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社会支持量表对254名大学新生进行测定。结果:(1)挫折承受力不同的大学新生核心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38,P〈0.001),主观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5,P〈0.05)。(2)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水平与其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社会支持也呈正相关(P〈0.01)。(3)核心自我评价(P〈0.001)和主观社会支持(P〈0.05)都能够预测大学新生的挫折承受力。结论: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合理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志凯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0-961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自我的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12名护理专业毕业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进行调查。[结果]①护理实习生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在基本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得分皆高于大学生常模;②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制与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在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③护理实习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相关;④除"刻板性"因子,自我和谐及各因子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护理实习生自我和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有重要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纠察队员的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自我控制及总体幸福感方面的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SCL-90)、自我和谐(SCCS)、自我控制能力(SCS)、总体幸福感(GWB)等量表对某综合性大学136名纠察队员进行研究。结果 (1)大学生纠察队员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得分极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抑郁得分极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得分极显著高于国内常模。(2)男女纠察队员在自我控制能力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大学生纠察队员自我和谐得分均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4)总体幸福感得分上只在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同除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得分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纠察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标准、男女纠察队员自我控制方面趋于一致、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良好,优于常模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琼 《中国校医》2007,21(5):502-504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一般状况,揭示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CS和CSLSS调查420名大学生,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结果不同学校、专业、性别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差异显著;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其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相关;与朋友的关系、主观满意度还进入了自我和谐的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和谐;大学生与朋友的关系、主观满意度等能较好地预测其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和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萌  吕杰 《中国校医》2008,22(5):511-5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分析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袁、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高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中、低社会支持组。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生活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自我和谐"为指标测查当前某农业高校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危机的基本状况,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一级预防与干预系统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以横断面研究的方式在吉林省某一般本科农业高校随机抽取52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各因子状况均差于王登峰1994年研究结果,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7.19,10.83,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专业类型(F=5.997,P〈0.05)与高低年级的主效应(F=8.288,P〈0.01)显著,"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专业类型与高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7.163,P〈0.01)。结论:当前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低、普遍经历发展性心理危机,低年级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文科生的危机状况较为突出。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初级预防和干预系统建设,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危机给予积极回应和应对。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某高校学生116名作为被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试,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同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对自我和谐总水平有显著预测力.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20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测试.结果 女性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高于男性(P<0.05),而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得分低于男性(P<0.05);非独生子女的自我灵活性高于独生子女,和谐总分则低于独生子女(P<0.05);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P<0.01);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存在亲密度类型和适应性类型的差异.结论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亲密度类型和适应性类型家庭的大学生存在自我和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军校研究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军校研究生的自我和谐现状,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军队工科院校38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军校研究生与大学生常模比较,其不和谐性低于常模,灵活性高于常模,刻板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军人群体比较,不和谐性、灵活性高于军人群体,刻板性低于军人群体。军校研究生自我不和谐性、刻板性与SCL—90各因子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灵活性与积极应对方式、SCL—90的部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军校研究生自我和谐水平高于地方大学生和军人群体,促进自我和谐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采取积极灵活的方式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迎秋  张韬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11-1213
目的研究大学生压力适应中应对、自我和谐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SCCS),测查551名大学生在压力适应中的不同反应。结果①在校大学生在应对不同程度压力时,选择的应对方式有其特点,当压力程度大时,倾向于解决问题和求助;压力程度不高,则偏向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②大学生压力程度越高心理症状相关性最显著的为抑郁、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症状(r=0.377,0.347,0.324,0.325;P〈0.01)。③大四学生的自我刻板性因子高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1);城镇生源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农村生源。④回归分析显示,个体的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结论大学生压力适应中的应对、自我和谐感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杨军  王纬虹  金星霖 《健康研究》2012,32(3):194-198
目的 了解中小学校长自我和谐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4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中小学校长的自我和谐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均较一般人高(P<0.00l);男性校长比女性校长表现出更高的自我刻板性(P<0.001);年龄、教龄与自我刻板性显著正相关(P<0.01),学历与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及不和谐总分均显著负相关(P<0.01),学校偏远程度与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及不和谐总分均显著正相关(P <0.05或0.01),职称与自我经验不和谐以及不和谐总分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中小学校长自我和谐状况整体较好,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学生一般人生规划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兰州市1 9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人生规划总体较好,平均分(社会适应行为19.02;人生规划9.81)在中等水平以上,人生规划性别主效应显著;大学生人生规划与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4);人生规划可以解释社会适应行为各维度5.9%~21.3%的变异。结论大学生人生规划对社会适应行为有一定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对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中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对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一般,整体情况仍然不乐观;挫折承受力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的正相关(r=0.365、0.245),与父母的惩罚严厉和父母的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r=-0.296、-0.278、-0.232、-0.217);挫折承受力分别与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278、0.323);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地影响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x^2=746.89,P〈0.05;GFI=0.92,NFI=0.94,CFI=0.94,RMSEA=0.78)。结论父母教育方式和社会支持对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依赖度与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网络依赖度量表与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组别大学生网络依赖度、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差异,分析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16.72%,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依赖因子中戒断性因子存在差别(χ2=4.487,P=0.034);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因子耐受性、戒断性、时间管理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态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网络依赖因子中强迫性、突显性、人际健康学业因子与SCL-90评分存在正向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均有P<0.05)。结论 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性,网络成瘾可能会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调查了768位大学生,根据症状自评量表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回答轻重程度筛选有无自杀意念。结果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93人,占13.2%,无自杀意念者611人,占86.8%。有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和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学习压力、珍爱生命、消极宿命、悲观困惑、消极应对比其他因子更能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与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应对方式训练可以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网络欺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山西省6所大学共3 9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总体报告率为17.4%.男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得分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母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抑郁报告率为15.6%,女生抑郁得分高于男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抑郁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05,6.64,3.91,19.52,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隐匿身份欺凌均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0,0.36,0.46,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网络伪造欺诈、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欺凌形式均是大学生抑郁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9,0.38,0.38,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是抑郁情况严重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强互联网使用管理,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学校和家庭积极配合,对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田  孙卉  贾林祥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42-844
目的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和内外向性格测试量表对149名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性别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不显著(t=-0.04,P〉0.05);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高于高年级学生(t=2.65,P〈0.01);文史类学生的专业认同高于理工类学生(t=2.06,P〈0.05);专业认同与性格量表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P〈0.01)。结论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较好,并受到专业类型、性格和年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情况的影响因素,提出缓解大学生紧张与焦虑的对策。[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OSI)对南京4所高校7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调查,比较不同学校、性别、年级及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大学生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得分。[结果]各高校大学生之间躯体抱怨、忍耐性、家庭与学习关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每日紧张感、焦虑状态、忍耐性、竞争性、社会支持、时间管理、投入、非学习活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竞争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生活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自尊感、社会支持和投入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水平、学校、性别及年级不同,对紧张反应和紧张应付策略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