关闭切口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15 mg/kg,对照组患者同时点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P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的10.71%相当(P>0.05)。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预扩容治疗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应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围术期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n=25例)和对照组(Ⅱ组,n=25例)。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Ⅰ组麻醉后即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和预扩容治疗液(指胶体液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6%贺斯或万汶)静脉滴注;Ⅱ组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其它输血、扩血管等抗休克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监测注药后30、60、120min各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心排血量(CO)及尿量的变化,记录两组的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对比观察两组注药后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①Ⅰ组静注参附注射液和预扩容治疗液后30、60min,血压回升、心排血量(CO)回升、心率下降明显早于Ⅱ组(P〈0.05);尿量在1h和2h时与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注药后90min Ⅰ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与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中,能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并稳定,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在促进休克的复苏,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静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CPB)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行心内直视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患者术前、CPB后30 min、CPB后6 h以及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皮质醇(Cor)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ACTH)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PB后30 min、CPB后6 h的MA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B后30 min、CPB后6 h、术后的Cor、ACTH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CPB期间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可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液加压袋联合输血器在宫腔镜检查中膨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94例进行宫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输液加压袋+输血器进行膨宫检查,对照组94例采用液体膨宫机进行膨宫检查。观察两种方法在宫腔镜检查中是否存在差异,进而推论输液加压袋+输血器在宫腔镜检查中膨宫是否可行及值得推广。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提供良好恒定的宫腔压力,可清楚观察整个宫腔形态及双侧输卵管开口情况,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在检查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膨宫用液量方面对照组浪费较多,且液体膨宫机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购买多台,而观察组的输液加压袋+输血器价格便宜,且操作简单。结论输液加压袋+输血器在宫腔镜检查中膨宫是可行及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