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薇乔线缝扎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末节指骨近端横向钻孔,用薇乔线将撕脱骨折块缝扎固定.再穿1枚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于伸直位,4周拔除克氏针,功能锻炼.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32例骨折完全愈合,按TAM评定标准:优26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薇乔线缝合治疗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方法。方法:对20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克氏针固定,再加抽出钢丝固定骨块及伸肌腱止点的方法。术后骨折复位良好。4周后拔除克氏针6周拔除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骨折完全愈合、伸肌腱愈合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撕脱骨折,能够治疗锤状指。手术方法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手指伸指肌腱止点撕脱伤治疗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克氏针和肌腱缝合线治疗手指伸指肌腱止点撕脱伤新方法 方法 对31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顺行或逆行穿入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伸直位,以直径1.0肌腱缝合线贯穿末节指骨基底加强肌腱或撕脱骨块固定,术后不予外固定,术后4周拆除克氏针,功能康复。结果 随访2~5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9例,61.3﹪;良12例,38.7﹪;优良率达100﹪,结论 采用克氏针和肌腱逢线治疗伸指肌腱止点撕脱性损伤,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容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1998年5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对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术中抽出钢丝固定的方法做了一点改进,治疗新鲜锤状指1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肌腱吻合术后克氏针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指骨末节肌腱止点撕脱、断裂治疗体会。方法 38例急诊伸肌腱止点撕脱、断裂伤患者,30例行肌腱吻合术后采用0.8 mm克氏针内固定,5例行肌腱吻合术后指骨夹板外固定,3例采用指骨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结果 3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后无1例再次撕脱,手指末节功能、外形均理想[顾玉东,王澍寰,侍德.手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8-221、266-267.],关节背伸5°~10°,屈曲30°~45°,平均关节活动度31.4°.采用指骨夹板外固定后均出现再次撕脱,呈锤状畸形。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后肌健功能、外形均无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肌腱吻合术后克氏针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指骨末节肌腱止点撕脱、断裂治疗体会。方法 38例急诊伸肌腱止点撕脱、断裂伤患者,30例行肌腱吻合术后采用0.8 mm克氏针内固定,5例行肌腱吻合术后指骨夹板外固定,3例采用指骨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结果 3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后无1例再次撕脱,手指末节功能、外形均理想[顾玉东,王澍寰,侍德.手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8-221、266-267.],关节背伸5°~10°,屈曲30°~45°,平均关节活动度31.4°.采用指骨夹板外固定后均出现再次撕脱,呈锤状畸形。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后肌健功能、外形均无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改良固定方法。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0例锤状指患者,术中采用直径1.0 mm克氏针将远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10°~15°,远端预留约2 cm并向掌侧弯曲成一钩状,用细钢丝横穿伸肌腱止点经指腹抽出固定于折弯的克氏针上,6周后拔除克氏针及钢丝进行远指间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20例用改良后的方法行伸肌腱止点重建,术后没有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和肌腱再断裂,术后随访3~6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7例,良2例,尚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结论:改良后的指伸肌腱止点重建技术有效避免了局部组织坏死,重建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单纯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可用钢丝、螺丝钉或可吸收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26例,随诊22例,时间8~24周,其中钢丝固定6例,螺钉固定4例,可吸收钉固定12例.膝关节活动无疼痛,屈伸不受限,后抽屉试验阴性,行走无旋转不稳.结论 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用可吸收钉内固定能避免二次手术,且手术过程简单.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王松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1):3139-3140
目的 探讨分析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手指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标准,50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预后的优良率达96.0%.结论 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临床操作简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患者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对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2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行显露、复位以及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进行显露,并根据骨折特点进行复位固定,解剖层次清晰,并发症少,安全实用。结论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显露,并掌握骨折块特点。可以很好的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对19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行膝后内侧直切口或倒“L”形切口,自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腱肌间隙进入;分别采用钢丝、强生2号线、金属螺钉、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行石膏托固定4—6周取外固定,结合中药熏蒸、CPM活动、手法等促进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优良率达94.7%。结论要认识到胫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危害性,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治疗;膝后内侧切口显露充分、层次简单、创伤小;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分型均为改良的Meyers-McKeever分级Ⅱ、III、IV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20例(关节镜组),采用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20例(切开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膝关节松弛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骨不愈合、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异常血肿等不良事件发生。切开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镜组除1例患者发生胫前皮肤浅表感染外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PCL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安全有效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克氏针联合钢丝固定治疗伸指肌腱止点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伸指肌腱止点离断患者21例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皮下血肿,拆线引流换药后愈合,其余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钢丝及克氏针断裂。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及钢丝,X线片检查见合并撕脱骨折均愈合。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无肌腱再次断裂,Dargen功能评定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4%。结论:克氏针联合钢丝固定治疗伸指肌腱止点离断,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固定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手指伸肌腱Ⅰ区止点断裂[1]在临床较为常见,2003年8月~2012年9月我们对5例手指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患者采用止点远移修复止点断裂,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br〉 1资料与方法〈br〉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5指,男2例2指,女3例3指;年龄7~52岁,其中2例为切割伤,3例为闭合性损伤。中指2例,小指2例,拇指1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小时,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天。 相似文献
18.
<正>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损伤后直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院从2000年1月-2008年4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8例,采 相似文献
19.
该院自2001年2月~2005年5月,采用腓肠肌内侧缘斜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