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状多切口中药冲洗引流联合悬浮式拖线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引流术引流,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放射状多切口中药冲洗引流联合悬浮式拖线术引流,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状多切口中药冲洗引流联合悬浮式拖线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效果确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且肛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高位复杂性脓肿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肛肠科收治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用微创治疗——小切口负压引流手术;一组用常规传统手术方式——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二组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负压引流术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价,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脓肿在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顾明 《中国校医》2014,28(9):692-692
目的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分别标记为挂线组、引流组。挂线组50例患者进行切开挂线术治疗,引流组46例患者进行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挂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挂线组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率为6.25%,脓肿复发率为5.00%,引流组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率为23.75%,脓肿复发率为22.50%,2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恢复快,减少住院费用,明显降低肛瘘形成及术后脓肿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将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组(试验组)35例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治疗组(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切口长度、脓腔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换药次数、脓腔愈合时间及住院费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个月肛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是高效、简便、经济可行的方法,可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5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缝合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92.86%、7.14%,对照组分别为78.57%、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均为1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水肿、继发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值<0.05或P值<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1例,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有效处理了感染组织,引流有效,避免了广泛切开,保护了肛门括约肌,治愈率高,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单纯性高位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保留括约肌术进行治疗。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以及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术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的切开挂线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行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光泽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引流组和切开引流挂线术组各40例,单一引流组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切开引流挂线术组行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肛门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患者直肠最大耐受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生活质量;两组术后3个月内肛瘘及脓肿复发情况。结果 切开引流挂线术组住院时间、肛门切口愈合时间较单一引流组短,术后7 d创面水肿和疼痛评分较单一引流组低,术后1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较单一引流组大,生活质量评分较单一引流组高,术后3个月内肛瘘形成率、脓肿复发率较单一引流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及肛门切口愈合时间,减轻肛门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肛瘘形成率及脓肿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占外科疾病的3% ~5%,占肛肠疾病的8% ~ 25%[1.2].肛周脓肿确诊后必须及早行手术治疗,尤其是高位肛周脓肿,防止炎性反应、脓肿蔓延,以致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愈合,常需手术切开引流,但切开引流后切口较大、深,疼痛剧烈,愈合时间长,术后配合中药坐浴,可以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2007-2013年我科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加活血通络方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68例,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配合对口引流的量化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高位肛瘘患者以密闭信封进行随机分层抽样,随机分配到观察组(采用配合对口引流的量化挂线法治疗,74例)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法治疗,70例),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及大便失禁生存质量指数(FIQLI)评分.结果 观察组痊愈40例,好转27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25例,好转43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1,7天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两组术前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及FI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FIQLI-生活方式、FIQLI-抑郁/自我感知、FIQLI-窘迫评分较同期对照组及术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和FIQL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合对口引流的量化挂线法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中有效,且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隧道式拖线术综合治疗对高位后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发症及Wexner量表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位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隧道式拖线术、高位旷置术及内口切开结扎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多切口挂线引流术,观察并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愈合率、肛门功能及复发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肛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术综合治疗高位后马蹄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切开引流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引流。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术后乳房美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一例乳房外观改变及乳头歪斜,对照组乳房外观改变和乳头歪斜各3例。治疗组术后乳房美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可以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术后美观,保护乳房功能,是治疗乳腺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洵 《中国农村卫生》2013,(1Z):26-27,29
目的 研究与探讨应用湿润烧伤膏油纱和凡士林油纱治疗乳腺脓肿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9例乳腺脓肿病人,均常规行脓肿切开引流,分别随机应用湿润烧伤膏油纱(实验组)和凡士林油纱(对照组)换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出血及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无疼痛、出血及瘢痕发生数较对照组少,平均愈合时间:表浅脓肿4.6+1.5天,深部脓肿9.7+2.6天;对照组分别为7.5+2.3天,13.6+3.8天.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应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处理乳腺脓肿术后创口效果优于凡士林纱布,具有止血、止痛、加快创口生理再生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冲吸器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并发皮下积液脓肿的疗效。方法:将30例腔镜甲状腺术后并发皮下积液脓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和对照组(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各15例。结果:两组患者全治愈。但实验组无需另增切口,患者的换药次数、创腔愈合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患者无需再增切口,换药次数、创腔愈合天数显著减少,治疗费用、物品消耗降低,明显改善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浓缩液痔科洗剂坐浴对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采用中药浓缩液痔科洗剂坐浴,对照组95例采用1:5 000高锰酸钾(PP)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的水肿、疼痛、渗血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浓缩液痔科洗剂坐浴中药坐浴可明显减轻术后切口疼痛、渗血,减轻水肿,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o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均低于对照组的23.33%、20.00%(P<0.05)o结论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缩短患者向恢复时间,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锐扶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于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9例前庭大腺囊肿及前庭大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0-45岁。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单号纳入研究组(n=85),采用锐扶刀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脓肿切开引流术,双号纳入对照组(n=84),行传统前庭大腺造口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5.60±0.55)min vs.(17.50±0.56)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5.64±0.30)mL vs.(23.11±0.26)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4.72±0.85)h vs.(75.59±0.67)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无一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8例(9.52%)患者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结论锐扶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脓肿较传统手术方法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留置引流管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组(对照组)和术后放置引流管组(观察组)各23例,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红肿发生率为34.78%,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0.43%,观察组切口红肿发生率为13.04%,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70%。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1.54±4.64)d,而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7.19±2.45)d,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留置引流管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显著,且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