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包皮龟头炎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因素,为包皮龟头炎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20例包皮龟头炎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并做病原学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检查阳性82例(68.33%),其中念珠菌感染48例(40%),BV(bacterial vaginosis)阳性21例(17.5%),二者混合感染13例(10.83%);包皮过长、包茎占42.5%,2型糖尿病占15%,配偶患阴道炎占31.7%。结论:念珠菌感染是包皮龟头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包皮过长、包茎、性伴阴道炎、2型糖尿病是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67例包皮炎症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最有效方法。约80 %美国新生儿作包皮环切术 ,而成人包皮环切术的主要指征是包皮炎性疾病〔1〕。 1999年 1月~ 1999年 11月 ,笔者用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 6 7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 男性患者 6 7例 ,年龄 5~ 6 7岁 ,其中包茎 9例。有尖锐湿疣病史或合并尖锐湿疣者 2 9例 ,有念珠菌感染、生殖器疱疹及包皮龟头炎病史者分别为 18例、 4例、 6例。生殖器疱疹、包皮龟头炎或念珠菌感染者先用药物治疗 ,待病情控制后 2~ 3周即可手术。1 2 手术方法 手术当天剃除阴毛。…  相似文献   

3.
高频电刀包皮环切术后护理指导1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茜 《中国性科学》2009,18(11):23-23
包茎包皮过长是男性外生殖器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包皮过长包裹龟头,不利于生殖器发育,同时包皮过长容易潜藏包皮垢,潜在感染的风险,如龟头炎。目前手术是解决预防的最好方法。术后出血、水肿、粘连是包皮环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共做132例包皮环切术,对包皮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每位患者坚持观察1周,对出血、水肿、粘连等并发症的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包皮过长患者龟头念珠菌的致病菌种构成比及定植,为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96例包皮过长患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龟头皮屑念珠菌培养,并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分型。结果包皮过长患者组龟头念珠菌检出率(43.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2%)(P<0.005),且白念珠菌构成比(71.4%)略高于健康对照组(50.0%)(P>0.05)。结论包皮过长可显著增加念珠菌在龟头定植和致病风险,其主要致病菌种仍为白念珠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5,(12):46-49
目的:探讨男性包皮状态对配偶感染HR-HPV的影响。方法:调查800对常规体检的已婚夫妇。由泌尿外科医生询问已婚男性有无包皮环切手术史并检查男性的包皮状态。由妇科医生取其配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R-HPV检测。男性包皮检查结果与其配偶的宫颈组织HR-HPV检测结果进行匹配分析。结果:800例男性中,包皮正常235例,占29.4%,包皮过长516例,占64.5%,包茎26例,占3.3%,曾行包皮环切术男性23例,占2.8%。800例女性共检出HR-HPV阳性344例,占43.0%。包皮异常组(包括包皮过长和包茎)男性的配偶HR-HPV阳性率为53.5%(290/542),包皮正常组(包括包皮环切术后)男性的配偶HR-HPV阳性率为20.9%(54/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8,P=0.000)。女性HPV感染以16、52、18、33、58型为主,分别占33.2%(126/380)、26.8%(102/380)、13.2%(50/380)、11.6%(44/380)、10.3%(39/380)。两组间HR-HPV亚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2.761,P=0.737)。结论: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是其配偶感染HR-HPV的因素之一,有必要推行包皮环切术以降低女性HPV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包皮龟头炎是男性常见的生殖器疾病,表现为同时累及阴茎、龟头及包皮的炎症,其发生及发展与微生物定植活动可能有关~([1])。Lisboa等~([2])报告最常见的定植微生物为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D组链球菌,其中白念珠菌感染约占32。包皮龟头部位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包皮过长及功能障碍是包皮龟头炎发病的一  相似文献   

7.
包皮环切术防治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等防治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且均有包皮过长或包茎,随机分为治疗组(包皮环切等)和对照组(口服氟康唑)各56例。治疗后2,8,12周,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6)。8周和12周时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包皮环切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确切,可有效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8.
包皮环切术防治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包皮环切术防治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选择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包皮环切 口服氟康唑)48例和对照组(口服氟康唑)54例.治疗后2周、2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98.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个月、半年、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4.2%、6.3%及10.4%,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8.9%、26.4%及35.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包皮环切术防治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9.
包皮环切术治疗慢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对慢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有包皮过长或包茎并且患慢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91例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二氧化碳激光行包皮环切术。对照组予氟康唑胶囊口服,外用2%克霉唑霜治疗,连续2周,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包皮环切术对慢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起到了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效果明显,同时也避免了因长期服用抗真菌药物对肝肾功能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章凌 《中国性科学》2005,14(5):20-20
包茎和包皮过长是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之一,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包皮垢积聚、包皮阴茎头炎等,包茎肢包皮过长患者的阴茎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包皮环切手术是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科2002-2004 年采用环形皮瓣式包皮切除术先后对33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牡丹江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9例疑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UU和MH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35例,感染率为46.17%。其中单纯UU阳性202例(39.69%)、MH阳性11例(2.16%),UU和MH同时阳性22例(4.32%)。8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 UU是本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治疗上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加强支原体的培养与药敏检测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就诊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NGU)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对965例拟诊为NGU的患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以及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965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436例(45.18%),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333例(34.51%),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2.90%),UU合并MH阳性75例(7.77%)。女性支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UU感染率高于MH(P0.01)。UU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较为敏感,UU合并MH以及MH感染均对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敏感。结论本组NGU感染以UU为主,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丰台医院近五年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北京丰台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性传播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北京丰台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累计报告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共679例,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203例),2009年最少(75例)。2005年梅毒患者仅3例,2009年梅毒患者增至18例。五年报告尖锐湿疣245例。结论 2005~2009年北京丰台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性传播疾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2008年下降幅度略大,但梅毒病例出现增多趋势,尖锐湿疣位居发病的首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的特异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的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Ⅱ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ⅡF方法检测。结果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ⅡF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最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最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的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的非白念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的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汝阳地区浅部真菌病病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579例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79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手足癣,其次为体股癣、甲真菌病、生殖器念珠菌病、花斑癣和头癣。579株菌种中,须癣毛癣菌最多,其次依次为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马拉色菌等。地区分布情况为农村患者344例,城镇患者235例,其中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显著多于城镇(P0.05)。结论汝阳地区皮肤真菌病以手足癣最多见,其次为体股癣;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患者明显多于城镇;浅部致病真菌以须癣毛癣菌最常见,其次为红色毛癣菌,再次为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38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31.6%)、卡马西平(13.2%)为常见,其中别嘌呤醇致药疹的潜伏期较长;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迅速控制;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及时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多项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求影响寻常型白癜风发病和病情轻重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制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分析365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结果 365例白癜风中男性193例,女性172例,有家族史者48例;就诊时皮损面积大小以占体表面积的1%~5%最为多见,男性平均皮损面积大于女性(χ2=13.99,0.01P0.05);有诱发因素者82例,以精神紧张和精神抑郁为主。结论白癜风发病可能与遗传、情绪、精神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女性患者性传播疾病(STD)4种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淋球菌(NG)培养、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抗原检测。对539例性病门诊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STD的4种病原体进行检查。结果 539例中病原体阳性387例(71.80%),其中UU阳性234例(43.41%),NG阳性178例(33.02%),CT阳性120例(22.26%),MH阳性104例(19.29%);单一病原体感染占34.88%(188/539),混合感染占36.92%(199/539),其中2种病原体感染154例(28.57%),3种以上混合感染45例(8.35%)。结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STD 4种病原体感染以UU多见,其次为NG,CT及MH。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梅毒螺旋体IgM(TP-IgM)检测在先天梅毒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5例初诊儿童的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与其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学阳性率8.81%(107/1215),其中梅毒螺旋体IgM阳性率6.42%(78/1215)。107例梅毒血清学阳性患儿最后确诊为先天梅毒92例,TP-IgM阳性与先天梅毒确诊符合率为100%。结论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是诊断婴幼儿先天梅毒有价值的梅毒血清学指标,对鉴别先天梅毒和被动梅毒血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Sweet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weet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进一步认识本病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69例诊断为Sweet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皮疹情况、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情况,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69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6:1,41~60岁最多见。20例有实验室指标,白细胞升高9例(45.0%)。69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均表现为真皮内中性粒细胞浸润,2例(2.9%)患者表皮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6例(8.7%)患者皮下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69例患者均无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表现。结论 69例Sweet综合征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其皮损中中性粒细胞不仅浸润真皮层,还可累及表皮及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