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恢复期心电图的改变及特点。方法 对近两年来收治的14例CHD行介入治疗者于介入治疗术后1、3、7d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结果 14例中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3例,异常发生率为21.4%,以传导阻滞和ST—T改变为主。结论 CHD者行介入治疗效果好、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厦死亡率低,安全可靠。其恢复期心电图异常改变也较少见,且异常改变多发生在术后3d内,可能与介入治疗后炎症、水肿及心肌损伤有关。是一种可逆的变化,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老年胆系疾病101例的临床观察,其中有治疗前后心电图对照者76例;诊断为胆-心综合征者56例。此综合征在老年胆病中发病率较高。据心电图分析:胆-心综合征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与胆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胆病越严重,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越高,变化越显著。此病常易误诊为冠心病而延误治疗,故应注意鉴别诊断。胆-心综合征是手术治疗的适应征,本组手术33例(占58.9%)。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CHD)患者心律失常临床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月期间具有明确临床诊断的60例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常规组),而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组),对比两组手段的监测结果 .结果 常规、动态心电图检出CHD 合并心律失常者分别有38例、54例,各占63.3%、9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异常心电检出率指标的比较上,动态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CHD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益于提升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且有无创、过程操作流程简易等诸多优势,为疾病临床诊治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化(SSC)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16例SSC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116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6例,异常发生率31%。其中ST-T改变者11例(占30%);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占16%);束支传导阻滞者5例(占14%);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占11%);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占8%);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各2例(各占5%);窦性心律不齐者1例(占2%)。结论SSC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常见,提示应将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者冠脉血流重建前后心电图ST-T改变规律,为心电图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过冠脉旁道移植术(CABG)或冠脉支架植入术(PTCA)者154例手术前、后ST-T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静息心电图呈持续性ST-T改变者83例(A组)、易变性ST-T改变者33例(B组)、静息心电图正常但心绞痛或运动试验诱发ST-T改变者35例(C组)、ST-T完全正常者3例(D组)。4组患者手术后观察心电图6月~3年,原有的ST-T情况维持不变者分别为76例(91.6%)、28例(84.8%)、6例(17.1%)、3例(100%)。在异常ST-T维持不变者(110例)中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者17例(15.4%)、高血压者48例(43.6%)、糖尿病17例(15.5%)、风心病2例(1.8%)、其它24例(21.8%)。结论 A组和B组多为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和自主神经功能不平衡所致,部分为非特异性ST-T改变,冠脉血流重建对其影响很小;C组多为心肌缺血所致,冠脉血流重建可以使其恢复正常。心电图持续性和易变性ST-T改变不宜诊断为心肌缺血或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尤其对冠脉血流重建后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三七总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广  叶常青  许祯  李国璋  梁超英 《心脏杂志》2006,18(5):562-564,567
目的观察三七总甙(PNS)注射液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方法将137例CHD患者随机分成PNS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PNS组加用静脉滴注PNS注射液,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T变化以及观察毒副作用,心脏超声测量心功能的变化。结果PNS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率87%,心功能缓解总有效率为76%,心电图ST-T改善总有效率为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5%和18%(P<0.05),PNS组超声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每搏量比治疗前好转,效果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PNS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心功能,对CHD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化疗前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72例乳腺癌病者化疗前、后记录其心电图,观察和对比化疗前后心电图异常改变。结果化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室性早搏、心房颤动、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房室阻滞等心电图改变88例(异常率32.3%)。结论化疗前后心电图监测可以提示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ICS)植入术(简称植入术)对冠心病(CHD)者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15例行植入术者均于术前1d和术后1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其手术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术后的QTcd均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3)。结论:成功的植入术可能降低CHD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HD)者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方法对40例HD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其中32例作了心脏超声检查(DED)及血液生化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中有37例(92.5%)心电图异常,以左心室肥厚及ST-T改变为主,共24例(64.8%);左心房负荷过重16例(43.2%);心律失常17例(45.9%);T波高尖5例(13.5%)。结论心电图能及时观察尿毒症HD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与正常体检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结果观察组:1120例妊娠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425例,占37.9%,心肌酶异常(任一项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为异常,以下同)者2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6.1%;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异常心电图83例,占8%,心肌酶异常者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7.2%。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心肌酶异常发生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生理性变化,无症状者无须特殊处理,给予休息、吸氧,可以纠正,对有症状且心肌酶谱异常者需积极寻找病因给予及时、适当的对症对因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血清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对冠心病(CHD)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4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院检查的161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及血清TXNIP、s ST2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动态心电图、血清TXNIP、sST2水平及三者结合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8.622,P<0.01);观察组患者的TXNIP水平、s 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7.120、88.193,P<0.01);动态心电图、血清TXNIP、sST2水平三者结合诊断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分别为92.05%和93.90%。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血清TXNIP、sST2水平检查对CHD的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663164 1146例老年和老年前期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摘要)杜旭等陕西新医药14(6):64,1985观察1146例,49~87岁.心电图有明显异常改变者501例,总检出率为43.7%,其中老年前期组为40.7%,老年组为45.8%,说明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类异常心电图改变中,ST—T 变化的检出率占1146例的16.2%,占501例的32.3%。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12%.窦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3.
国内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心肌致密化不全(NVM)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作者单位经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确诊的左室NVM者10例,及国内医学期刊发表的NVM文献99篇报告的520例心电图表现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530例中心电图正常者64例(12%),心电图异常者466例(88%),部分病例心电图并存多种异常,异常类型达40余种。以心电图单项异常改变统计高达797例次,依次为各种心律失常483例次(60.6%)、复极异常及其它改变185例次(23.2%)和房室肥大129例次(16.2%)。结论NVM者心电图异常改变非常普遍,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ETT)前后冠心病(CHD)病人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研究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QTd的影响。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41例CHD病人与45例CAG正常者ETT前和运动高峰时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QTd变化。结果运动前、运动高峰CHD组QTd分别为(47.84±11.19)ms、(62.16±10.45)ms(P0.01);而CAG正常者分别为(24.22±15.15)ms、(23.11±14.43)ms(P0.05)。以运动中QT≥50ms判为异常,诊断CHD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88.9%,预测准确性87.5%。结论运动高峰较大的QTd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并提示QTd是ETT中诊断CHD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心电图模式对冠心病(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G、ECG对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80例CHD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肌缺血发作69例(86.25%),非心肌缺血发作11例(13.75%),缺血部位分别为侧壁8例(11.59%)、下壁19例(27.54%)、前间壁/前壁42例(60.87%);DCG对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诊断CHD心肌缺血发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8),ECG诊断CHD心肌缺血发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37);DCG诊断的心肌缺血发作67例患者缺血部位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43),准确率97.01%。结论 相较于心电图,DCG对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效能更高,可有效评...  相似文献   

16.
中毒     
20040658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电图和心肌酶改变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梁俏娟…//厂‘西医学一2003,25 (6)一906、908 轻度中毒20例,中度中毒18例,重度中毒19例,心电图异常率分别朽.0%、72.2%和100.0%,组间差异显著(尸<0.01)。口服中毒者心电图异常率84.1%,高于非口服,1,毒者(30.8%),P<0.005。57例,}“共检出心肌酶谱异常肠例(占80.70%),中毒程度越重,异常率越高。垂度中毒组中死亡5例。出现Q一T间期延长,伴恶性心律失常者和(或)心肌激酶>1 IOOU/L者预后差。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监测,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情判断、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乖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患者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ECG)及心得安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Prop- ECG )前后心电图校正 QT间期 (QTc)及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以评价 TRAS- Prop- ECG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30例正常者 (对照组 )进行 TRAS- ECG和 TRAS- Prop- ECG试验 ,记录试验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其 QTc及 QTd,根据分布曲线求出 QTc及 QTd的截断点。分别计算两种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如以 QTd≥ 4 0 ms为截断点 ,以 TRAS-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76 %、6 7%、73% ;以 TRAS- Prop-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92 %、93%、93%。结论 :TRAS- Prop- ECG时 ,如以 QTd≥ 4 0 ms为截断点 ,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QTd≥ 4 0 ms可作为 TRAS- Prop- ECG诊断 CHD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甘肃地区冠心病 (CHD)和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异常情况。方法 :分析 2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CHD者 (CHD组 )及 90例富含CHD危险因素、CAG阴性的非CHD者(NCHD组 )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与NCHD组相比 ,CHD组的平均TC和LDL C水平明显增高 ,HDL C水平降低 (P <0 .0 5 )。CHD组LDL C和HDL C异常率明显大于NCHD组 ,分别为 6 8.6 % :4 6 .7%和 5 0 % :2 6 .7% (均P <0 .0 1)。CHD组患者LDL C水平的达标率为 33%左右。结论 :LDL C水平升高和HDL C水平降低是该地区CH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CHD及其高危人群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应加强并且有很大空间。通过药物开发提高HDL C水平在防治CHD事件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早期心电图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并对其心电图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改变者共计94例,占31.4%。与脑梗死患者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与急性脑出血病例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意外且伴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P0.05);其中ST-T改变是心电图异常改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电图异常改变病例中,重度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一旦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应引起临床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心脏功能监测,以免病情进展恶化,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龙运玲  刘润萍 《内科》2007,2(5):758-75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分析100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报告。结果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67%)而且呈"多样性"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多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病程越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合并高血压者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且与年龄、病程及有无合并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