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对兔下腔静脉血栓、病变血管内皮及出血风险性的实验研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2只建立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组(A组)、尿激酶联合肝素组(B组)、蕲蛇酶联合肝素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在血栓形成3 d后给药,分别在用药后的第3、7、10天,通过静脉彩超及病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级评估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尿激酶、肝素及其联合治疗急性大鼠下腔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后不同时相静脉血栓与血管粘附特性的变化.方法:SD大鼠140只,10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治疗A组、尿激酶治疗B组、联合治疗C组各35只;另35只为假手术组(sham,SH).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4、7、14、28 d获取目标血管,光镜观察血栓的结构演变与机化、内膜增生程度,检测静脉壁平滑肌胶原沉积量.以及力学测量管壁血栓附着力.结果:A组内膜增生最严重.栓后1、4 d,B、C组血栓附着力分别较A组低(P<0.01).结论:尿激酶加肝素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能有效地保护内皮层完整,减轻血管内膜增生,但在溶栓抗凝联合治疗急性血栓后残余附壁血栓粘附力相对较低,不建议早期运动加压.  相似文献   

3.
Yang B  Zhao QH  Zh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506-2510
目的 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对循环内皮细胞及受损内皮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65只,13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肝索治疗A组、尿激酶治疗B组、联合治疗C组各45只;另30只为假手术组(sham,SH)。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3、7、14、28天获取日标血管,扫描电镜评估局部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以及力学测量管壁血栓附着力,术后28 d测定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及黏附能力。结果 栓后1、3d,B、C组血栓附着力分别较A组低(P<0.01);7d时C组血栓基本消融;28 d时C组内皮损伤较A、B组轻(P<0.05)而A、B、C、SH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6.3±2.2) ×106、(4.76 ±3.1)×106、(1.9±0.8)×106、(0.91±0.3)×106]依次降低,(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PC数量(18.9 ±5.33、37.4±6.0、55.4±8.0、64.1±3.2)与CEPC黏附能力(9.6±2.9、17.5±3.2、22.1±4.4、28.3±2.0)依次增高,(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受损,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早期溶栓抗凝联合治疗能使局部血栓基本消融,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提高CEPC数量及功能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但在急性血栓形成早期,联合治疗使得残余附壁血栓黏附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血栓消融术后犬股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 (Amplatzthrombectomydevice ,ATD )、溶栓 (thrombolysis,TL)及外科取栓(thrombectomy ,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 方法 :采用成年杂种犬 2 0只做成血栓模型 ,其中2只假手术 (sham ,SH)作对照组。ATD组经皮将 6 F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 10 0 0 0 0r/min行机械血栓消融。TL组经皮导管介入溶栓 ,以尿激酶 4 0 0 0u/min注入血栓中。TX组以 4 FFogarty导管顺行取栓一次。于一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皮层变化。结果 :一周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轻 ,内皮损伤分级主要为Ⅰ~Ⅱ级 ,而TX组为Ⅲ~Ⅳ级 (P <0 .0 5~P <0 .0 1)。结论 :ATD及TL具有同样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PTE)动脉血气、肺动脉压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肺栓塞组(Ⅱ组)、低分子肝素组(Ⅲ组)和长效重组链激酶组(Ⅳ组),每组各40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PTE模型,造模成功后,Ⅰ组和Ⅱ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Ⅲ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Ⅳ组静脉点滴r-SK-PEG结合物,连续给药7 d,给药后1、3、6 h和1、3、5 d进行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压力(R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测定.结果 Ⅳ组治疗后6h和1、3d的mPAP明显低于Ⅱ组(P<0.05),PaO2明显高于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 h、1 d的mPAP明显低于Ⅲ组(P<0.05),RVP明显低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 h和1、3、5 d的PaO2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 h的ET-1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1、3、5 d的MMP-9明显低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 h和1、3、5 d的NO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 h的NO明显高于Ⅲ组(P<0.05).结论 PTE采用r-SK-PEG结合物治疗,能更加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栓后静脉壁胶原增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动态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分为尿激酶组、未用药对照组以及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5、8、14天获取目标血管段,HE染色光镜观察静脉内膜增生程度;Masson胶原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静脉壁胶原沉积量;半定量RT-PCR检测静脉壁MMP-2、 MMP-9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2、 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血栓形成及消融过程中内膜持续增生,8 d时尿激酶组增生达到峰值,未用药对照组14 d时增生仍呈现高水平状态,较尿激酶组增生程度高(P<0.05);②栓后管壁中胶原总量增多,尿激酶组术后第8天其表达处高峰值但增生程度较未用药对照组低(P<0.01);③尿激酶组MMP-2、MMP-9较未用药对照组基因表达提前(P<0.01):尿激酶组MMP-2基因表达在术后第5天升高,第8天最高,伴MMP-2活性增强,14 d仍有活性;MMP-9的表达于术后第3天和第8天分别增强10倍和25倍;未用药对照组MMP-2基因表达在术后第8天升高,第14天最高,伴MMP-2活性增强;MMP-9的表达于术后第3天和第14天分别增强19倍和27倍,活性未见改变.结论 尿激酶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能使MMP-2、MMP-9基因表达提前并相应减轻内膜增生,减少胶原沉积,其中溶栓早期MMP-9表达增强,而在血栓消融后则由MMP-2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涛  王妍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6):516-517,522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尿激酶对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尿激酶)和对照组(肝素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行双侧颈动脉切开吻合术,吻合血管时,分别用尿激酶100IU/ml、肝素2.5 mg/μl和生理盐水冲洗血管断端.各组分别在术后24 h、72 h和7 d于吻合口处取材,扫描电镜观察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术后24 h尿激酶组、肝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内皮细胞的生长率分别为24%、31%和7.5%.尿激酶组/生理盐水组P<0.05,肝素组/生理盐水组P<0.05,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部应用尿激酶和肝素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早期修复,作用机制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评价早期肝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肝素组和假手术组.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集胰腺行普通病理检查并计数微血栓.结果 SAP诱发后12 h,SAP组大鼠的存活率显著低于肝素组和假手术组(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肝素组微血栓数、病理评分显著少于SAP组(P<0.05);血清淀粉酶、D-dimer、TNF-α以及IL-6检测结果也显示肝素组较SAP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早期肝素治疗能减轻胰腺病理损害,减少胰腺组织微血栓数量,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提高SAP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替罗非班组(28例),所有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替罗非班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观察2组患者冠脉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远端血流(TIMI)分级情况,并比较无再流、慢血流发生和术后的出血危险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为0级及TIMIⅠ~Ⅱ级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IMI Ⅲ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中3例发生急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3个月后有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架内再狭窄.替罗非班组术中1例发生慢血流,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无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诊PCI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心肌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10只,B组13只,C组10只.B,C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心肌肥厚模型.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4 h C组大鼠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灌胃,A、B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6周后检测大鼠心肌肥厚程度,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心肌组织明显肥厚(P<0.05),心肌组织HIF-1α、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心肌组织肥厚程度减低(P<0.05),心肌组织HIF-1α、VEGF表达无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延缓心肌肥厚的发展,此作用并未伴随HIF-1α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