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2007年某院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院近3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各类抗菌药及常用品种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时统计4种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使用总的DDDs逐年上升,3年来总的增幅为19.16%;DDDs前3位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4种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密切相关。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医院须加强抗菌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3年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的相应关系。方法:对我院22种抗菌药连续3年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期对部分致病菌进行年度耐药率统计,并进行相关结果比较。结果:细菌产生高度耐药的抗菌药品种,正是历年来DDDs值高且排序列前的品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多个品种DDDs排序列前。细菌对各品种产生了严重的交叉耐药,耐药率增高。铜绿假单胞菌(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的耐药现状最为严重。万古霉素的DDDs度排序变幅很小,耐药变异也小,对MRSA、MRCNS仍保持高敏性。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即抗菌药应用的选择性压力,是影响细菌耐药性变异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医院近3年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院内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07~2009年住院病人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的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DDDs数据,以及同期医院感染病例的送检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主,每日每百张床位的DDDs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细菌的耐药率有上升;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变异有重要影响,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医院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2003-2005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我院21种抗茵药连续3年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统计部分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院分离的强势致病菌,已对多种抗菌药呈现较高的耐药率;DDDs值短期内增长较快的抗菌药,细菌对其产生耐药的速率亦较快;DDDs值及其排序长期保持稳定的品种,细菌耐药性也基本保持稳定,变异小.结论 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的相应关系。方法:对我院21种抗菌药连续2年的DDDs进行统计和排序,对同期常见致病菌进行年度耐药率统计,并比较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细菌产生高度耐药的抗菌药品种,正是DDDs值高且排序列前的品种;耐药性变异速度快的也正是DDDs上升明显的品种。结论:抗菌药的DDDs是影响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随着抗菌药品种的增多和应用量的增大 ,细菌耐药性随之增加。目前 ,耐药性自G 杆菌发展到G 球菌 ,由院内感染发展到院外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已是各医院面临的严峻课题。1 抗菌药在医院应用WHO监测报告 ,30 %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 ,其中半数以上使用多种抗生素 ,仅 30 %是用于感染治疗。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金额高居榜首。有人分析 40家综合性大医院购入药品的前 10 0位 ,抗生素占 2 3种 ,使用率 >70 % [1 ] 。湖南省 12家医院用药结构分析发现 ,在购入药品的前 10 0位中 ,抗菌药物金额位居第一 ,占总金额 40 %以上[2 ] 。…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同时采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药敏卡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的用药频度逐年增加,第2、4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广谱青霉素、第1、3代头孢菌素和含B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的用药频度保持平稳。同期分离的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比较严重,需引起重视.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限制广谱抗菌药的应用,以延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8.
吴琳  穆利萍  卢建 《中国药师》2013,16(1):125-127
目的:分析抗菌药应用和临床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和抗菌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9~2011年抗茵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并对同期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其结果。结果:2009~2011年我院头孢菌素的消费金额始终居各类抗菌药首位,非限制使用的头孢呋辛DDDs排序2011年升至第1位,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的消费总金额及其代表药品的DDDs逐年上升,喹诺酮类药的消费金额排序和代表药品的DDDs逐年上升;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离率逐年增加,大肠埃希菌在主要致病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论: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通过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有所改善。应继续加强抗茵药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抗菌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军 《中国药师》2013,(12):1888-189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调取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量,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统计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对同期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抗菌药DDDs和销售金额逐年下降,同期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三年均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近两年检出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三年来随着抗菌药用量逐渐减少,细菌耐药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但大肠埃希菌耐药仍较严重,规范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可减缓细菌耐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胡发明  史华 《中国药业》2013,22(14):40-42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检出的致病菌耐药性及变化趋势,为规范管理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0年和2011年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共检出病原菌1 086株,2011年增加到1 680株,其中大肠杆菌检出率由2010年的21.27%上升到2011年的32.86%。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菌株中,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为83株(69.17%),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8株(33.7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17株(52.42%),检出耐甲氧西林CNS(MRCNS)163株(75.12%);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188株(100.00%),检出多重耐药的MRSA 49株(26.0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91株,检出多重耐药的MRCNS 475株(80.37%)。这2年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所占比率很大,ESBLs耐药率要明显高于非ESBLs。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7年的9.8%上升到2011年的15.27%。结论该院临床致病菌以产ESBLs细菌耐药为主要特征,细菌耐药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做好临床细菌检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2007、2008年一季度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1.43%和68.2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关罗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13%。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60%)。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0年10—12月间住院患儿的病历56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病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偏高,应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次是头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肟、头孢甲肟、阿奇霉素、头孢美唑和头孢他定,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儿科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降低临床细菌耐药性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06-2010年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并从检验科获取患者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分析全院同期细菌学检查和耐药资料,选取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和耐药资料,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5年中,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与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间显著相关(r=0.9002,P<0.05);头孢菌素类药的DDDs与革兰阴性(G-)菌平均耐药率间存在相关性(r=0.9004,P<0.05);喹诺酮类药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654,P<0.05),尤其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二者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35,P<0.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8年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萍  张景文  曹红瑛  郑岩 《中国药房》2010,(22):2068-2070
目的:分析我院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938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属、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变形杆菌位于前10位,为我院常见致病菌。结论:临床医师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6年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和医师选药倾向与病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统计和分析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分别有青霉素类(2种)、喹诺酮类(3种)、头孢类(3种)、大环内酯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398株)、铜绿假单胞菌(176株)、肺炎克雷伯菌(187株)、鲍曼不动杆菌(130株)、阴沟肠杆菌(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分别为69·1%~100·0%和>72·4%;青霉素类普遍耐药,耐药率为70·0%~100·0%;头孢类的耐药率为12·0%~100·0%,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50·0%。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同时,及时总结地区医院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医院HIS服务器中提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药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茵药物的使用趋势;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头孢菌素类(含酶抑剂)(3种)、氟喹诺酮类(3种)、青霉素+酶抑剂(1种)、碳青霉烯类(1种)等;两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占57.70%,肠杆菌科病原菌的产ESBLs酶的分离率平均为31.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较强。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同时对临床分离的耐药情况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院病原菌7年耐药性变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玉强  高克毅 《中国药房》2007,18(11):801-80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我院制订对策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1月7年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以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从临床共分离出病原菌30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革兰阳性菌占13%,真菌占15%。大肠埃希菌占我院病原菌的首位,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除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很低外,其它病原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减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吕冬梅  王涛  邱述玲  任玲  许美荣 《中国药房》2008,19(35):2764-2766
目的:为临床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失败病例进行监测,分析预防性用药失败原因,并对此期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是我院临床预防性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57.21%、65.14%、68.63%、18.81%;监测病例240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877频次,其中388频次为无指征用药,占44.24%;耐药459频次,占52.34%;药物选择不恰当286频次,占32.61%;发生二重感染42例,发生率17.50%。结论:临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王雪  王先坤 《中国药房》2012,(6):534-536
目的:分析我院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提出指导和干预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对策。方法:分离本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的非重复革兰阳性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耐药率结果与Mohnarin监测结果比较,据此提出指导和干预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2年共分离革兰阳性菌1082株,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监测药物组合的耐药率明显低于Mohnarin监测结果(P<0.05)外,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监测药物的耐药率与Mohnarin监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球菌属已出现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菌株,耐药率为0.35%~16.67%;肠球菌未发现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敏感菌株;链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优选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溶血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感染则需要选择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考虑选择喹奴普丁/达福普汀;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可优选苯唑西林治疗;肠球菌感染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链球菌感染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优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万古霉素依然对革兰阳性菌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以在其他药治疗无效时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