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T2DM)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T2DM与40例正常人(NC),分别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肌酐比(ACR)以及其他有关项目。并对45例T2DM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12周。结果与NC相比,T2DM组ET、HsCRP、ACR均显著升高(P〈0.01)。T2DM组治疗后ET、HsCRP、ACR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P〈0.05—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对T2DM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3.
康剑云  刘宝生 《中国药师》2011,14(5):695-69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早期耱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po,q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NS)、hs—CRP、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FBG、HbA1c、TC、TG,hs—CRP、PAI-1、UAER、F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hs—CRP、PAI—1水平,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4.
曾文谊  孙晓玲 《今日药学》2009,19(10):41-42,4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lc、UAER、Homa—IR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FBG、HbAlc、UAER、Homa—I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有效调控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其糖耐量水平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用链脲菌素(STZ)加高脂肪高热卡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n=10)、吡格列酮组(n=10,10mg·kg-1.d-1,灌胃),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n=10),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FINS),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B(IL-1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相反应蛋白C(CRP)水平。结果FBG、FINS和HOMA-R水平,糖尿病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F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吡咯列酮明显减低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TNF-α、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肤岛素增敏剂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以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吡格列酮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三组ISI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获得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松  陈烈冉 《中国药师》2011,14(6):851-85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qd,总疗程24周。观察两组糖代谢指标、血脂各项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空腹血糖和血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24周时,治疗组糖代谢指标和大部分血脂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0.01),血hs-CRP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降低糖代谢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8.
胡菊萍  陶冬青  张令晖 《中国药师》2009,12(11):1594-159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格列奈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HbAlc、Fins、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1),并能降低患者血脂(P〈0.05),血压影响不大,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晋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9-811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 n =9)和高脂饲料组( n =17),分笼饲养,12周后检测空腹血脂水平,以确定高脂饲料组高脂血症大鼠造模是否成功;再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 n =8)和吡格列酮组( n =9)。第13周起予吡格列酮组大鼠予吡格列酮混悬液连续灌胃4周,余2组用相应量的蒸馏水灌胃4周,平行检测2组大鼠血脂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MMP-2、MMP-9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染色结果。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大鼠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5),表明造模成功。吡格列酮组主动脉MMP-2、MMP-9表达水平较之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通过抑制主动脉MMP-2、MMP-9表达,有利于斑块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谢岚  毛欣 《成都医药》2013,(1):8-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老年糖尿病患者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2组,即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分别测量2组患者血清CysC、β2-MG、肌酐(Cr)水平和阳性率,并将结果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ysC、β2-MG水平DN组、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组高于DM组(P〈0.05)。3组血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DN组CysC、β2-MG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5),DN组血清CysC、β2-MG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r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β2-MG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110例,其中糖尿病肾病72例,分为早期肾病(DN1)组35例,临床肾病(DN2)组37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组(DM)38例,健康对照组3O例;分别测定血清IL-2、IL-8及TNF-α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血清中IL-2水平地低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而IL-8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且随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差异更为显著;相关分析发现,IL-2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IL-8及TNF-α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IL-2、IL-8及及TNF-α水平其发生的重要炎症介质,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6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2)厄贝沙坦治疗(B组).(3)厄贝沙坦双倍剂量治疗(C组)。对所有纳入对象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B组和C组治疗前后UAER水平明显下降(P〈0.05);3组治疗后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UAER降低更显著,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厄贝沙坦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能延缓DN的进展,建议DN早期患者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分子 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肾病组 (DM组 ) 和厄贝沙坦干预组(E组)。E组大鼠给予厄贝沙坦50mg·kg^-1·d^-1 灌胃,N组和DM组大鼠给予等量饮用水灌胃。于第8周和第12周检测3组大鼠24h尿蛋白 (Pro) 定量、血清肌酐(Scr)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8周和第12周,DM组大鼠24hPro、Scr水平与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8周和第12周,E组大鼠24h Pro与D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2周Scr水平与D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和第12周,DM组大鼠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水平与 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大鼠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水平与DM组大鼠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通过上调nephrin和 podocin表达水平来改善足细胞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期的疗效.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并DNⅢ期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予以雷公藤多苷60 mg/d及氯沙坦100 mg/d,对照组给予氯沙坦100 mg/d,总疗程12周.治疗前后进行24h尿微量白蛋白(24 h Alb)、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定量测定及尿中足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后2组24 h Alb、尿中足细胞计数、LN、C-Ⅳ、hs-CRP均明显下降[对照组:(117±30) mg比(173±35) mg,(1.2±0.6)个/ml比(1.7±0.8)个/ml,(127±25) μg比(144±26) μg,(248±25)μg比(274±27) μg,(4.3±1.4) mg/L比(5.0±1.7) mg/L;观察组:(104±20)mg比(169±27) mg,(1.1±0.4)个/ml比(1.8±0.7)个/ml,(125±27)μg比(145±28) μg,(253±74) μg比(282±74) μg,(3.8±1.2) mg/L比(4.9±1.7)mg/L,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其中24 h Alb、尿足细胞计数及C-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公藤多苷可以减少DN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足细胞的凋亡,炎症因子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四组:(1)糖尿病非肾病组(DM组,UACR〈30 mg/g)30例;(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UACR 30-300 mg/g)26例;(3)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UACR〉300 mg/g,血清肌酐(SCr)〈133μmol/L]36例;(4)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组(DN3组,UACR〉300 mg/g,SCr≥133μmol/L)32例。测定血清Hcy、SCr、BU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Hcy、SCr、BUN水平均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Hcy水平在DM组和DN1组、DN2组、DN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UACR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5),SCr水平与Hcy呈正相关(r=0.361,P<0.05),HbA1c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203,P<0.05)。结论 Hcy高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灯盏花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缬沙坦每天80mg;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给予1个疗程治疗,共治疗18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UAE均下降(P〈0.05,P〈0.01),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纱坦与灯盏花素联合应用可减少UAE、降低血清GRP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将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它们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的水平。结果SDM组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42,P〈0.01)。结论Lp(a)水平在DN患者中升高,且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T2DM)及T2DM伴有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探讨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意义。方法依据24h尿蛋白的定量将90例T2DM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正常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24h);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300mg/24h);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0mg/24h);健康体检的(NC组)正常人对照组30例,分别计算各组的血清hs-CRP、CysC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与CysC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娟  张韶英  段晓宇  管斯斯 《中国医药》2012,7(12):1520-1521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将其分为无肾病组(27例)和肾病组(48例)。将’肾病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另用贝前列素钠20仙g/次,1次/d,口服。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测定3组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肾病组和无肾病组用药前血浆内皮素1分别为(138±9)ng/L和(6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应用贝前列素钠后血浆内皮素1和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内皮素1:(72±4)比(126±9)ng/L,P〈0.05;UAER:(89±27)比(109±35)mg/24h,P〈0.01]。结论内皮素1水平升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贝前列素钠治疗可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平衡失调,改善糖尿病肾病内皮功能,降低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