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砷剂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和肿瘤50年以后,近年来出现了诱导分化及诱导凋亡疗法,有专家报告,砷剂药理作用主要是选择性原浆毒作用.其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砒霜,As2O3)可诱导CML细胞株(K562)、MM细胞株(KM3)呈凋亡特征.我国学者将砷剂制成注射剂静脉滴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获得了较高的安全缓解率,且副作用小,与常用全反式维甲酸无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胃癌作为危害人类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随着在分子水平上对胃癌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胃癌领域研究热点.目前胃癌靶向药物研究的热门信号通路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本文收集国内外近几年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报道,对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赵霜 《药品评价》2012,9(15):24-2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女性肿瘤疾病首位,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4种手段。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病的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致癌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技术被应用于医学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中特有的基因片段为治疗位点,通过调节或阻断这些基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泌尿系肿瘤的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性手术仍为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统计数据表明,约30%的肾癌在诊断时即发生远处转移,术后患者约30%~40%发生远处转移。转移性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1]。从2005年l2月美国FDA批准索拉非尼(sorafenib)作为治疗晚期肾癌的首个靶向治疗药物上市以来,陆续有舒尼替尼(sunitinib)、CCI-  相似文献   

5.
林志航 《海峡药学》2005,17(2):163-165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总结归纳了近年来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展望靶向制剂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6.
精准治疗是通过二代测序等方法获取最先进的基因特征谱,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设计针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诊断、预后、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不同靶点(BRCA1/2、HER2 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靶向递送是一种精准的递药方式,由于其高特异性和亲和力被视为理想的靶向递药方式之一,这为成功解决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选择性差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当前,利用单克隆抗体与靶抗原结合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研究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ADCs靶向递送的作用机制、靶向策略和靶向递送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发新的ADC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治疗的里程碑 靶向治疗之异军突起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恶性肿瘤的治疗出现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是1890年Halsted提出肿瘤根治术的概念。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Fish将化学治疗(化疗)整合于根治术。此后恶性肿瘤治疗徘徊不前,直至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富欣  马璟 《毒理学杂志》2007,21(4):343-344
近年来有人认为血管靶向疗法的用药应被分为抗血管生成药和血管分裂剂(vascular disrupt agents,VDA),认为先前的VTA其实应是VDA,这一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者在生理靶标,敏感疾病的类型和范围以及治疗方案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众所周知,快速增殖的肿瘤血管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宫颈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指导宫颈癌临床用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林淑芬  陈如泉 《医药导报》2004,23(6):0386-0388
近年来,中药砷剂在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砷剂单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或用复方雄黄制剂治疗白血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砷剂的作用机制复杂,实验研究证明,砷化合物能与组织(蛋白质)中的巯基(-SH)结合,使蛋白质失去活性,因而抑制白血病细胞过多地增殖,起到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新近研究资料表明,砷剂还具有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是女性中排名第七位的常见肿瘤,世界范围内年龄标化发病率为6.3/10万,死亡率为3.8/10万[1]。另外由于临床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多数患者发现时分期偏晚。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及以铂类和紫杉醇类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2]。随着铂类  相似文献   

14.
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彬 《中国药师》1998,1(1):20-22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发表的有关靶向制剂研究论文与专著,叙述了靶向制剂应具备的三个要素,评价靶向性的三个参数。介绍了采用载体微粒粒径控制的被动靶向,达到特定靶部位释药的主动靶向,物理化学法靶向以及用空白载体微粒先削弱巨噬细胞作用的牵制靶向等方法,并提出了靶向制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5.
陈其田  程晶 《药品评价》2012,9(21):23-27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模式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的治疗。分子靶向药  相似文献   

16.
庞玉英  沈乃云 《天津医药》2001,29(8):507-508
应用砷剂失活牙髓保存患牙已有100多年历史。1847年Wilzel将砷剂用于炎症牙髓,获得满意效果,其后被广泛推广使用,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砷制剂的毒性和对组织的作用不能自限,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且迄今未获得满意而准确的剂型。为了寻求安全、高效、省时的牙髓失活剂型,两  相似文献   

17.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来自北美的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新发胃癌患者27510例,而当年死亡人数为1140例,胃癌已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晚期,丧失手术时机,此类患者大多需要接受放化疗,而胃癌大多对放疗...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已无法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和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因为传统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毒副作用比较大,会对患者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耐受性也比较差。而采用靶向治疗则有可能改善这些缺点,因为其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能轻易地杀伤肿瘤细胞,并能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三种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它们都有一定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目前胃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laudin 18.2(CLDN18.2)。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将可能为胃癌患者带来生机。胃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标志物选择适宜的人群以克服耐药,未来的努力方向是研究发现多靶点药物或发现新的合并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