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出气中1,2-二氯乙烷含量测定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二氯乙烷(以下简称DCE)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芳香气味,工业上用作溶剂,熔点-36℃,易挥发。近年来屡见其中毒病例报告,患者呼出气有芳香气味。动物实验表明,吸入DCE蒸气后,可从呼出气中测出原形物质。最近我们对接触工人进行了呼出气中DCE含量测定,探讨该测定的意义。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二氯乙烷是一种卤代烃类化合物,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该物质产量高、毒性大、应用范围广,接触人数多,引起中毒的通常为1,2-二氯乙烷(简称DCE)[1]。国内学者陈红红通过对染毒大鼠的尿样预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初步探讨硫代双乙酸二甲酯作为接触DCE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2]。在项目组前期研究中,通过比较暴露在DCE环境中作业的工人与明确不接触DCE的作  相似文献   

3.
血中三硝基甲苯及代谢物的测定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硝基甲苯(TNT)为氧化应激毒物~[1,2]。其毒作用范围很广。因此,测定职业接触TNT工人血中TNT及代谢产物,对中毒机理研究及生物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巳经建立的液相色谱分离、萃取和血样水解条件~[3],对现场接触和不接触TNT工人血中TNT及两种代谢产物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和2—氨基—4,-二硝基甲苯(2A)分别进行了测定,并获得了满意的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1,2—二氯乙烷的急性毒性及职业性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的分子式为 CH_2Cl—CH_2Cl,系二卤代烷类物质。分子量=98.96,熔点-36℃,沸点83.7℃,蒸气压(20℃)65mmHg,在空气中的爆炸限为6.2—15.9%。1,2—DCE 1ppm11mg/m~3,1mg/m~30.243ppm。1,2-DCE为无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与乙醚,具有芳香气味。工业上约有80%用于过氯乙烯塑料生产,10%用于生产其他化学物质,例如,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全氯乙烯烷、乙烯胺、农药及粘胶剂等,此外还用于汽油添加剂,萃取溶剂;谷物、挂毯、地毯的熏蒸剂以及金属祛污、油漆去垢,纺织品的清洁、矿石浮选、尼龙人造纤维合成。化桩品中已限制使用。 1,2—DCE的产量较高,1975年产量占化学产品的第16位。1978年美国估计年产量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接触者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期及时发现DCE接触者,预防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方法抽取接触1,2-二氯乙烷的作业工人和明确非1,2-二氯乙烷接触工人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尿液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的尿液样本中多出几种组分:硫代二乙酸二甲酯、2-甲硫基乙酸甲酯、磷酸三甲酯,暴露组的尿样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硫代二乙酸二甲酯、柠檬酸三甲酯信号强度较大。结论硫代二乙酸二甲酯可以作为1,2-二氯乙烷接触生物标志物的初筛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环己烷一向被认为是相对无毒的,并用它来代替苯。但近来在动物实验上所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有些学者认为是环己烷和环己醇所致。本文报告了鞋厂工人接触环己烷的研究结果。作者在工人生产环境呼吸带取59个环境空气样本和工人的59个呼气样本,以研究环境和呼气中环己烷浓度的关系。作者又检查了22名鞋厂工人呼气、血和尿的样本。呼气样本是在午饭后于停止工作后的第60、150和240分钟时采集,在第240分钟采集呼气样本的同时并采集尿和血的样本。以研究呼气中血中环己烷和尿环己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来,资料中常有用尿ALA含量作为反映铅作业工人接触铅程度的指标。为探讨这一指标的实用价值,我们于工1971年年底开始对铅作业工人进行了尿ALA测定;同时还进行了接触其他毒物的工人和少数内科病人的尿ALA测定;并探讨了尿ALA、尿铅和尿粪卟啉间的关系。检查对象与测定方法检查对象选自工厂现正从事接触铅作业者,取工人上班时的第一次尿,以聚乙烯塑料瓶盛装,于采集尿样后2~3小时内进行测定,并选一定数量的不接触毒物的健康人作对照。  相似文献   

8.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3):183-186
目的通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吸入风险模型评估制鞋企业职业危害,探索其致癌效应和积累效应。方法选取浙江省制鞋企业4家,利用美国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4家企业的致癌物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果按公式RiskT=∑Riski进行求和。结果4家制鞋企业刷胶岗位苯和1,2-二氯乙烷积累癌症风险值分别是:(194.8~207.2)×10-6,(616.2~632.2)×10-6,(1 507.8~1 527.5)×10-6,(199.7~224.3)×10-6,刷胶岗位各工序工人接触苯和二氯乙烷Risk值均大于10-6,有些甚至是成倍增加,二氯乙烷致癌风险较高。4家制鞋企业胶合岗位接触苯和1,2-二氯乙烷积累癌症风险值分别是:(572.2~577.8)×10-6,(2 603.7~2 613.2)×10-6,(607.8~627.5)×10-6,(197.8~217.5)×10-6,4家制鞋企业的胶合岗位工人同时接触苯和1,2-二氯乙烷的积累癌症∑Risk值远大于10-6,成百上千倍增加。结论 4家制鞋企业各岗位工人在其一生中均存在得白血病和血管肉瘤的风险,二氯乙烷致癌风险较高,而且这4家制鞋企业的刷胶和胶合岗位工人积累癌症风险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萘代谢产物的白蛋白加合物作为焦炉工接触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某焦化厂28名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组)和22名对照个体(对照组),工人在连续工作4d的班后采集静脉血和尿样,并使用调查表收集个人信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方法测定血浆中白蛋白加合物。结果在接触组及对照组中均检测出1,2萘醌及1,4萘醌与白蛋白的加合物(1,2NPQAlb和1,4NPQAlb)。接触组1,2NPQAlb水平(766pmol/g)高于对照组(449p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NPQAlb水平在接触组(486pmol/g)和对照组(442pmol/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触组1,2NPQAlb水平(766pmol/g)高于1,4NPQAlb(486pmol/g),差异有显著性。尿中萘、1萘酚、2萘酚及1羟基芘浓度与1,2NPQAlb水平间呈显著相关性,而与1,4NPQAlb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1,2NPQAlb可有效地反映个体中长期暴露于气态多环芳烃的内剂量水平,有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焦炉工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氟的职业性接触不断增加,迫切要求加强对这些工人的健康管理,并研究进行健康管理的特异指标,以作为积极的预防手段。作者从这点着眼,进行尿、血清氟含量的测定。为了阐明该项测定的意义,在了解非接触氟的一般工人尿、血清氟含量情况和接触容许浓度与较低浓度的氟化氢而引起的尿、血清氟含量变化的同时,并观察了样品采集时间和摄取含氟食物所带来的影响。作者选择了某电子工厂250名接触氢氟酸的工人为观察对象,以1,600名不接触氟的工人作为对照,年龄在15~59岁。样品测定分析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并用电位记录器进行。结果表明,非接触氟的正常人尿、血清中  相似文献   

11.
芘的代谢产物1-羟基芘被认为是多环芳烃(PAH)内剂量的很有希望的生物监测指标。作者以此指标对焦炉工人接触PAH的内剂量和外剂量进行了研究。连续三天采集56名早班焦炉工人个体空气颗粒物样品,同时采集工人班前、班末尿。以44名热轧厂工人为对照组,收集其班末尿。第三个工作班结束后取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静脉血。空气样品经提取、净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尿样中1-羟基芘经酶水解、柱净化后用HPLC测定。血浆经Sep-Pak C_(18)小柱净化后,用HPLC测定1-羟基芘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作业工人二硫化碳接触与尿中 5 -羟基吲哚酸 (5 -HIAA)浓度的关系。方法 选某化纤厂接触高浓度二硫化碳工人 2 2人 ,低浓度接触工人 2 3人为对象 ,采用比色测定法 ,定量工人尿中 5 -HIAA。结果 高浓度、低浓度二硫化碳接触组工人尿 5 -HIAA含量均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测定接触二硫化碳工人尿中5 -HIAA含量可作为接触二硫化碳工人健康评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102名接触皮毛粉尘退休工人的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02名长期接触皮毛粉尘男女退休工人(观察组)与58名不接触粉尘、毒物的工人(对照组),进行了肺功能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_1.0)、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的流速((?)_(50))、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的流速((?)_(25))等指标实测值/预计值(%)明显降低,肺功能异常率显著升高,提示,长期接触皮毛粉尘可导致工人肺功能的慢性损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佳持(湘潭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报道:为了探讨湘潭地区健康人群发砷正常值范围,对湘潭地区正常人群抽样进行了发砷含量的测定。测定对象为本地区常住人口,无砷接触史的工人、学生、行政干部等112名,其中男性88人(占78.6%);女性24人(占21.4%)。发砷测定采用“DDC—Ag盐法”。测定结果:湘潭地区112名发砷含量分布见附表,112名发砷呈对数正态分布。老(51~62岁)、中(26~50岁)、青(16~25岁)年龄组,经方差分析,组与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一组有过DDT接触史的工人血液中DDT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测定结果。血液中大部分DDT是以DDE形成存在的。血液中的DDT含量与年龄及接触时间的回归曲线证明,血液中的DDT含量与年龄和接触时间有关。方法:以用农药杀蚊蝇的64名男性工人为实验对象,平均年龄为37.2岁(21岁~60岁),平均接触农药时间为6.1年(1~22年);以同一地区的无接触史的27名健康工人做为对照组,年龄在40~60岁之间。采集血样,用  相似文献   

16.
电镀行业在我省分布较广,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以鼻部损害为主,且主要与接触铬酸盐电镀液有关[1,2]。铬鼻病已被国家列为职业病[3]。为了进一步了解正常人尿铬含量与镀铝工人尿铬含量的区别,以及职业性接触与患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正常人尿铬、镀铬工人尿铬及车间空气中铬含量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测定对象1.1接触组镀铬工人124名,其中男91名,女33名。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0岁。作业工龄1~28年,平均工龄7年。对照组选择未接触铬的健康人员,包括干部和工人共41名。其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己烷接触工人外周血红细胞血影蛋白(Spectrin,Sp)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其作为反应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以广东省某市某精密玻璃企业8名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检测工作场所空气和工作物料中有毒物质的浓度,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工人外周血红细胞Sp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己烷接触工人所在的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 average,TWA)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采集的8个物料中有4个物料正己烷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在0.3%~13.9%之间。4名正己烷接触工人中,有3名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神经源性损伤,诊断为重度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4名办公室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均未检测出正己烷及其同系物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体检均未有异常发现。4名正己烷接触工人的外周血红细胞Sp蛋白含量低于办公室工人(P0.05),且有2例正己烷中毒工人Sp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正己烷中毒工人外周血红细胞中S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提示Sp蛋白可作为反应正己烷所致神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报道:对重庆地区121例正常人进行了尿δ—ALA测定。对象:工人,干部,医务工作者。采用正常人尿,无铅接触史,肝、肾无异常者,男性66人,女性55人。年龄18—60岁。收集晨尿及一次性尿,尿样收到后立即测定。采用乙酸乙酯法。本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4%,93.2%,ALA含量在0—8μg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灵敏度为0.1μg/2ml。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对海宁市三家荧光灯管厂空气汞及工人尿、发汞作了调查,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对照组:本市灯泡行业车间无汞污染、无汞接触史工人。观察组:甲(市办)乙(镇办)丙(村办)三厂车间空气受到不同程度汞污染,有汞接触史工人。样品测定:空气汞用硫酸—高锰酸钾吸收,经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尿汞为采集一次性晨尿经硫酸—高锰酸钾45℃消化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发汞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接触苯对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某石油化工厂163名接触苯的作业工人(接触组)和42名不接触苯的工人(对照组)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测定血清IgG、IgM、IgA的含量。结果显示,高浓度苯接触组血清Ig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接触苯对作业工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