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及大血小板比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观察仪器、性别、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计数值的影响,并观察各种血小板的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血小板与其参数的测定可受仪器、抗凝剂、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脑梗死患者中SF-3000型血液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显著性改变,而其余仪器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改变。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在某些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测定结果有多种影响因素,在使用这些参数时应注意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于血液常规检查,并在各医院普遍使用,既提高了供了工作效率,又为临床提供了多项指标,如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人病房采集患者末梢血标本,稀释标本有时不能及时测定,有时由于标本量大或病房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较长,从而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造成影响,为探讨由此对PLT及其参数MPV测定结果的影响,我们选择SysmexKX-21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PLT及MPV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LT)及其参数、脂蛋白(a)[Lp(a)]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5500)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010)测定4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的PLT及其参数和脂蛋白(a)和CRP指标。结果脑梗死患者组血小板及其参数、脂蛋白a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血小板比容(PCT)明显减少,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LP(a)和CR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数量及体积改变、Lp(a)和CRP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 留取健康人静脉血37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h、2h、4h、8h、24h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h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h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 2h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 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h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h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小儿血小板升高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血小板(Plt)计数增高的因素。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EDTA 2K溶液观察抗凝剂浓度对Plt计数的影响;不同仪器及测定时间对Plt计数的影响;在贫血等疾病情况下,用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计数比较疾病对Plt计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抗凝剂浓度、不同分析仪器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川崎病等情况下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计数比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血后立即测定与放置 15min后测定及红细胞 MCV<70fl时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计数比较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凝剂浓度和检测仪器对 Plt计数没有影响;采血后立即测定对Plt影响较大,最好放置15~20min再测定;某些疾病情况下Plt升高与其发病机理有关。但当红细胞MCV<70fl时Plt计数假性升高,需用显微镜计数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6.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留取健康人静脉血40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小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小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2小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小时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张海霞 《检验医学》2002,17(2):109-110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留取健康人静脉血37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 h、2 h、4 h、8 h、24 h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 h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 h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 2 h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 h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EACKMAN COULTER LH750)检测8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年龄段7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血小板体(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预防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不同条件下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并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时采用手工镜检法计数,两者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min血小板数显著高于即刻血小板数(P<0.05),之后10min^4h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置8h后,血小板数显著低于放置10min血小板数(P<0.05)。采用手工镜检法测定血小板,即刻血小板数与放置10min^4h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置8h后血小板数显著降低(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镜检法计数(P<0.05)。结论: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与标本放置时间、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大小有关,必要时可进行重新采血或手工计数。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病患者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运用SY SM EX XT-1800 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85例慢性肝炎、68例肝硬化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分析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肝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为临床评价病情及疗效观察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疗养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探求提高护理疗案质量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的护理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医嘱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6次,一般护理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2次,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68次。结论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护理疗案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