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杨淑清 《中国药师》2010,13(9):1255-1257
目的:研制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释药等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842.5±4.65)nm,平均包封率为(72.8±1.5)%。体外释药遵循Higuehi方程:Q=30.78t1/2—5.12,(R^2=0.995),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优化得到甲基莲心碱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博莱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透皮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09,12(12):1720-1722
目的:研制博莱霉素(BLM)脂质体凝胶,并对其皮肤靶向性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逆相蒸发-冻融法制备BLM脂质体,再用卡渡姆940为基质制成BLM脂质体凝胶;以离心法测定BLM脂质体的包封率;以体外透皮渗透释药法,比较BLM脂质体凝胶与BLM普通凝胶的透过作用。结果:BLM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85.20±12.08)nm,平均包封率为(66.80±1.38)%。在24h内,BLM脂质体凝胶累积透过量(Q)及稳态透皮速率(J)与BLM普通脂质体相比,均明显提高,而在皮肤中的滞留药量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BLM脂质体凝胶在体外可显著增加BLM的透皮吸收,增加皮肤中的滞留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尼美舒利乳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中国药师》2009,12(7):864-866
目的:研制尼美舒利(NIM)乳胶剂。方法:用剪切一高压均质法制备NIM亚微乳,并对其体外透皮扩散进行考察,再与凝胶基质混合制成NIM乳胶剂。对其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正交筛选,对其粒径、稳定性及体外透皮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用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制备的NIM亚微乳平均粒径为182.8nm,不耐强光及高温,体外透皮效果与NIM凝胶相比有明显改善,累积透过量Q有显著性差异(P〈0.05),稳态透皮速率J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IM乳胶剂具有较好的促进NIM透皮扩散作用,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4.
谈悦 《中国药师》2011,14(5):752-753
目的:制备吡喹酮脂质体凝胶(PQ—LG),并观察其治疗酒渣鼻的疗效。方法:分别制备PQ.LG及吡喹酮(PQ)凝胶;选取临床诊断为酒渣鼻Ⅰ期和Ⅱ期患者,分别用PQ—LG或PQ凝胶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皮损程度、自觉症状、疗效评价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PQ—LG组的痊愈率为25.0%,有效率为65.0%,较PQ凝胶组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第16周末蠕形螨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PQ—LG治疗酒渣鼻的疗效明显优于PQ普通凝胶,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橙皮苷脂质体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和透皮吸收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橙皮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橙皮苷脂质体凝胶进行各项理化指标、体外释放模型和透皮吸收进行考察。结果:橙皮苷脂质体最优处方为磷胆比2.35∶1、磷药比7.43∶1、水合介质pH 6.54。橙皮苷脂质体粒径(207.87±13.27)nm,PDI (0.36±0.02),Zeta电位(-40.60±3.32)mV,包封率(58.21±0.90)%,橙皮苷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R2adj=0.998 9)。结论:橙皮苷脂质体凝胶黏度适宜,易于涂展,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透皮吸收特性良好,该制备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橙皮苷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酮洛芬(KPF)脂质体凝胶,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均匀实验设计筛选KPF脂质体的最佳处方,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再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成脂质体凝胶;以影响因素试验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并用Franz扩散池研究KPF脂质体凝胶与KPF普通凝胶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KPF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86.2±12.08) nm,Zeta电位为(-15.05±2.36)mV,平均包封率为(76.13±1.27)%(n=3);KPF脂质体凝胶为类白色细腻粘稠胶体,对试验光照及温度条件稳定。体外透皮试验表明脂质体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脂质体凝胶在皮肤中的蓄积量为普通凝胶的2倍。结论:KPF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能促进药物透皮渗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并对其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塞来昔布脂质体,均匀设计筛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成脂质体凝胶;用Franz扩散池研究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与塞来昔布普通凝胶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的平均粒径为(369.5±10.8)nm,平均包封率为(81.6±2.2)%(n=3);体外透皮试验表明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的累积透过量显著大于普通凝胶(P<0.05),药物透皮速率与皮肤蓄积量显著大于普通凝胶(P<0.01)。结论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制备简单,能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LA-LIP)经皮给药制剂,对其质量及透皮吸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A-LIP,以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LA-LIP的优选处方;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LA-LIP凝胶,采用体外释放试验评估释放能力。结果:正交试验法确定LA-LIP最佳处方工艺组合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8:1、药脂比为1:8、水化温度为55℃。体外透析袋实验显示,LA-LIP凝胶慢释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LA凝胶释放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体外透皮结果显示,LA凝胶24 h内皮肤滞留量为8.39 μg·cm-2,LA-LIP凝胶皮肤滞留量为15.17 μg·cm-2。结论:本研究发现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A-LIP工艺简单可靠,制备成脂质体凝胶剂时,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脂质体及脂质体凝胶作为载体对尼美舒利(NIM)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NIM脂质体,并以泊洛沙姆-407为亲水性凝胶基质,制备NIM脂质体凝胶.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等体外主要性质进行考察,并探究NIM脂质体凝胶的粘附性;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对其体外透皮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睾酮凝胶剂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方法并考察其体外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单室扩散池,大鼠皮肤作为试验材料,以乙醇-生理盐水(3:7,V/V)为接收液,恒温32℃,分别于设定时间取样,用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睾酮含量。结果累积渗透量Q(μg·cm^-2)对t(h)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Q=108.7069t+65.4318,r=0.9968,求算透皮速率常数J为108.7μg·cm^-2·h^-1。结论所建立的体外透皮吸收模型和方法可以较好评价睾酮凝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1.
罗丽萍  王军  何文 《中国药师》2012,15(9):1225-1227
目的:考察酮洛芬醇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酮洛芬醇质体,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为皮肤屏障,对酮洛芬醇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量、稳态透皮速率进行研究,并测定24 h时皮肤中的滞留量。结果:酮洛芬醇质体体外24 h累积渗透量Q为(720.88±2.04)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28.15±0.20)μg.cm-2.h-1,24 h皮肤中的滞留量(50.86±1.44)μg.cm-2,与同剂量酮洛芬脂质体及其30%醇溶液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醇质体可显著增加酮洛芬的体外经皮渗透,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12.
双氯芬酸钠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军 《中国药师》2009,12(5):573-575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DCS)的巴布剂,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制备1%的DCS巴布剂及凝胶剂,考察两者对小鼠离体皮肤的渗透性。结果:与同剂量DCS凝胶相比,DCS巴布剂的离体皮肤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DCS巴布剂体外渗透性能优于其凝胶剂,值得进一步研制,以期为DCS新型外用制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葛根素经皮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透皮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月桂氮酮为促透剂,卡波姆980为凝胶基质,制备葛根素经皮给药系统,用RP-HPLC法进行定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了32 h葛根素对离体大鼠皮肤累积渗透量。结果:葛根素累积渗透量拟合方程:Q=11.12t-45.18(r=0.9635),32 h累积渗透量为(335.18±51.45)μg/cm2。结论:葛根素以零级动力学透过皮肤,所研制的葛根素经皮给药系统体外渗透性能良好,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体外透皮吸收影响,为布洛芬寻找天然透皮促渗剂及制备布洛芬的外用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鼠皮为透皮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和经皮渗透试验,考察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无没药挥发油与含1%,2%,3%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体外透皮吸收12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42705±0.06982),(0.31504±0.03224),(0.23050±0.03l14),(0.18134±0.05370)nag·cm^-2和透皮吸收速率Jss分别为(0.0314±0.0057),(0.0208±0.0028),(0.0172±0.0016),(0.0139±0.0034)mg·(cm。·h)^-1。结论: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未表现出促透作用,甚至抑制布洛芬的体外透皮吸收,且抑制作用随着没药挥发油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两种吡罗昔康凝胶体外经皮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吡罗昔康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智能透皮试验仪对吡罗昔康凝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透过离体大鼠皮肤的吡罗昔康含量。结果:样品A透皮速率达到(57.33±3.23)μg/(cm^2·h),明显优于样品B(P〈0.01)。结论:不同厂家的吡罗昔康凝胶剂经皮性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头孢匹胺钠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头孢匹胺钠脂质体,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药脂比(A)、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B)、有机相(乙醚)与水相体积比(C)、超声时间(D)为因素,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按Lq(3‘)正交试验设计表优化最佳处方和工艺,并进行处方验证;考察脂质体的形态,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栽药量和72h体外累积释放度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A为1:6、B为5:1、C为4:1、D为5min,验证试验证明处方合理;所得的脂质体为封闭的多层囊状或圆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7.146±O.29)gm,Zeta电位为一11.75mV,包封率为(82.10±4.21)%,载药量为(愠42±O.67)%;72h体外累积释放度为76.84%,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bull模型(r=0.9910)。结论: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的头孢匹胺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