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免疫黏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检测14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包括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健康人比较,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呈高凝血症和(或)红细胞聚集症.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脑栓塞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脑血栓的全血高切黏度与RBC-ICR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存在RCIA功能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且是缺血性中风病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方法:将52例老年患者分为血脂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分别测定其血流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影响较小(P〈0.05),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与血脂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低切变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中风患者进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和动态观察判定中风的性质.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指导用药、判断预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36例脑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3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液粘度等项目明显增高;而6 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液粘度等反而降低。说明缺血性中风时的血液粘滞性呈持续性升高状态.而出血性中风时血液粘滞性为反应性降低。在缺血性中风纵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有关项目的检测和观察中发现;经一个疗程《两周J 的药物治疗小吊粘、抗栓)后.血液粘…  相似文献   

4.
1995年至今,本人在本院进行了降脂散治疗高血脂症251例临床验证,并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血清总胆固醇〉251 毫克%或甘油三酯I〉201毫克%,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者,即列入治疗范围。丹田降脂丸组251例患者平均年龄55.4岁,其中高胆固醇血症11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36例。部分患者伴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灌流凝血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灌流治疗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灌流凝血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血液灌流302例次,7例患者发生血液灌流凝血16例次,其中Ⅱ级凝血6例次,Ⅲ级凝血10例次.发生过血液灌流凝血的患者合并肿瘤、糖尿病、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比例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过血液灌流凝血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龄、超滤速度、机器温度、跨膜压、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透析前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发生早期透析器呈现静脉压过低报警,凝血常发生在血液灌流1.5~2 h.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行血液灌流治疗时存在凝血的风险.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呈现静脉压过低报警时应警惕凝血发生.合并肿瘤、糖尿病、血管功能不良比例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增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时易发生凝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3例高脂血症患者和80名正常人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检测,将患者分为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混合增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血小板参数、血流变参数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健康人群组,但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高甘油三酯组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改变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对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缺血性中风发病率有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缺血性中风与血脂改变及血黏度增加有密切关系,血脂异常升高对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增加血黏度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加速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中通过检测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31~60岁的体检人员.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女性257人,男性455人.胆固醇指标增高,女性512人,男性1,145人.甘油三酯指标增高,女性642人,男性2,032人.结果 31~40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41~50岁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彩超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左心功能和左心室壁增厚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临床上并非罕见,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由于血液中的脂质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转的,因而高脂血症常反映了高脂蛋白血症。本文讨论的高脂血症指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胆固醇降低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人,同时伴有甘油三酯增高者,比较其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以探讨对临床脂肪肝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86例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甘油三酯等9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86例脂肪肝病人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者61例,占70.9%.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者19例,占22.1%.单纯全血粘度低切增高者6例,占7%.结论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影响主要是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增高对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影响不太明显.可作为临床对脂肪肝病人辅助诊断检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发现他们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等呈升高趋势,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尤其是在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表现的更加显著,提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预防性治疗在防治缺血中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肺感染患者血流变的改变。方法:对110例急性肺感 染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急性肺感染患者的全 血粘度、血沉、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及刚性指数、 纤维蛋白原浓度、由 ADP、AA、Col和 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红细胞变形能 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肺感染时有血流变的 改变,可引起机体代谢和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3.
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组编制的"A型行为类型问卷”筛选出A型行为(简称TAB组)和与之相匹配的非A型行为(简称非TAB组)脑梗死患者各45例,同时随机选取4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三组人员均于晨6时空腹抽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TAB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1s-1)、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1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非TAB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A型行为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A型行为给与适当的干预,应是脑梗死一级预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浆粘度与血沉的临床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粘度与血沉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 63 0例无活动性炎症的中老年人作血流动力学检查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沉K值与血浆粘度呈显著直线正相关 (R2 =0 .2 90 ,P <0 .0 0 1) ;两者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均首先引入血浆纤维蛋白原为显著预报因子 ;其后血浆粘度依次引入甘油三酯与胆固醇 ,而血沉K值引入了胆固醇 ,但排除了甘油三酯 (P <0 .0 0 1)。结论无活动性炎症的中老年人血浆粘度为血沉K值的正相关决定因素之一 ,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胆固醇可能起着关联作用 ;两次临床检查均可能具有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危险潜在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出血患者123例,脑梗死患者93例,在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送检.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在一般资料、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滞度、全血粘滞度等多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收缩压、血细胞比容、全血黏滞度水平上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红细胞计数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预防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性和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血糖和血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全血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相关(P<0.05).调整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后计算血糖和全血黏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发现全血中切、低切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血糖增高有关,高血糖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血浆黏度,使全血黏度升高,长期高血糖和反应性高血糖均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流变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毒症毒素尿素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猪血1.5L测定其尿素浓度(C =6 .1mmol/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后,均分为7份。在原有尿素浓度基础上将上述标本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尿素配成含尿素10、15、2 0、2 5、30、35、4 0mmol/L的全血标本,搅匀并静置2h后分别测定上述标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全血高切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随尿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DI)逐渐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变化不明显。结论 尿素可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从而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88例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和用血液流变学指导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1301例有症状者、299例有病史者、388例无症状者,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平均增高率分别为60.10%、70.50%、32.67%。有脑血栓、脑梗塞病史180例,经治113例,未治67例,三年复发率分别为14.16%、64.18%。1301例有症状者,大中血液流变学检测血粘增高者845例,经治708例,未治137例,二年内发病率分别为2.96%、21.18%。提高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诸指标增高率较高,尤其有病史和有症状者;此外一尚证明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指导防治缺血性脑中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对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刚性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可引起机体代谢和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意义的探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高脂喂养组(16只),高脂血症组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8周后,高脂喂养组又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予以三七总皂苷(100mg/kg/d)和银杏黄酮(48mg/kg/d)灌胃8周;之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体重、血脂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压积以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T)的变化并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大鼠体重、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O.01),而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给药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显示: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能够有效降低高脂大鼠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Fib的含量(P〈0.05或P〈O.01),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给药能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