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A)联合超声评估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2例AS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均行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640层动态容积CTA联合心脏超声评估指导ASD;对照组采用心脏超声评估ASD,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心内操作时间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3,t=-4.339;P<0.05)。观察组ASD等效圆直径、ASD横径及ASD上下径手术前后测量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7,t=-15.325,t=-7.964;P<0.05)。观察组术后1年左房收缩末期横径(LAE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t=2.473,t=2.670;P<0.05),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肺动脉内径(PAD)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2.
仇烨  黄晓玲  吴杰  郑虹  吴伟森  林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09-221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Tei指数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44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按心室容量负荷分为左心型组及右心型组,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Tei指数,进行比较;22例CHD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型和右心型CHD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01),左室Tei指数亦增大(P<0.05);②左心型和右心型CHD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与LVEDD和RVEDD、Qp/Qs、左室Tei指数呈正相关;③手术后CHD患儿血浆BNP浓度和左室Te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是评价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心功能的有效、敏感指标,可为临床诊治工作和疗效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全组96例患者,男41例。女55例。均使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术后1、6及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V1导联R波振幅,超声心动图右室横径、右室流出道直径、右房长径、室间隔矛盾运动(PsM)发生率、肺动脉收缩期峰压均较术前明显改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1个月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与术后6个月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D封堵术后及短期随访中。右心结构进行性改善,主要表现在右房长径、右室横径、右室流出道直径均进行性改善。右心室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术后明显减轻。自术后6个月开始,右心保持了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而左心室内径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疗效. 方法采用经胸心脏超声和主动脉降部造影诊断6例表现为右房右室显著扩大,而左心室内径正常的重度肺动脉高压PDA患者,明确诊断后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术后行经胸心脏超声随访. 结果 4例患者经胸心脏超声,2例经主动脉降部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经胸超声表现为右房、右室和肺动脉内径显著增宽,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内径正常.4例经皮介入封堵成功,其中3例试封堵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1例试封堵后肺动脉压下降不明显,随访中肺动脉压持续下降,但仍未恢复正常.随访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 结论对于表现为右心显著扩大,左室内径正常的重度肺动脉高压PDA患者经胸超声胸骨旁高位动脉导管切面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介入封堵治疗对部分患者切实、可行,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边缘不足(<5 mm)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7例边缘不足的继发孔型ASD患者术前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得缺损最大直径平均为(22.89±8.08)mm,根据ASD边缘不足分为前缘(主动脉缘)不足型、后缘(主动脉对侧缘)不足型、下缘(下腔静脉缘)不足型及复合不足型,分别制定封堵策略,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或经右胸小切口进行封堵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48~72h及3个月时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分流,同时测量右心大小以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中前缘不足型20例(0~4 mm),下缘不足型3例(1~4 mm),后缘不足型1例(2 mm),复合不足型3例(前缘、下缘均<5 mm).27例ASD患者中成功封堵26例,1例术后1 h发现封堵器脱落改行直视修补术,成功率96.3%(26/27).26例患者封堵后右房及右室内径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缘、后缘或下缘<5 mm的继发孔型ASD可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15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均示有房颤,按照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非自动恢复窦律对照组及自动恢复窦律组,对左房直径(LAD)、右房直径(RAD)、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率(FS)等超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维持窦律时间较长组LAD、左房容积(LAV)明显低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而EF、FS则明显高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结论从心脏超声指标分析,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自动恢复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维持时间与左房大小及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2例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衰的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治疗后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1),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策略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15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先天性畸形,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26.8±19.7)岁。ASD合并其他先天心脏畸形者,先处理后者,再行ASD封堵;VSD合并PDA,先行VSD封堵,再行PDA介入治疗;PDA合并预激综合征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介入治疗。结果15例复合CHD经导管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均无明显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差由术前的(68.1±24.5)mmHg降至(29.3±8.3)mmHg;随访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CHD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征把握恰当、治疗方法合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D—AV)〈2mm的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8月-2008年6月本文对本院54例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D—AV)〈2mm的VSD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年龄4~41(10.4±5.9)岁。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LVG),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透视监测下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于术后1、3、6、12月回访复查心电图、TTE。结果51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4.44%。失败的3例病例中,1例封堵后出现主动脉瓣中量返流,2例封堵器有中量残余分流而放弃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2例,随访6d 1例仍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3个月无一例有残余分流;1例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少量返流,随访1年分流仍存在;术后无一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及其他心律失常。成功的病例中,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96%。结论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D-AV)〈2mm的VSD可以成功经导管封堵治疗,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右室间隔部(RVS)及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5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起搏器植入指征.随机分为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及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分别于术前、术后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QRS渡时限(QR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量(SV). [结果]RVS起搏与RVA起搏比较,QRSd增宽程度小,LVEF以及SV降低程度小(P<0.05). [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较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腔起搏器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心房纤颧合并长R—R间期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例持续性心房纤颤长合并R—R间期患者置入永久单腔心脏起搏器,根据右室起搏比率(Vp%)是否≥40%分为两组,病例组(Vp%≥40%)及对照组(Vp%〈40%)。分别在出院前、1年、2年时随访,测定右室起搏比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在出院前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LAD在1年及2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病例组的LAD变化趋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出院前与术后1年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VEDD1年与2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年时的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LVEDD变化趋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LVEF的出院前、术后1年、2年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前、1年、2年时LVEF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起搏比率≥40%对于心房纤颤长合并R—R间期患者,引起LAD,LVEDD扩大,LVEF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外膜脂肪(EAT)厚度与左室重构及左室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116例DCM患者(DCM组)和7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或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EAT厚度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CM组EAT厚度为(4.7±1.2) 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2.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AT厚度与LVESD、LVEDD、LVESV、LVEDV、LVEDVI、LVESVI呈正相关(r=0.236,0.220,0.245,0.256,0.282,0.279,P<0.05),而与LVEF无相关性(r=0.134,P>0.05).结论 DCM患者的EAT厚度与左室重构明显相关,与左室功能不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多方面综合疗效评价。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36例,术前常规检测心电图(ECG),胸部X线等,房间隔缺损(ASD)合并VSD 1例。在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胸片、心电图和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结果35例患儿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7.2%,1例(2.8%)手术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矫正畸形。术后5例病人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例出现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封堵器脱落1例,心包填塞(PT)1例。VSD术前TTE测量值与术中X线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5%以上病人接受了3~6个月随访,35%以上病人接受了12个月随访,X线及TTE检查:全部显示肺血流量减少,右心房、右心室缩小,心电图提示无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结论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治疗VSD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TE和X线可以准确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技术与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功能及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7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74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超声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整体径向应变(GRS)、总体纵向应变(GLS)、3D应变率和环向应变率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旋转、扭曲和扭矩分别高于对照组。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观察组LAD、LVEDD、IVST、LVPWT、GRS、GLS、3D应变率和环向应变率显著下降,LVEF、旋转、扭曲和扭矩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瓣狭窄情况与LAD、LVEDD、IVST、LVPWT、GRS、GLS、3D应变率和环向应变率呈现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63,r=-0.251,r=-0.364,r=-0.394,r=-0.349,r=-0.397,r=-0.197,r=-0.641;P<0.05);与LVEF、旋转、扭曲及扭矩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49,r=0.547,r=0.597,r=0.339;P<0.05)。结论:3D-STE技术对于患者的心肌生物力学特征以及心脏各个方向的运动指标改变具有显著的优势,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由于代偿功能无法完成时的心脏改变具有鉴别功能,有效提高早期疾病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与左房重构的关系,为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2010年某三甲医院心脏科收治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且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102例,其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E/A值等多项指标,对比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左房重构情况。结果心功能Ⅳ级组(15例)LAD大于心功能Ⅱ级组(47例),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4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40mm组房颤发生率高于左房内径为30~40mm组及左房内径为≤29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左房内径扩大,房颤发生率增加;左房扩大可致房颤发生率增加;左房重构亦可引起心衰加剧。  相似文献   

16.
周乃菁  蒲鹏  江洪 《职业与健康》2011,27(8):947-94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万爽力辅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25)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Ⅰ(n=2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组Ⅱ(n=25)在治疗组Ⅰ的基础上再加用万爽力。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Ⅰ总有效率为80%(P〈0.05),治疗组Ⅱ总有效率为88%(P〈0.01);治疗组Ⅰ、Ⅱ在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均明显减小,左室射血系数(LVEF)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培哚普利、万爽力辅助治疗可明显缓解扩张性心肌病心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显著改善左心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胸非体外循环下房缺微创封堵术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5岁,平均体重20.8kg。经胸心脏超声显示Ⅱ度孔房间隔缺损,均为中央型。缺损直径8~26mm,平均14.5mm。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经胸骨旁右第四肋间切口,长2~3em。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经右房壁置人腰部直径12~32mm的国产房缺封堵器。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无中转体外循环病例。2例患者术后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4.6d。随诊3~6个月,1例术后大量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晚期移位,无瓣膜关闭不全加重。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下房缺微创封堵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按有无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85例)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72例).记录三组患者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相关用药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吸烟史、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用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年龄、收缩压、尿酸、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龄、LAD和LVEDD增大是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性最显著(P=0.001,OR=1.061,95% CI 1.026~1.096).结论 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子痫前期(PE)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轻度子痫前期(MPE)患者62例(MPE组)、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52例及年龄、孕周相匹配的健康孕妇50例(对照组)。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比值(E/A)及Tei指数。对比3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获得的心尖两腔切面(2C)、心尖四腔切面(4C)、心尖左室长轴切面(LAX)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E组LVEDV、LVESV、E/A均无明显差异(P>0.05),SPE组LVEDV、LVESV明显增高(P<0.05),E/A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MPE组、SPE组Tei指数依次增高(均P<0.05);3组LVDD、LVSD、LVEF、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应变参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左心功能损害,心肌应变能力降低,超声心动图2D-STI技术可早期评价PE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