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对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大鼠急性癫痫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谷氨酸(Glu)、IL-2受体(IL-2R)表达的影响,探讨免疫抑制剂抗痫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IL-2组)、C组(环孢素-A+IL-2组)、D组(糖皮质激素处理组),对大鼠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的含量及IL-2R的表达。结果A组无明显痫样发作;B组痫样发作程度达Ⅲ级;C组发作程度为Ⅰ级;D组无痫样发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注药后2h,B组的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IL-2R免疫反应较A组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C组与A组相比,Glu、IL-2R免疫反应无明显变化。D组与A组相比,Glu、IL-2R免疫反应减弱。结论IL-2具有致痫效应,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其机制与抑制Glu和IL-2R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IL-1β或IL-6致痫对大鼠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对大鼠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实验大鼠行侧脑室注射IL-1β或IL-6及经糖皮质激素(GC)预处理后再行侧脑室注射IL-1β或IL-6.观察其行为学的改变.检测脑内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IL-1β组、IL-6组癫痫发作程度达中度.GC+IL-1β组、GC+IL-6组和单纯GC组则无明显癫痫发作。IL-1β组、IL-6组大脑皮质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GC+IL-1β组、GC+IL-6组和单纯G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IL-1β或IL-6致病机制与脑内一氧化氮信号转导通路有关.GC具有明显抑制NOS表达的作用和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与脑内信号分子proteinkinase Acβ(PKAcβ)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IL-1β组、IL-6组、地塞米松组。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60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用SABC法显示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PKAcβ的免疫反应变化。结果 IL-1β组、IL-6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PKAcβ的免疫反应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大鼠呈抑制状态,且其脑内PKAcβ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IL-1β、IL-6的致痫活动中,PKAcβ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4.
朱晓琴  雷水生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3):145-146,14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能神经元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获得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神经细胞,然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β、IL-6,在作用12h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IL-1β、IL-6可引起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GABA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IL-1β、IL-6可能是通过促进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功能,抑制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而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从而促进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青霉素诱导SD大鼠癫痫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2和IL-6的含量,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阳性神经元的含量。结果Oxy组与青霉素模型组比较:血清中TNF-α、IL-2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内GAB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Gl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Oxy拮抗癫痫发作,机制可能与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GABA与Glu的水平,降低TNF-α、IL-2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槐定碱(Sophojridine,SRI)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槐定碱(47.83mg/kg)诱导大鼠癫痫,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TNF-α、IL-2和IL-6表达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Glu和GABA阳性神经元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2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Gl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α、IL-2、IL-6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病;Glu和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平衡紊乱可能是癫痫发病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2(IL-2)对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调节作用,将IL-1β和IL-2分别作用于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然后观察其对谷氨酸(Glu)和 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IL-1β(10~5u/L)作用于培养的神经元后,Glu免疫反应神经元增加(P<0.01),但不引起GABA免疫反应神经元数目的变化;而 IL-2(10~4 u/L)处理后,使Glu免疫反应神经元增加(P<0.05),使GABA免疫反应神经元急剧减少(P<0.01 )。以上结果提示,IL-1β和IL-2可能通过影响脑内Glu和GABA的代谢过程而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此研究结果也为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脑内IL-1β的影响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注射入正常SD大鼠侧脑室,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大脑皮质、海马区域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反应的变化及脑组织匀浆、脑脊液内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ACM组大鼠在注射ACM后30min出现癫痫行为,2h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CM作用后2h,IL-1β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增加(均P〈O.05),12h恢复正常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显示:ACM作用后2h大脑皮质、海马IL-1β含量均开始增加,4h达高峰(P〈0.05),脑脊液中IL-1β含量则在ACM作用后2h即达到高峰。结论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大鼠脑内IL-1β的表达,并导致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戊四氮致痫模型中,大鼠海马过量产生的H 2O 2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戊四氮致痫组,C组为H 2O 2酶处理+戊四氮致痫组.动物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情况;然后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海马H 2O 2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免疫反应性,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Caspase-3 mRNA水平.结果 A组大鼠无明显癫痫发作,B组大鼠有癫痫大发作达Ⅴ级,C组大鼠癫痫发作为Ⅱ~Ⅲ级.B组大鼠海马H 2O 2含量、Glu免疫反应性、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 P <0.05),C组海马H 2O 2、Glu免疫反应性、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均 P <0.05).结论 戊四氮诱发癫痫发作后,导致H 2O 2过量产生,其对海马神经元具有兴奋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与癫痫发病及其与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1 生理盐水对照组, 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2 戊四氮(PTZ) 组, PTZ 60mg/kg腹腔注射后2、4、8、12 h取脑, 每个时间点、每项检测各8 只。①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 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 显示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 含量的变化; ③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匀浆后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 表达的变化; ④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IL -1β、TNF -α含量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在注射PTZ 1~2 min后出现癫痫发作, 而对照组无癫痫发作; 注射PTZ 4 h后GFAP含量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GFAP表达明显增强(P<0 .05); 注射PTZ 2 h后cyclin D1 表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IL- 1β、TNF- α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的含量在注射PTZ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大鼠癫痫发作时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 胶质细胞增殖并合成和分泌IL -1β、TNF -α等细胞因子, 从而促进癫痫的发生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海马区NF-kB mRNA、IL-6 mRNA动态表达及地塞米松的抗痫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非用药组(P),用药组(D),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不同时间点(4、7、11、15d)海马区NF-kB mRNA、IL-6 mRNA进行检测,同时根据行为学和脑电图确定大鼠痫性发作。结果 用药组与非用药组NF-kB mRNA、IL-6 mRNA海马区表达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并于点燃前达到高峰;同时用药组较非用药组相同时间点表达减少(P〈0.05),且用药组点燃时大鼠痈性发作程度明显轻于非用药组,发作潜伏期也明显延长。结论 NF—kB、IL-6参与了癫痫发病的整个过程,地塞米松通过抑制海马区NF-kB mRNA、IL-6 mRNA表达起到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戊四氮(pen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mino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mino acid,GABA)在痫性发作后30 min内的含量变化,研究癫痫的终止机制。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当大鼠痫性发作达Ⅳ~Ⅴ级时,分别于发作时(立即)及发作后5、10、15、20、25、30 min处死大鼠,断头取海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Glu与GABA含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痫性发作达到Ⅳ~Ⅴ级时,0、5、10、15、20、25 min组海马组织Gl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之后开始下降,30 min组Glu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海马组织中GABA含量在5 min时显著增高(P < 0.05),随后开始下降,10 min时下降至最低,在15 min时再次缓慢升高,持续至25 min时达到高峰(P < 0.05),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痫性发作后Glu与GABA含量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Glu与GABA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是癫痫发作终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在海人藻酸(kainie acid,KA)致痫模型小鼠海马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C57/B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KA致痫组,KA致痫组再根据KA注射后3、6、12、24、72h各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观察KA注射后小鼠的痫性发作情况,并采用Real—timePCR检测在KA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海马IL-6和MIP-2的mRNA丰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L-6和MIP-2在海马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致痫模型组小鼠海马IL-6和MIP-2的mRNA水平在KA刺激3h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高峰(P〈0.01),72h开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KA刺激24h,海马CA3区IL-6和MIP-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癫痫小鼠海马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升高,引发中枢炎症反应,可能成为癫痫发病的重要机制之-。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致痫大鼠海马cAM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kukin-1β,IL-1β)致痫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均行侧脑室注射,A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谷氨酸钠;B组联合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的L-谷氨酸钠;C组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 ra)30 min后,再联合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的L-谷氨酸钠;D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均在注射完毕30 min后断头取海马组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组大鼠海马的cAMP含量.结果A、B两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cAM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D组(P<0.05),C组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较B组下降,并且与D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谷氨酸和IL-1β的协同致痫活动中,cAMP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6组,即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丙戊酸钠组(C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种剂量组(D组、E组、F组),除A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丙戊酸钠、柴胡总皂甙高、中、低剂量等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Glu、GABA免疫组化染色,从阳性细胞数、灰度值分析结果,并比较其比值的变化。结果 Glu结果显示,在海马CA1区B组Glu阳性细胞数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海马各区阳性细胞灰度值低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CA2区和DG区.B组阳性细胞数、灰度值与各组无显著性差异;GABA结果显示B组海马CA1、CA2、DG区的阳性细胞数与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海马CA1、CA2、DG区阳性细胞灰度值低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A1和CA2区,Glu与GABA阳性细胞数比值,B组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Glu与GABA阳性细胞灰度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本研究中戊四氮点燃大鼠的海马细胞内Glu和GABA表达升高,而且GABA升高显著,柴胡总皂甙可干预Glu和GABA的变化,使之趋于正常,这可能是柴胡总皂甙抗实验性癫痫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褪黑素(MT)、5-羟色胺(5-HT)对致痫大鼠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经MT预处理后致痫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与脑内NOS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变化。结果戊四氮(PTZ)组大鼠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TZ+MT组大鼠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组、PTZ+MT+MT拮抗剂Luz组大脑皮质内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5-HT具有明显的抑制大鼠大脑皮质NOS表达的作用和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17.
氧化苦参碱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茜  白洁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580-58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对青霉素(PEN)致痫大鼠大脑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PEN制备癫痫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腹腔内注射Oxy后癫痫大鼠海马Glu和GABA阳性细胞数目。结果腹腔注射Oxy的实验组癫痫大鼠海马Glu平均阳性细胞数低于未注射Oxy的模型组,而实验组GABA平均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Oxy抗癫痫作用机制与兴奋性神经递质Glu和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表达以及中药复方AAP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6组,复制戊四氮致痫大鼠模型;于致痫后12h、2d、5d、7d相应时间点取材,制备脑标本;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mGluR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GluR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及丙戊酸钠组比较,中药复方AAPl、AAPm、AAPs组海马CA3区mGluR1阳性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mGluR1表达增加,mGluR1可能在PTZ致大鼠癫痫发作中起作用;中药复方AAP可降低mGluR1表达,对癫痫大鼠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海人酸难治性癫痫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g·kg-1·d-1)、中(0.03+2.40/g·kg-1·d-1)、低剂量组(0.03+ 1.20/g·kg-1·d-1)、宁痫颗粒组(2.40/g· kg-1·d-1)和卡马西平组(0.03/g· kg-1·d-1),每组6只.采用海马CA3局部注射海人酸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二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d后成功制作难治性癫痫模型.各组分别灌胃2周后股动脉采血,收集各实验组大鼠血清,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法),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与卡马西平组比较,宁痫颗粒低剂量联合卡马西平组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宁痫颗粒中、高剂量组联合卡马西平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宁痫颗粒低、中、高剂量联合卡马西平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IL-1β、IL-6、TNF-α共同参与了免疫反应,其水平的变化间接反映了脑组织损伤程度.表明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比单用卡马西平疗效显著,说明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阻断癫痫发作,达到治疗癫痫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对大鼠脑电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分别行侧脑室注射IL-1β或IL-6,及经糖皮质激素(GC)预处理后再行侧脑室注射IL-1β或IL-6,以及单独注射GC、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使用8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脑电的改变。结果皮质和海马脑电结果显示:IL-1β组I、L-6组记录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痫样波,对照组、GC IL-1β组、GC IL-6组则无明显痫样波,单纯GC组脑电呈不活跃状态。结论IL-1β或IL-6致痫能使大鼠脑电产生痫样波,GC具有抑制脑电痫样波发放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