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彦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7,16(3):160-161
观察C5a,PMA,A23187,LPS对PBMC IL-8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减轻C5a致病作用的途径创造条件。方法:用rhC5a,PMA,A23187,LPS诱导PBMC,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8。结果。PBMC经rhC5a,PMA,A23187和LPS诱导后IL-8分泌水平较对照组增高。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甙对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5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Ⅱ)对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5的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PBMCs,用ELISA法检测在不同TⅡ浓度干预下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5的浓度。结果:TⅡ在小于5mg·L1时对IL-5的产生即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TⅡ的浓度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在0.625mg·L1时可使IL-5的产生减少12.1%,在5mg·L1时可使IL-5的产生减少76.8%,与10-6mol·L1的地塞米松相似。结论:TⅡ在无细胞毒作用的浓度下,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PBMCs产生IL-5。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rhC5a诱导后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及其特点。方法 :将PBMC与rhC5a置体积分数为 0 .0 5的CO2 中 37℃孵育 ,按一定时间间隔收集细胞 ,然后测定PKC活性。结果 :PBMC经rhC5a诱导后PKC活性呈双峰型增高。结论 :C5a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与PK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rhC5a诱导后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将PBMC与rhC5a置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37℃孵育,按一定时间间隔收集细胞,然后测定PKC活性。结果:PBMC经rhC5a诱导后PKC活性呈双峰型增高。结论:C5a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与PK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结核杆菌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在结核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检测结核病患者PBMC中结核杆菌DNA(TB DNA)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系统同步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经植物血凝素 (PHA)诱导前后膜白介素 2受体 (mIL 2R)水平。结果 :结核病患者T细胞亚群及mIL 2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0 .0 5~P <0 .0 1)。其中PBMC内TB DNA(+)组与TB DNA(- )组相比 ,CD3+ 、CD4+ 百分率及CD4+ /CD8+ 比值降低 ,CD8+ 百分率增高 (P <0 .0 5 ) ;PHA诱导前后mIL 2R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均低下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结核病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结核杆菌感染PBMC后可加重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抑制其mIL 2R表达。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白血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IL-8及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受体(IL-8R)基因mRNA在小儿急性白血病(CAL)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CAL的外周血做IL-8及IL-8mRNA检测。结果:CAL IL-8及IL-8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初发CAL IL-8mRNA78.13%;化疗后CAL mRNA31.58%表达。初发CAL IL-8RmRNA84.36%表达;化疗后mRNA36.84%表达。结论:IL-8及IL-8R基因mRNA在CAL的初发中有明显表达,在化疗后表达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及IL-6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及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重症肌无力 (MG)病人发病的关系。②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和ELISA法 ,检测 34例MG病人及 2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乙酰胆碱受体 (AchR)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 β、IL 6水平。 ③结果 MG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 β、IL 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t=2 .0 1、2 .18,P <0 .0 5 ) ;且TGF β水平与病程有关 (F =3.32 ,q =3.82 ,P <0 .0 5 )。 ④结论MG病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 ,TGF β及IL 6参与了MG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法对33例肺癌和28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能力的研究显示:肺癌患者PBMC分泌sIL-2R能力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但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之间,PBMC分泌SIL-2R能力无差别,三者分别较显著增高(P〈0.01)。在肺癌Ⅰ、Ⅱ、Ⅲ、Ⅳ期之间,PBMC分泌SIL-2R能力亦显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免疫活性物质卡介苗基因组DNA(BCG-DNA)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FN-γ和IL-4产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哮喘患者PBMC,分别加入BCG-DNA、地塞米松刺激培养,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及IL-4含量,RT-PCR检测PBMC IFN-γ mRNA及IL-4 mRNA的表达量,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地塞米松在体外对哮喘患者PBMC产生的IFN-γ mRNA和蛋白、IL-4 mRNA和蛋白均有抑制作用;BCG-DNA抑制哮喘患者PBMC IL-4 mRNA和蛋白的分泌,而促进IFN-γ mRNA和蛋白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在体外对PBMC无毒性.结论:BCG-DNA不仅具有和地塞米松相同的下调IL-4表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地塞米松所没有的诱导IFN-γ表达的作用,利于纠正哮喘患者体内存在的Th1/Th2比例失衡状态,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不同种类的血清,培养7天后用CD83M cAb标记DCs,SP法检测纯度,比较各组DCs的数量。此外,MTT法检测DCs激发T细胞增殖。结果贴壁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七天后,获得高纯度的能强烈激发T细胞的DCs,而且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结论用GM-CSF及IL-4可诱导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生成DCs,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健康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凋亡的影响。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后,用Dil-acLDL和FITC-UEA-1双染色鉴定为内皮祖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将所获取的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20mU/L胰岛素干预组较对照组的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mU/L及2000mU/L胰岛素干预组较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00mU/L胰岛素干预组的凋亡率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可增加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影响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大鼠颅脑损伤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颅脑损伤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备大鼠颅脑损伤模型(颅脑损伤组)。并以正常大鼠作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损伤后1d、5d、10d采血,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介素浓度。结果颅脑损伤组大鼠白细胞介素2在3个时间点均显高于对照组。而颅脑损伤组白细胞介素8浓度在颅脑损伤后1d、10d时显高于对照组。而到5d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后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的浓度变化提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的浓度与颅脑损伤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雷公藤单体T_4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雷公藤单体T_4对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将PBMC与不同剂量的T_4(10、20、30和40ng/ml)在PHA刺激或不刺激下共同孵育72h,用MTT比色法测定发现,T_4可显著抑制正常人经PHA刺激或不刺激的PBMC增殖;对经PHA刺激的RA患者的PBMC增殖亦有抑制作用,刺激的RA患者的PBMC增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提示T_4通过抑制PBMC增殖可能用于RA的治疗。其对RA患者PBMC增殖的双向作用的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状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地高辛标记 HCV探针作原位杂交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作免疫组化三项技术 ,检测血清和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 抗原。结果显示 RT- PCR检测的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除去 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者 ,余16例中有 14例 (87.5 % )血清 HCV RNA阳性 ,2例血清 HCV RNA阴性者的 PBMC- HCV RNA阳性。对 RT- PCR检测的 9例 PBMC- HCV RNA阳性患者 ,进一步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PBMC中的 HCV RNA和HCV NS5 抗原。显示这几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抗原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HCV NS5 抗原还分布于胞膜上。证实 HCV可以感染 PBMC,并在其中复制 ,复制部位在胞浆。 相似文献
17.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后经PHA或(和)ConA刺激的促诱生组IL-6效价,结果比无CMP的PHA或(和)ConA刺激的常规诱生组高0.5~0.8倍(p<0.01),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IL-6效果最佳(p<0.01);而且可达生物制剂的药用标准,经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1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B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mB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vs0.251±0.050,P〈0.001;0.638±0.084vs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vs3.24±0.57,P〈0.001;5.79±0.91vs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重组的恒河猴IL-4与变异IL-4在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方面功能的异同。【方法】 利用葡聚糖-泛影葡胺梯度离心法分离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阴性筛选非CD3+细胞,随后贴壁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技术确定筛选结果。将所分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IL-4+GM-CSF组和vIL-4+GM-CSF组进行体外培养,收集细胞并表面染色CD14、CD1a、CD11c和CD83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利用三步分离的方法得到了纯度达90%的未激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后的细胞进行流式分析,结果提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L-4+GM-CSF组和vIL-4+GM-CSF组细胞的CD14表达明显下降,而CD1a、CD11c和CD83表达明显上调,两实验组间无差别。【结论】 与IL-4相同,vIL-4亦能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转化为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20.
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在人外周血中有效地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鉴定其表面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6孔板上贴壁2h,然后吸去悬浮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群体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组合,刺激树突状细胞(DC)增殖,分化。用标有荧光素的单抗标记培养细胞,在激光共聚共焦显微镜下拍摄标记有荧光素的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所培养的细胞。结果:该细胞直径在10-20μm,培养14天后,CD1a^ 48%,CD83^ 97%,CD40^ 33%,人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 95%,CD80^ 98%,CD86^ 93%,CD83是DC的成熟标记。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诱导和培养DC的方法,对于乳腺癌患者还可通过动员等措施进一步提高DC的分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