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胃癌作为危害人类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随着在分子水平上对胃癌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胃癌领域研究热点.目前胃癌靶向药物研究的热门信号通路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本文收集国内外近几年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报道,对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女性肿瘤疾病首位,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4种手段。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病的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致癌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技术被应用于医学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中特有的基因片段为治疗位点,通过调节或阻断这些基 相似文献
4.
6.
7.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靶向递送是一种精准的递药方式,由于其高特异性和亲和力被视为理想的靶向递药方式之一,这为成功解决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选择性差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当前,利用单克隆抗体与靶抗原结合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研究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ADCs靶向递送的作用机制、靶向策略和靶向递送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发新的ADC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治疗的里程碑
靶向治疗之异军突起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恶性肿瘤的治疗出现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是1890年Halsted提出肿瘤根治术的概念。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Fish将化学治疗(化疗)整合于根治术。此后恶性肿瘤治疗徘徊不前,直至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人认为血管靶向疗法的用药应被分为抗血管生成药和血管分裂剂(vascular disrupt agents,VDA),认为先前的VTA其实应是VDA,这一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者在生理靶标,敏感疾病的类型和范围以及治疗方案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众所周知,快速增殖的肿瘤血管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宫颈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指导宫颈癌临床用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药砷剂在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砷剂单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或用复方雄黄制剂治疗白血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砷剂的作用机制复杂,实验研究证明,砷化合物能与组织(蛋白质)中的巯基(-SH)结合,使蛋白质失去活性,因而抑制白血病细胞过多地增殖,起到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新近研究资料表明,砷剂还具有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模式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的治疗。分子靶向药 相似文献
16.
应用砷剂失活牙髓保存患牙已有100多年历史。1847年Wilzel将砷剂用于炎症牙髓,获得满意效果,其后被广泛推广使用,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砷制剂的毒性和对组织的作用不能自限,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且迄今未获得满意而准确的剂型。为了寻求安全、高效、省时的牙髓失活剂型,两 相似文献
17.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来自北美的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新发胃癌患者27510例,而当年死亡人数为1140例,胃癌已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晚期,丧失手术时机,此类患者大多需要接受放化疗,而胃癌大多对放疗...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已无法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和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因为传统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毒副作用比较大,会对患者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耐受性也比较差。而采用靶向治疗则有可能改善这些缺点,因为其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能轻易地杀伤肿瘤细胞,并能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三种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它们都有一定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2)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目前胃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laudin 18.2(CLDN18.2)。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将可能为胃癌患者带来生机。胃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标志物选择适宜的人群以克服耐药,未来的努力方向是研究发现多靶点药物或发现新的合并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