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传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3):1993-1994,199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CHD患者(单支病变28例、多支病变45例)及6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TB、UA、CRP检测,然后进行CHD组与对照组、CHD组内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的TB、UA、CRP结果比对及分析研究。结果CHD组与对照组比较:T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及CRP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内的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T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清TB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高UA、高CRP可能是导致CHD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冠心患者TB、UA、CRP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137例冠心病患者和78例健康者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和发作心肌梗死的患者之间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检测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胆红素、尿酸及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酸及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6例冠心病患者及106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含量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则明显下降,而总胆固醇(TC)、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胆红素、尿酸、血脂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哈斯花尔  宝勒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22-2322,2324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及血脂水平,探讨上述3项联合检测在CHD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及酶法分别测定8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者血脂、CRP、TBIL水平。结果 SAP、ACS组与对照组比较,CRP、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升高,TBI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与SAP组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TBIL和血脂联合测定对CHD危险性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5名健康体检者、397名冠脉造影阳性组患者和23名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脂和hsCRP值进行分析。计算危险系数。并对健康组、冠心病组及两性间的危险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 不同年龄组(除30-39岁和40-49岁组外)血脂、hsCRP和危险系数均有显著差异,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危险系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冠脉造影阳性组间危险系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危险系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无关。健康男女间的危险系数无显著性差异。危险系数评估标准整合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因-血浆脂蛋白和外在表现-hsCRP两方面的实验数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变化及发生冠心病的实际危险性,消除了冠心病发病危险性评估的性别差异,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CHD的146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146例无心血管疾病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浓度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CRP、TBIL、DBIL、IBIL、TC、TG、HDL-C、LDL-C等的浓度明显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反应蛋白、血胆红素及血脂联合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检测,并可以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1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42例、AMI恢复期组47例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45例,同时选取40例建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血清Hs—CRP的测定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急性期组和UA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AMI恢复期组和OMI组(均为P〈0.01),AMI急性期组亦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剂量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1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不加降脂药物;疗程均为6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脂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较小剂量的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也具有良好的降脂效应,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CRP,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5名健康体检者、397名冠脉造影阳性组患者和23名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脂和hsCRP值进行分析,计算危险系数,并对健康组、冠心病组及两性间的危险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 不同年龄组(除30~39岁和40~49岁组外)血脂、hsCRP和危险系数均有显著差异,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危险系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冠脉造影阳性组间危险系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危险系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无关,健康男女间的危险系数无显著性差异.危险系数评估标准整合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因-血浆脂蛋白和外在表现-hsCRP两方面的实验数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变化及发生冠心病的实际危险性,消除了冠心病发病危险性评估的性别差异,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彭勃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03-200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关系,探讨SUA水平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0例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按照SUA水平(≤280、281~339、340399、≥400μmol/L)分为4个分位组,观察入选患者sUA水平与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冠心病确诊情况分为冠心病组(280例)和非冠心病组(120例),分析sUA水平与冠心病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SUA水平升高与性别、年龄、高血压、体质量指数、高甘油三脂血症密切相关(P<0.01)。冠心病组SUA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升高仍是本组冠心痛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高尿酸血症与MS各组分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冠心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质、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的变化、辨别力和诊断价值。方法测定6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60例正常人的血脂、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并比较计算其辨别力和诊断价值。结果和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C(女)、TG、LDL-C、ApoB、LDL-C/HDL-C和ApoB/ApoAI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HDL2-C、HDL3-C、HDL-C、ApoAI和HDL-C/TC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由HDL-C、TC和TG血脂三项可代替HDL-C、LDL-C、VLDL-C、TC和TG血脂五项,对冠心病的诊断目前有应用价值,若加上HDL2-C和HDL3-C或ApoAI和ApoB,则对冠心病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生理条件下,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的又一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 和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145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急性心梗患者45例)和120例健康受试者的hs-CRP、cTn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值,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P组、SAP组、AMI组和对照组hs-CRP、cTnI、TC、TG、HDL-C和LDL-C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CRP与cTnI、TC、TG和LDL-C呈正相关(r=0.87,r=0.76,r=0.51,r=0.34),与HDL-C呈负相关(r=-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nI与TC、TG、LDL-C和HDL-C无相关(|r|〈0.273,P〉0.05).结论 检测血清中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对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79例CHD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再据冠心病分型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律失常组30例。同时观察30例健康体检组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及不同类型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隆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类型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胆红素和尿酸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相关性。 方法 将2007 年4月至2009 年5 月于我科就诊的疑似心肌缺血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279 例患者,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91 例,正常对照组88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入院时肱动脉收缩压、纤维蛋白原和肌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与年龄[OR=1.084,95%CI(1.040,1.129),P〈0.001]、高血压病[OR=3.025,95%CI(1.462,6.261),P=0.003]、糖尿病[OR=2.519,95%CI(1.066,5.951),P=0.035]、吸烟史[OR=5.412,95%CI(2.186,13.401),P〈0.001]和纤维蛋白原[OR=1.748,95%CI(1.059,2.885),P=0.029]呈正相关,与直接胆红素[OR=0.599,95%CI(0.418,0.858),P=0.005]和高密度脂蛋白[OR=0.219,95%CI(0.049,0.985),P=0.048]呈负相关。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也未证实血清尿酸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存在相关性。 结论 除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清直接胆红素降低也是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尿酸水平与之相关性不显著,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结合传统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和胆红素的检查,有针对性地筛选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加强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初探(附276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276例冠心病患者和170例健康者采血测定血UA、血脂,并分析血UA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组间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血UA两者间无相关性。结论:血UA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及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隐匿型冠心病组(I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组(Ⅱ组)30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AMI)组(Ⅲ组)45例;缺血性心肌病组(IV组)36例;猝死型冠心病组(V组)31例,并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LPA。各组受检者2周后复查LPA。结果冠心病各患者组(I-V组)及对照组初查时血浆LPA浓度分别为2.96±l.44mol/L、3.02±0.76μmol/L、3.80±0.63μmol/L、2.71±0.84μmol/L、3.63±l.51μmol/L、1.84±0.67μmol/L,各组间LPA结果差异显著(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各组LPA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除I-IV;Ⅱ-V组之间LP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LPA浓度差异显著。且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LPA浓度差异显著(P<0.001)。结论提示血浆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冠心病病人的发生、转归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2例冠心病(CHD)患者为冠心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的血清UA与TBIL、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