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受照剂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量70Gy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一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用X射线能量为6MV的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根据方野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和总跳数,估算射野外不同距离正常组织所受辐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照射剂量的估计值约为常规放疗的2倍。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相比,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具有成倍差异,调强放疗漏射线和散射线是常规放疗的2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量70Gy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用X射线能量为6MV的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根据方野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和总跳数,估算射野外不同距离正常组织所受辐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照射剂量的估计值约为常规放疗的2倍。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相比,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具有成倍差异,调强放疗漏射线和散射线是常规放疗的2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中口、咽粘膜副反应。方法:采用均衡配对方法将48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适形放疗组(调强组)和常规放疗组(常规组),每组24例。调强组pGTVnx72.0Gy,常规组放疗2.0Cy/次,5次/周,总70.0Gy。观察放疗期间病人的口、咽粘膜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口、咽粘膜多为Ⅰ、Ⅱ级,常规放疗口、咽粘膜多为Ⅱ、Ⅲ级。口、咽粘膜Ⅱ、Ⅲ反应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中口、咽粘膜早期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李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0-40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以比较两者此方面差异。方法将33例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和常规放疗组(13例)观察放疗后2组副反应如口干、粘膜反应及皮肤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并完成根治剂量、疗前及疗中无远处转移证据且临床分期为Ⅲ期及Ⅳa期的5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观察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率为94.6%,5年总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68.0%、67.3%、72.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提高远期疗效,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N分期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255例初治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帅  王仁生  黄素宁  戴刚毅  马姗姗 《重庆医学》2012,41(5):442-444,448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I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原发灶肿瘤区(G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区(GTVnd)、临床靶区1(CTV1)及2(CTV2),平均剂量分别为78.4、65.8、67.7、61.4Gy。其中172例接受了诱导化疗加同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6.1%、95.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8%、94.5%、94.5%。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4%、87.8%、8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N分期与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 IMRT技术对初治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调强适形放疗进行阐述,探讨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日后临床治疗初治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上的分类方法,Ⅰ期患者共有4例,Ⅱ期患者共有18例,Ⅲ期患者共有57例,Ⅳ期患者共有51例。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病理特征等,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最严中的急性不良反应集中在放射性黏膜炎,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证明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临床康复明显,未来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结论: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治疗初治鼻咽癌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今后临床治疗,需要注意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调强适形放疗进行阐述,探讨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日后临床治疗初治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上的分类方法,Ⅰ期患者共有4例,Ⅱ期患者共有18例,Ⅲ期患者共有57例,Ⅳ期患者共有51例。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病理特征等,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最严中的急性不良反应集中在放射性黏膜炎,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证明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临床康复明显,未来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结论: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治疗初治鼻咽癌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今后临床治疗,需要注意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急性放射反应和临床疗效。 方法 筛选2012年6月-2014年11月72例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治的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观察组接受调强放疗,化疗方案均采用PF方案(顺铂30 mg/m2,d_1~d_3;5Fu 500 mg/m2,d_1~d_5),同步化疗和辅助化疗,放疗均为每天1次,5次/周,观察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和生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干、吞咽疼痛、听力下降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63.9%、52.8%、38.9%、50.0%,对照组为94.4%、69.4%、52.8%、72.2%,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9、4.800、4.503、4.800,P<0.05);黏膜损伤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86.1%,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2,P>0.05);截至2016年1月,观察组无局部复发患者,1例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1例局部复发患者,2例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 结论 调强放疗可有效地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急性放射反应,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初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比较分析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差异。方法临床观察从2003年12月~2005年12月8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观察急性口腔粘膜反应、急性皮肤反应、血液毒性反应、张口受限、口干症。结果调强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口干、张口受限的症状明显低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口腔粘膜急性反应、血液毒性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调强放疗可明显降低常规放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常规分割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能否较常规分割具有更好的鼻咽原发灶局部控制率 ,相应地提高生存率。同时观察急性和后期放射反应。方法 :15 6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鳞状细胞癌初次治疗患者 (T1 4N0 2M 0 ) ,按 92分期T1、T2、T3、T4分层 ,随机分入常规分割组 (对照组 )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组 (研究组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随访中位时间 38个月 (2 2~ 6 5个月 ) ,可评价病例 15 4例。对照组 (80例 ) 180~ 193cGy/次·d-1,5d/周 ,鼻咽原发灶中位肿瘤总剂量 72 90cGy/ 39次 ,5 5d ;研究组 (74例 )放疗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常规分割照射 ,181~ 196cGy/次·d-1,5d/周 ,剂量 40 0 0cGy/ 2 1次 ;第二阶段 15 0cGy/次 ,2次 /d ,两次照射相隔≥ 6h ,5d/周 ,每天的第二次照射用缩野技术。鼻咽原发灶中位肿瘤总剂量 735 9cGy/ 43次 ,46d。颈部根治性照射中位肿瘤总剂量 6 5 6 4cGy/ 37次 ,5 3d ,颈部预防照射中位肿瘤量 5 5 5 7cGy/ 31次 ,46d。结果 :末次随访时 ,对照组有 1例未控、8例鼻咽复发 ,研究组有 2例鼻咽复发 ,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8.5 %、96 % (P =0 .0 3) ;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有 14和 13例发生远处转移 ,其中N2病例占 6 7% (18/ 2 7) ,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80 %、6 7.2 %和 88.6 %、77.9% ,而  相似文献   

12.
13.
鼻咽癌放疗后鼻部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冠锻 《医学综述》2011,17(14):2120-2123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冶疗首选。放疗会引起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出现治疗较困难的各种放疗并发症。鼻疾病是鼻咽癌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鼻窦炎、鼻炎、鼻粘连、后鼻孔闭锁、萎缩性鼻炎、鼻出血。为了提高鼻咽癌放疗后鼻疾病的诊治水平,现就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各种鼻疾病的致病因素、诊断、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模式下青年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分析与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IMRT的青年鼻咽癌患者(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预后分析。 结果 101例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FFS)及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3.8%、85.0%、79.9%和76.6%。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是OS(P=0.018)、DFFS(P=0.001)及DFS(P=0.003)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在本研究中是DFFS(P=0.050)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IMRT治疗青年鼻咽癌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及总生存率,N分期是影响青年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及放疗联合每周顺铂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急性和晚期反应及其疗效。方法将5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单纯放疗组(RT组)及放疗联合化疗组(CRT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射治疗,CRT组于放射治疗的第1周起静脉滴注顺铂30mg/m^2,每周1次,连续5~7周。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了计划剂量的放射治疗,25例患者完成了同期顺铂治疗,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与R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3、4组正常组织的晚期损伤。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缓解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48.8个月后,2、4年总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无复发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每周30 mg/m^2顺铂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同时急性放射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江文霞 《中外医疗》2014,(14):137-13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放射剂量均为60~80 GY,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出血现象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推荐一种适用于接受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鼻咽癌患者颞叶的勾画方式和图谱,以利于多中心的剂量学比较.[方法]通过系统阅读关于颞叶放疗损伤的文献,收集了不同单位颞叶的勾画方法.将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共21例接受IMRT治疗并且通过核磁共振(MRI)诊断为具有单侧放射性颞叶坏死(TLN)的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了颞叶不同勾画方式得出的剂量体积参数,颞叶体积,最大剂量(Dmax),D1(1%颞叶体积所接受的剂量),D2,D1PRV(1%颞叶PRV所接受的剂量).[结果]颞叶不同的勾画方法具有不同的剂量体积参数值(P<0.05);鼻咽癌IMRT治疗中放射性TLN发生最常见部位为颞下回和/或颞中回前内侧,常累及海马或海马旁回.本文推荐颞叶勾画应该包括海马及海马旁回,不包括脑岛及基底节.另外,本文还提供了一套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颞叶勾画范围的图谱.[结论]推荐的基于解剖学和放疗损伤部位的颞叶勾画方式,能减少不同中心关于颞叶勾画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不同中心关于剂量和副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35例初治鼻咽癌单纯常规外照射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3年全年35例初治鼻咽癌单纯常规外照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根据CT和MRI对照射靶区进行个体化设计,按规范化要求制定治疗计划.采用铅挡块、面颈联合野等中心照射技术.鼻咽癌根治剂量68~70Gy/7周,颈淋巴结阳性者颈部根治剂量60~70Gy/6~7周,阴性者给与预防剂量50Gy/5周.结果 全组病例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81.9%、78.1%和7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8%、73.1%、68.5%和65.1%;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0%、77.2%、74.4%和72.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5%、92.7%、90.3%和87.3%.全组病例放疗结束总残存率为14.6%,4年复发率为7.2%,远处转移率为9.2%,放疗后的总失败率为30.9%.中位复发时间为放疗后19.3个月,中位转移时间为放疗后12.8个月.结论 采用CT和MRI进行照射靶区的个体化设计,改进照射技术,缩短总疗程时间,提高照射剂量,加强放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有助于提高鼻咽癌常规放了得疗效.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常规放疗后组颅神经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外照射技术治疗鼻咽癌时后组颅神经的最大剂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设计3种常规外照射计划(A计划:先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面颈联合野缩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14Gy;B计划: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14Gy;C计划:应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50Gy。3种计划最后都用耳前野加量照射至鼻咽72Gy),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计划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区别。根据颈动脉鞘的NTCP来估计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发生概率。结果由TPS发现耳前野与全颈切线野在颌下重叠,形成高剂量区。A、B、C3种放疗计划颈动脉鞘最大剂量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77.72,76.85)’、x^-B=(83.89,83.78)’和x^-C=(105.97,106.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5.003,P〈0.01);3种计划NTCP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36.4,35.0)’、x^-B=(52.2,49.6)’和x^-C=(94.8,95.0)’,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F=36.901,P〈0.01);而且3种计划的最大剂量和NTCP两两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A计划时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NTCP最低,C计划的最高。结论使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时,在颌下区的重叠会增加颈动脉鞘的最大照射剂量和NTCP,有可能增加鼻咽癌放疗后RILCN的发生概率。建议停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389例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3月至1992年3月,收治首程根治性放疗鼻咽癌389例,其中Ⅰ期5例,Ⅱ期22例,Ⅲ期201例,Ⅳ期161例。Ⅲ-Ⅳ期占93.1%。全部采用^60Co外照射。总剂量DT68GY-DT72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