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藜芦醇苷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苷 (PD )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 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 (PD )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 ,观察右室 /左室 室间隔比值 (R/L S) ,微量滴定法、免疫生化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和肺匀浆中磷脂酶A2 (PLA2 )活性、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1α(6 k PGF1α)、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单纯低氧组比较 ,应用PD 2 1d后 ,mPAP从 (4 13± 0 44 )kPa降至 (3 48± 0 3 8)kPa (P <0 0 1) ,R/L S由 0 3 6± 0 0 5降至 0 3 1± 0 0 3 (P <0 0 1) ;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 活性、TXB2 和 6 k PGF1α含量、MDA浓度及SOD活性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D可有效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其机制与抑制PLA2 活性及其相关炎症介质和降低自由基的毒性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不同。方法将85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例;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44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比较组间差异,检测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102.15±32.48)μg/L,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为(148.62±80.99)μg/L,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为(206.28±92.99)μg/L,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浓度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与合并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有关,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监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能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血沉、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方法:COPD患者41例,COPD合并肺动高压患者49例,健康者24例,全部检测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水平(D-dimer),进行统计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沉、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以P值<O.10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OPD患者的ESR较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和健康时照组明显升高,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ESR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HCT、D-二聚体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较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COPD组也高于对照组:(2)HCT和D-二聚体与肺动脉收缩压成正相关(γ=O.286,P<O.05;γ=O.233,P<O.10),ESR和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相关(γ=-O.195,P>0.10).结论:在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过程中,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HCT相对较高,ESR相对较慢,提示肺心病缺氧时间相对长;HCT和D-二聚体与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提示高凝是导致肺心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肝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各12只,前3组建立COPD大鼠模型,经反复低氧处理形成肺动脉高压,实验组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干预,肝素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空白对照组仅建立模型,不给予药物干预,正常组为正常饲养大鼠,对比4组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低于空白对照组(P=0.026),但稍高于肝素对照组(P=0.039).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降低COPD模型大鼠因低氧而升高的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单纯组,16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患者为合并组,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的合成、分泌及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0,20,30d组,每组19只,在低氧10d和20d后各有1只死亡。间断常压低氧方法复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测定低氧各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蛋白表达及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平滑肌细胞、肺巨噬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支气管软骨细胞中尾加压素Ⅱ均呈阳性表达,低氧后上述各种细胞中尾加压素Ⅱ表达明显增强。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浓度于低氧10d开始升高(4.26±1.61),(20.93±6.64)pmol/L,20d时两者均达高峰(9.03±1.80),(34.71±5.31)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74±1.08),(16.83±4.99)pmol/L(t=6.15,7.39,P<0.001),低氧30d出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t=2.24,3.97,P<0.05)。结论:低氧可促进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的合成和释放;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过程中,尾加压素Ⅱ对调节肺循环和肺通气及肺血管改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测定法检测100例经连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诊断为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对照组10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DVT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8±2.1)和(0.2±0.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急性和慢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2±1.8)和(0.8±1.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DVT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饭后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心钠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功能,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7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IC患者78例(DIC组)、正常人80例(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 DI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是诊断DIC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低氧大鼠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娟  程德云 《华西医学》2007,22(2):318-320
目的了解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n=10)和对照组(n=10)两组,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CTGF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低氧3周后,低氧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压(2.89±0.41)k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1.01±2.79、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为35.13±10.31,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为54.18±11.46,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37±0.26)kP、24.59±3.51、23.66±9.74和40.59±13.87相比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CTGF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组大鼠为1.32±0.05,与正常对照组1.10±0.04相比明显增强(P〈0.01),低氧组大鼠Ⅰ型胶原免疫阳性染色为1.30±0.04,与正常对照组1.14±0.05相比明显增强(P〈0.01)。结论低氧所致CTGF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的合成、分泌及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0,20,30d组,每组19只,在低氧10d和20d后各有1只死亡。间断常压低氧方法复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测定低氧各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蛋白表达及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平滑肌细胞、肺巨噬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支气管软骨细胞中尾加压素Ⅱ均呈阳性表达,低氧后上述各种细胞中尾加压素Ⅱ表达明显增强。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浓度于低氧10d开始升高[(4、26&;#177;1.61),(20.93&;#177;6、64)pmol/L],20d时两者均达高峰[(9.03&;#177;1.80),(34.71&;#177;5.31)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74&;#177;1.08),(16.83&;#177;4.99)pmol/L](t=6.15,7.39,P&;lt;0.001),低氧30d出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t=2.24,3.97,P&;lt;0.05)。结论:低氧可促进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的合成和释放;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过程中,尾加压素Ⅱ对调节肺循环和肺通气及肺血管改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与血浆5-羟色胺(5-HT)、血栓素(TXA2)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分析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测定15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并按肺动脉收缩压力的高低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8例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7例;同期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5-HT及TXA2水平。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的血浆5-HT及TXA2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0.01);血浆5-HT及TXA2水平与肺动脉压的变化呈明显相关性(r1=0.765,P1<0.05;r2=0.689,P2<0.05)。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随着血浆5-HT及TXA2水平增高而加重。血浆5-HT和TXA2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动高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低氧对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及S期蛋白相关激酶2的影响,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 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Normoxia)和低氧模型组(Hypoxia)两组.待模型复制完毕后,测定大鼠RVPSP和RV/LV+S,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分析,测定MA%和MT%.利用Western-blot实验和RT-PCR实验检测p27、Skp2蛋白及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慢性低氧显著增加大鼠RVPSP、RV/LV+S、MA%和MT%,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厚和肺中小动脉中膜增厚及外膜增生.Western-blot实验发现,低氧组大鼠肺动脉中p27蛋白表达显著减少,Skp2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慢性低氧导致Skp2表达升高,p27表达减少.p27表达减少而对平滑肌细胞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导致细胞增殖.因此,把p27或Skp2作为靶点可能为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9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类风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辩证给予自拟除湿通络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d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D-二聚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增高的比例达到86_3%。2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5、30d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69±40)、(250±40)μg·L^-1,对照组治疗15、30d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42+40)、(334±40)μg·L^-1,治疗组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活血化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rmer,DD)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10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P〈0.05,其他组P〈0.001)。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察冬虫夏草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BNP)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冬虫夏草组大鼠给予冬虫夏草灌胃,对照组和低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将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大鼠置于自制的常压低氧舱内造模,对照组大鼠置于舱外自由呼吸空气.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血浆BNP、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o)水平.结果:冬虫夏草组大鼠mPAP、RV和RV/(LV+S)显著低于低氧组(P<0.05).低氧组大鼠的mPAP、RV和RV/(LV +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冬虫夏草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而低氧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有效降低血浆BNP和抑制炎性反应而发挥减低肺动脉压和预防右室肥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艾静  张连祥 《检验医学》2015,(4):314-3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栓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7例CHF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级(41例)、Ⅱ级(38例)及Ⅲ级(38例)3组,以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HF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采用χ2检验分析CHF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CHF患者NYHA分级的增高,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中发生血栓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血栓的患者(P0.01)。当血浆D-二聚体的临界值为2 091 ng/m L时,诊断CHF患者血栓风险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69.0%。CHF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年龄、左主干病变、心肌梗死病史有关联性(P0.01)。血浆D-二聚体2 091 ng/m L的CHF患者在90 d内发生血栓的累积概率明显增高(Log-rankχ2=59.821,P=0.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F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可反映患者病情程度,可对CHF患者血栓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吴利  周才  黄瑞玉  刘艳 《检验医学》2014,(10):992-994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正常孕妇664例、非孕正常女性对照者100名(正常对照组),产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静脉血栓患者18例。将正常孕产妇按孕周分为5组:(1)孕20周(127例);(2)孕20~32周(86例);(3)孕32周至临产≥32周(191例);(4)产后第1天(130例);(5)产后第2天(130例)。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所有正常孕妇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孕妇D-二聚体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建立的参考区间评估18例产后发生DIC或静脉血栓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验证该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 D-二聚体随着妊娠期的延长逐渐升高,从20周开始至32周逐渐上升,32周以后升高幅度最大,孕20周组、孕20~32周组及孕≥32周组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1.54 mg/L、3.46 mg/L及4.96 mg/L;分娩过程中D-二聚体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产后第l天急剧升高,至产后第2天明显下降,基本恢复至妊娠末期水平。产后第1天及产后第2天参考区间分别为11.76 mg/L、5.87 mg/L。5组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和孕妇组D-二聚体浓度低于排除DVT临界值(0.5 mg/L)的比例分别为92.3%、55.1%、7.0%、1.0%、0.2%和0.7%。采用上述参考区间评估18例产后发生DIC或静脉血栓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均为阳性结果。结论初步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妊娠中后期D-二聚体已不具备特异性,不能作为排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尿激酶受体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肝炎组及对照组各20例、肝硬化组36例血浆中D-二聚体及尿激酶的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中D- 二聚体和尿激酶受体含量高度相关(r=0.9),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肝炎组(P<0.05)。结论 D-二聚体与尿激酶受体联合应用,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