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和关系,分析异位妊娠时不同部位激素受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403例,包括早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组织、正常输卵管组织,采用SP法染色,检测ER及PR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的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输卵管组织,五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组ER和PR阳性表达正常宫内早孕组最高,输卵管妊娠组较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组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在输卵管妊娠组中较高,均高于异位妊娠患者正常侧输卵管及正常输卵管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与输卵管组织的ER、P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ER及PR在妊娠输卵管黏膜组织中含量较低,导致输卵管上皮发育及肌层蠕动功能与生殖活动不相适应,可能是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因素之一;通过诊断性刮宫检测子宫内膜的ER、PR水平可以间接了解异位妊娠者患侧输卵管ER和PR的表达水平,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缩短治疗时限. 相似文献
2.
人正常及妊娠输卵管粘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输卵管粘膜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人正常分泌期输卵管35例及壶腹部妊娠输卵管34例分别进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标记,运用统计学方检验法进行比较处理,并加以探讨。结果 壶腹部妊娠输卵管粘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均强于正常分泌期,雌激素受体的增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孕激素受体的增强无显著性(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较正常分泌期增强,且雌激素受体增强具显著性: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失败的原因,从受体水平上为临床使用抗孕激素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输卵管妊娠时输卵管的蜕膜反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妊娠部位管壁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和手术对照组的蜕膜化反应例数比宫内妊娠组明显减少(P<0.05);米非司酮治疗失败组输卵管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稍弱于手术对照组、宫内妊娠对照组,但三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治疗失败组输卵管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弱于手术对照组,宫内妊娠对照组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明显强于手术对照组和米非司酮治疗组,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输卵管组织薄弱,蜕膜反应较少,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偏低,阳性强度很低,缺乏米非司酮作用的靶组织,故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理论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受体与异位妊娠发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输卵管妊娠组2 5例、正常输卵管组27例及正常宫内早孕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黏膜组织、正常输卵管黏膜组织及正常宫内早孕组子宫蜕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 结果 ER和PR阳性表达在正常宫内早孕组最高,在输卵管妊娠组中较高,在正常输卵管组中最低,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妊娠输卵管黏膜组织ER和PR含量较低,导致输卵管发育和肌层蠕动功能与生殖活动不相适应,使得受精卵滞留于输卵管,可能是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因素之一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组织内(胎盘、胎膜、子宫下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变化和过期妊娠的关系。方法:对过期妊娠(41,3/7~42,2/7周)择期剖宫产10例(实验组),并与足月妊娠(38~40周,宫颈评分7分以上)择期剖宫产10例相对照(对照组)。分别在术中取胎盘、胎膜、子宫下段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含量。结果:①过期妊娠胎盘内ER含量代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6. 相似文献
6.
雌,孕激素受体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6例胆囊癌及3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R、P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6例胆囊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1%(18/46)笔36.9%(17/46);3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R、P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3%(4/30)和10.0%(3/30),癌与炎性病变之间有明显差异。高分化 相似文献
7.
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1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酶联雌二醇和酶联孕酮标记,观察ER、PgR的表达。结果显示,ER和PgR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核和胞浆内。ER阳性率为33.4%,PgR为27.8%,在Ⅰ、Ⅱ级移行细胞癌阳性率为35.7%,PgR为38.6%,ER和PgR在Ⅲ级癌细胞中阳性率为25%。本研究提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存在一定数量的ER和PgR,分化好的肿瘤细胞阳性率较高,而分化差的肿瘤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β3表达与体外受精/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因男方因素、不明原因不孕实施IVF/ICSI-ET的患者106例,根据其助孕结局分为未孕组46例、宫内孕组39例、异位妊娠组21例,测定IVF/ICSI-ET治疗前周期黄体期子宫内膜ER、PR、整合素β3的表达。结果宫内孕组整合素β3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最强,未孕组最弱;异位妊娠组和未孕组ER、PR表达强于宫内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常表达,可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可能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5例子宫肌瘤瘤体和非瘤肌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结果: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6.67%,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7.78%,非瘤肌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6.67%,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28.8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比激素水平更能确切反映激素的作用,子宫肌瘤的发病并非因血雌、孕激素水平的或高直接引起,而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况是内分泌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且和预后有关。我们分析了1996至2002年107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大小、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107例乳腺癌标本为手术切除病例,年龄26-85岁,平均52.2岁,均为常规石蜡切片,病理确诊后采用免疫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镜对妇科肿瘤细胞的ER、PR含量观察,结果提示:(1)子宫肌瘤患者的宫内膜上皮细胞内的ER++--+++,PR+-++;肌瘤细胞内的ER+-++,PR+,表明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在月经的前半期为最快。孕激素疗法,可作为防止肌瘤生长的手段之一;(2)肿瘤分化程度越高,瘤细胞内的PR含量也高,预后较好,否则相把握心爱以体含量的高低,可作为肿瘤患者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表达.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59.5%和54.8%,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95.2%患者甲状腺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呈阳性;女性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微小癌中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妊娠1 d、4 d、5 d、6 d的小鼠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的核膜、核仁及细胞质中,ER于妊娠1 d表达最强,妊娠4 d最弱,妊娠5 d、6 d表达又逐渐增强;PR于妊娠1 d表达较弱,妊娠4 d表达最弱,妊娠5 d表达增强,妊娠6 d表达明显增强。结论:ER、PR蛋白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15.
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妇科肿瘤标本分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组(实验组)、卵巢浆液性腺癌组(对照组1)、子宫内膜腺癌组(对照组2),应用抗雌孕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法).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在卵巢颗粒细胞瘤,ER表达为阳性者,PR表达也多为阳性.原发肿瘤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复发肿瘤.ER、PR表达同时阳性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10年生存率高.结论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性索间质类肿瘤ER.PR的表达与临床期别、肿瘤复发有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在黄体功能不足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体功能不足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眭:对月经周期分泌早期行子宫内膜诊刮经病理证实为黄体功能不足的45例受试患者,按服药前后分为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ER、PR水平。结果:治疗前组的子宫内膜P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组,(P〈0.05);而治疗前组的子宫内膜ER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黄体功能性不足与子宫内膜局部PR含量不足有关,补充外源性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PR水平升高,能达到治疗的作用。(2)子宫内膜的PR可能做为黄体功能性不育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测定105例大肠癌癌组织ER、PR表达情况和预后之间关系。结果发现大肠癌ER、PR阳性率分别为34.3%(36/105)和21.0%(22/105)。大肠癌ER、PRR性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PR(+)和ER(+)PR(-)者(95.5%.90.9%,86.4%:100.0%,78.6%,71.4%)的一、三、五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ER(一)PR(-)者(71.0%,44.9%,37.7%)(P<0.05)。本实验证实大肠癌可能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对其激素受体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预后和选择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受体 (ER)和孕酮受体 (PR)的测定在乳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指导和疾病予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与理论和实际意义。甲状腺癌中ER、PR的表达研究极少 ,而甲状腺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提示甲状腺癌可能是激素依赖性肿瘤 ,作者对 38例甲状腺癌进行ER、PR检测并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 我院自 1994年以来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标本 38例 ,依WHO组织学分类 :乳头状癌 2 0例 ;滤泡状癌 15例 ,髓样癌 2例 ,未分化癌 1例。年龄 15~ 70岁 ,平均 38.5岁。其中女性 2 7例 ,男性 11例 ,女 :男 =2 .5 :1。1.2 免疫组化染… 相似文献
19.
20.
宋化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9,11(3):1-3
目的为了探讨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了557例各种类型的胃癌标本,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的预后与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所获数据均经X^2检验;结果胃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与性别、年龄、部位、淋巴结转移,经统计学处理P均<0.01。三年内死亡与存活三年以上ER、PR阳性率比较(P<0.01);结论胃癌标本中ER、PR出现越早,水平越高,恶性程度亦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