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1].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自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而且使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2].  相似文献   

2.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2].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3].PCI术中微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是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对STEMI患者PCI术进行球囊扩张前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进行常规PCI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我国目前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的条件下,仍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紧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包括急诊介入治疗及溶栓疗法.虽然近年来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我院自2010年4月起采用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志国  李广平 《山东医药》2012,52(1):109-111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仍有10%~30%的病例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心肌无复流(NRF)现象。PCI后NRF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临床预后不良、心功能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判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地进行再灌注治疗 ,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大进步 ,溶栓、急诊介入治疗 (PCI)或冠脉搭桥使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 ,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先决条件。只有梗死区心肌获得充分的血流灌注 ,才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的范围 ,维护左心室泵血功能 ,降低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长期预后。但近年来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广泛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 ,一些心肌梗死患者 ,尽管已努力予以积极再灌注治疗 ,使早期IRA再通 ,IRA管腔内已无机械性阻塞 (包括残余狭窄、血栓及血管壁夹层血肿 ) ,冠脉…  相似文献   

7.
冠脉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1].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仍有10%~30%的病例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reflow)现象.PCI后no-reflow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临床预后不良:心功能下降,心室扩大,重构明显,病死率增加等.因此,深入观察研究PCI后冠脉无复流现象,才能应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使心肌组织获得再灌注,并进一步提高、完善PCI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血栓栓塞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血流中断。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溶栓治疗不但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而且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现从溶栓治疗的现状、常用药物、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比较等方面对溶栓治疗在现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策略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虽然STEMI急性期行直接PCI已成为首选方法,但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等特点,在无条件行直接PCI的基层医院,仍然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1,2〕。本文通过对尿激酶溶栓治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溶栓治疗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最大程度减轻心肌坏死,达到减轻患者症状并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早期,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1],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抗栓及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不少患者术后会出现慢血流或无再流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较复杂,其机制包括再灌注损伤,微血管痉挛,血小板激活/聚集,内皮细胞肿胀,管壁水肿以及由血栓、破裂斑块的碎片所造成的远端微血管栓塞等[1],而后者正是PCI操作过程中并不少见的一种情况,这使得罪犯血管虽然能够再通,但达不到组织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从溶栓时代进入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代,但研究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仍有10%-30%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reflow)现象。无复流的发生削弱了PCI疗效,影响临床预后。本文就无复流的分类、发生机制、评价方法、实验室检查和防治策略方面的进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再灌注策略能够早期、完全、持久地开通病变相关血管,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包括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由于介入治疗的发展,需要急诊CABG的病例越来越少。本文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PCI和静脉溶栓策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AMI。我国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接近国际水平。近年来,尽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AMI的急性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溶栓治疗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再灌注治疗方法[1]。1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急性完全性闭塞而引起的。病理研究表明,AMI时冠状动脉内闭塞血栓的发生率高达70%~90%,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是冠状动脉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主要是溶栓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方案包括直接PCI、易化PCI、溶栓后转运PCI和补救PCI.不同PCI方案患者适应证不同,其临床结局亦各不相同.若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直接PCI为首选方案.溶栓药物与介入治疗联合施行措施中,易化PCI临床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组和直接PCI治疗组,比较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问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治疗组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治疗组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多于直接PCI治疗组;PCI术后1周时溶栓联合PCI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直接PCI组;两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后即刻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始终追求的目标为早期、完全、持续心外膜血管再通以及微血管灌注恢复,以降低死亡率、再梗死、缩小梗死范围及改善左室功能,是STEMI患者治疗的基石[1,2]。近年来由于国内外STEMI治疗区域网络建立及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和再灌注策略的完善[3,4],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得以早期开通,同时由于直接PCI、补救PCI、溶栓后常规PCI及辅助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使梗阻相关动脉(IRA)得以及时再灌注,从而使冠心病患者长期临床预后大为改善。但对于行PCI患者,无复流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无复流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或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9.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端血栓栓塞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高危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和大隐静脉(SVG)桥的介入治疗过程中更常见.远端血栓栓塞可直接导致"慢血流"或"无再流"现象,心肌梗死,泵衰竭或死亡等严重的临床后果,而且传统药物疗效不佳.目前认为,微血栓在远端血栓栓塞的机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是迄今为止预防PCI过程中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较理想的器械.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的择期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早期、完全、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的组织灌注.急性期的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都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并且已经被几十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对于已经过了急性期时间窗的AMI患者来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开通已经闭塞的冠脉,但是否可使患者真正受益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择期PCI的疗效和时机选择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