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淋巴积水的病因机制可能涉及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创伤等.我们研究梅尼埃病60例,发现创伤性内淋巴积水2例.例1,33岁,女性,左耳乳突区受拳击伤后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鸣、耳聋、耳胀1年.临床检查提示左耳内淋巴积水.左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8mg眩晕治愈.例2,45岁,女性.左颞骨骨折后间发眩晕及耳鸣3年.临床特征指向内淋巴积水.创伤性内淋巴积水是一个疾病实体.颞骨创伤损害内淋巴系统,导致迟发性内淋巴积水.详细的病史、全面的耳神经学及放射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2.
激素治疗突发性聋1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患者12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突发性聋患者122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7例;年龄14—78岁;病程2h至60d。左耳65例,右耳55例,双耳2例。伴耳鸣104例,眩晕45例,耳胀满感18例。伴糖尿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1例,高血脂症12例,三者均有,共6例。所有患者均行听力学、实验室、内听道CT扫描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3.
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左耳听力下降3年于2010年9月16日就诊于我科.患者诉自幼有左耳反复流脓史,当时未进行正规治疗,流脓自止.近3年来左耳听力明显下降,无流脓,无耳鸣、耳胀闷感,无耳出血,无头晕、头痛,无眩晕、恶心、呕吐等.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自Ménière(1861年)首次报道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至今已近150年,虽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相关研究,但在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有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迄今为止对本病的共识包括以下3个方面。(1)MD是一种特发性的内耳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及耳胀满感等;基本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2)MD病因尚不确定,各种导致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的因素均有可能促成内淋巴积水。  相似文献   

5.
外耳道胆脂瘤为耳科常见病,治疗方法不当,可伤及鼓膜和外耳道,致鼓膜穿孔或外耳道狭窄.我科在耳内镜辅助下清除外耳道胆脂瘤62例(70耳),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3年2月~ 2008年12月,我科诊治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62例(70耳),其中男性25例、女性37例;左侧41耳、右侧29耳.男性3例、女性5例为双耳发病.均有耳内堵塞感及耳鸣史;其中42例有偏头痛、耳痛及外耳道臭味分泌物史;12例有耵聍取出史.对有慢性中耳炎史和疑有鼓室及邻近乳突胆脂瘤患者常规行颞骨薄层螺旋CT扫描,排除鼓室及乳突胆脂瘤.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团块堵塞,其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质包裹,质硬,痛(+).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病理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6.
内淋巴囊肿瘤(ELS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内淋巴囊或内淋巴管的低级别神经外胚层肿瘤,生长缓慢,呈浸润性破坏颞骨,可累及内耳、面神经、颈静脉孔甚至颅内,导致听力下降、眩晕、耳鸣、面瘫等。ELST可散发或是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综合征)的一部分,其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式根据肿瘤的临床分级而定。术前常规进行电测听、颞骨高分辨率CT、颞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内耳MRI造影检查,累及血管者术前还应行磁共振动/静脉成像。疑似VHL综合征的患者术前应行基因检测、眼底及腹部超声检查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ELST有局部复发的可能,因此术后应定期随访。本文结合我们诊治ELST的临床经验,介绍ELST的诊断、临床分级、术式选择及预后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觉性耳鸣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科接诊的33例体觉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位患者行纯音听阈测定.结果 33例体觉性耳鸣患者均有耳鸣伴眩晕,部分患者有耳闷胀感、颈肩痛、面部及下颌痛、头颈部肌肉痉挛及头痛等表现.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头颈部创伤病史等因素是体觉性耳鸣的诱发因素.患耳纯音听阈测定与健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觉性耳鸣有较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对听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豚鼠的内淋巴积水模型,并研究别嘌呤醇对豚鼠内淋巴积水耳蜗的影响.方法采用右侧枕后硬脑膜外进路微创内淋巴囊联合醛固酮腹腔注射制备豚鼠内淋巴积水模型,观察药物别嘌呤醇对豚鼠耳蜗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耳与正常耳比较耳蜗积水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BR反应阈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耳和预防耳比较耳蜗积水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BR反应阈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内淋巴积水可以通过右侧枕后硬脑膜外进路微创内淋巴囊联合醛固酮腹腔注射来成功制备.别嘌呤醇在预防和治疗实验型内淋巴积水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听觉脑干电反应的阈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84~85)  相似文献   

9.
耳廓断离伤患者如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才能保住耳廓,故临床医师均应高度重视,积极抢救治疗。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文收治18例(19耳)耳廓断离伤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4—53岁。车祸伤9例,咬伤2例,挤压伤1例(2耳),钝器伤6例;左耳断离13耳,右耳断离6耳。与头颅皮蒂相连12耳,完全断离7耳。损伤时间最短25min,最长9h。其中1例(1耳)伴有颞骨骨折并脑脊液耳漏,1例(1耳)伴有脑出血,2例(2耳)有呼吸困难,3例(3耳)伴有四肢骨折及全身不同程度的皮肤裂伤,5例(6耳)鼻骨骨折及鼻窦骨折,6例(6耳)单纯性断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骨内先天性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5 例青少年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5例均无耳流脓和头外伤史,鼓膜完整,颞骨气化良好.听力检查为传导聋或混合聋.2 例伴面神经麻痹,1 例伴眩晕.结果根据病变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胆脂瘤:经鼓室 1 例,经乳突-鼓室 3 例;经乳突-迷路 1 例.术中发现 2 例伴中耳先天性畸形.3 例行鼓室成形术.2 例面瘫者分别于术后 1~4 个月恢复.结论本病早期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对鼓膜完整、进行性听力下降的传导聋伴/或不伴面神经麻痹者要高度怀疑此病.颞骨高分辨 CT 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5岁。左耳听力下降2年,张口时左颞颌关节处轻微疼痛,无耳流脓及头痛史。门诊检查发现左外耳道前壁骨部半球形隆起,触之质硬,左颞颌关节及乳突处压痛。CT提示:左侧中耳癌侵犯外耳及颞骨可能;MRI提示:左颞骨、颧骨、颞颌关节及乳突部可见骨质信号,病灶边缘清晰,左颞叶推移,诊断为左颞骨肿瘤。全身麻醉下行左乳突根治术及颞骨部分切除术。术中见乳突蜂房内黏膜增厚,鼓窦内大量肉芽组织,上鼓室破坏至颅中窝,大量酱红色肉芽组织与硬脑膜粘连,颧弓内侧壁、上壁、后壁破坏,鼓室内充满肉芽新生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淋巴积水模型动物前庭及耳蜗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20只健康豚鼠行右侧内淋巴囊切除及部分内淋巴管阻塞以建立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系统观察手术前后豚鼠行为学、眼震电图(ENG),听觉脑干电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变化,最终以形态学方法确认内淋巴积水形成.结果术后未出现前庭功能紊乱的行为学征象,术后第25天、45天、75天时曾出现不对称性眼震反应.术后第15天术耳ABR反应阈值轻度升高,之后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90天之后阈值基本趋于稳定不再有较大的变化.术耳DPOAE反应幅值于术后15天开始下降,以后逐渐降低,90天之后大部分豚鼠DPOAE不能引出.病理切片示前庭膜明显膨隆,以第三、四回为重.结论内淋巴囊切除及部分内淋巴管阻塞方法建立的内淋巴积水模型动物,前庭及耳蜗功能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术后90天功能趋于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例1,男,7岁.因左耳流脓一个月,每日耳内吹入他人自配"消炎粉"一次,半个月后,左耳流脓减少,耳后红肿隆起,曾予耳后切开排脓2个月后,患儿出现面瘫、头痛、发热、呕吐,急送我院.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5岁.因右耳聋、耳内流水10年余于2001年2月来我院就诊.检查:患者颈短发际低,右耳廓外形正常,外耳道通畅无狭窄,鼓膜完整而混浊肥厚,鼓膜穿刺抽得水样液体,左耳检查未见异常.电测听示右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示右内耳畸形;颈椎侧位X线片示颈椎融为两大块,中间夹附一个不全椎体,胸椎上段侧曲,并见一个不全胸椎;鼓膜穿刺液实验室检查为脑脊液.诊断为克-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8例(18耳)并发迷路瘘管的慢性中耳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有眩晕发作史10例(55.6%).在薄层水平+冠状位CT扫描的10例患者中,有9例(90%)术前诊断有瘘管.术前并发面瘫1例.所有患者均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中均对瘘口处的病变组织进行清理,然后用筋膜覆盖瘘口,再填骨粉加固,筋膜外覆.结果除术前1例和术后1例因耳廓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致全聋外,其余16例术后骨导好转2例、下降3例、无明显变化11例.术后14例出现眩晕,随访3个月内,13例眩晕消失或改善,1例半年后好转.合并面瘫者,术后3个月恢复,无新增面瘫病例.结论 中耳炎乳突手术中应重视迷路瘘管存在的可能性,颞骨薄层水平+冠状位CT扫描在术前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术中及术后预防细菌感染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本期起,将讨论耳与颞骨MRI的正常影像学结构.MRI是在软组织的显影方面明显优于CT.颞骨的组织主要以骨质为主,一般情况下,颞骨CT检查可以显示颞骨的大部分组织结构,对耳畸形、慢性炎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颞骨内的内耳、面神经,颞骨周围的脑组织,颞骨外的神经肌肉组织只有借助MRI的显影才能得到清晰的显示.对颞骨肿瘤、颞骨相关的侧颅底肿瘤,主要依靠MRI观察其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耳内镜下清理乳突手术后开放的长期感染术腔21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2年1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各类乳突根治及改良根治手术后术腔长期感染患者21例(21耳),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5~74岁;病程1.5 ~3个月,平均1.7个月.全部患者经使用抗生素,外耳道仍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21耳在手术后1~2个月内发生术腔感染,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耳痛、反复耳流脓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患者1 女性,45岁.因右耳红肿、疼痛,伴耳鸣及听力下降就诊.外耳道和耳垂未受累,鼓膜无明显充血及内陷,无外伤及耳部手术史,2006年9月单纯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 d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不久左耳也出现红肿、疼痛等类似症状,予头孢类抗生素加强的松10 mg后,第2天症状明显减轻,3 d后症状消失,但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病例1:患儿,女,7岁,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年伴夜盲1年余.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弱视训练近1年,视力无明显提高.患儿自幼患“左侧神经性耳聋”,已配助听器.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3,散瞳验光:右眼:+1.00DC×90.=0.3,左眼:+1.00DC×90°=0.3.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6mmHg.双眼外眼正常、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余屈光间质清晰.眼底像:双眼后极部网膜呈金箔样反光,视盘颜色淡,C/D=0.3,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存在,周边视网膜散在椒盐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狭窄(图1、2).F-ERG:无波.听力检查:纯音检测为左耳骨、气导听阈均无反应;声阻抗检测左耳鼓室功能曲线图形均为A型,镫骨肌反射左耳未引出;耳声发射检测左耳TEOAE及DPOAE均未通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左耳97dBnHL clik诱发均无波.颞骨CT检查:外耳道、中耳、内耳形态无异常.余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诊断:Usher综合症Ⅱ型.  相似文献   

20.
内耳藏在颞骨岩部内,以耳囊(otic capsule)为壁(见图7),可分为耳迷路(otic labyrinth)和耳周迷路(periotic labyrinth)。耳迷路又称膜迷路,是1条连续的衬有上皮的管道和腔隙,内含名为内淋巴(endolymph)的耳液(otic fluid)。耳周迷路为耳迷路外周的骨囊,又称耳囊或骨迷路,内含名为外淋巴(perilymph)的耳周液(periotic flu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