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代谢记忆”会对大血管造成持续损害。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共同机制,也是“代谢记忆”持续损伤大血管的发病基础,抗氧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医认为“伏毒”致病具有隐匿、缠绵、痼结的特点。结合络病证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系统,以脉络学说、伏毒理论为指导,总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变化是“伏邪潜藏-糖脂痰瘀内生-蓄积成毒-毒损脉络-脉搏坚”,核心病机是“伏毒损络”,基本病理改变是“脉搏坚”,病理产物及致病关键是糖毒、脂毒、痰毒、瘀毒。基于此运用活血通络、豁痰清络、流气畅络、解毒顺络等法选方遣药,可通过抑制活性氧生成,影响氧化酶系活力,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调控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损伤,延缓疾病进展,在指导临床和研究有重要意义,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血糖"代谢记忆"是指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对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造成持久性损伤,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出发,论述代谢记忆的西医相关机制:氧化应激、硝化应激、糖基化终产物以及中医"伏邪""伏毒"理论与"代谢记忆"的联系。在治疗方面,西医提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的原则以及预混胰岛素的优势;而中医则提出活血益气通络的思路在伏邪未发之时进行清透和攻伐。本文中西医并举,罗列对照两者对"代谢记忆"的认识和治则,为后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血糖的长期存在导致代谢记忆效应的出现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的重要原因,尽早控制代谢记忆为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过度形成不仅是引起代谢记忆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中医认为,伏邪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的关键病机,而尽早采用祛邪通络之法则是防治该病的必要手段。伏邪理论在春秋战国时已现萌芽,后经不断发展,于明清处得以成熟。所谓伏邪,即伏而不即发之邪。伏邪之说首见于《黄帝内经》,原指伏气温病,随后其含义不断扩展,现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作为诸多疾病的病因病机,伏邪理论被广泛用于临床,并指导疾病的治疗。在机体内部,随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不断蓄积,可诱发体内的后续级联效应,最终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生成发展。这与中医内因痰瘀伏邪藏匿体内,而诱导机体出现代谢紊乱并产生疾病的过程极为类似。因此,在伏邪理论的指导下,解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阻断代谢记忆、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将为探索伏邪理论通过调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而影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疾病进程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能为伏邪理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发生发展提供物质变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并发症致死病例中70%由大血管病变导致,在代谢记忆影响下,目前以降糖为核心的主体治疗并不能阻止糖尿病大血管持续损伤,临床缺乏有效手段抑制代谢记忆、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药参芪复方临床应用17年,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证明可有效抑制代谢记忆,防控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我们以中医伏毒理论对代谢记忆现象进行认识,并以此对参芪复方作用机制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参芪复方在抑制代谢记忆过程中具有全面降低损伤因子、有效保护大血管的作用效果。文章以此为入手点,从理论认识、临床疗效、实验室机制三方面对参芪复方在抑制代谢记忆保护糖尿病大血管中的作用进行了评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临床阻止代谢记忆、保护糖尿病大血管拓展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之浊毒伤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敏 《河北中医》2008,30(10):1046-1047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多为痰湿瘀胶结体内,变生浊毒,留滞脉络,伤络日久而致.现就浊毒伤络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中医"伏毒"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将中医证候要素和微观辨证纳入肿瘤转移复发防治领域,指出中医药扶正祛邪及搜剔经络的目的旨在清化"伏毒",防止肿瘤转移复发。阐述了"伏毒"在肿瘤复发转移中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伏毒学说是中医学阐述疾病发病的重要基础理论。伏毒作为临床常见的病因及致病因素,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属本虚标实之病症,多认为是消渴病日久迁延不愈,机体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邪毒乘虚而入,伏藏于体内而发病。正气虚弱是毒邪反复承袭的基础,外感和内生之毒,遇诱引触,成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的夙根。故从伏毒的致病特点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病因病机的相关性,探讨伏毒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拓宽中医药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代谢记忆学说背景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于肾脏,导致疾病移时后发、迁延难愈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相吻合。现基于邪伏膜原学说,提出DN气阴不足、气化不利、痰瘀互结、邪伏膜原的病机。治疗方面,在透达膜原的基础上,重视三焦的畅通。从邪伏膜原角度论治DN,扩展了邪伏膜原学说的应用范畴,开拓了中医药治疗DN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阐述中医肿瘤"伏毒"的概念与特征,从循环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休眠肿瘤细胞等隐匿性肿瘤细胞角度探讨肺癌"伏毒"的生物学内涵。认为隐匿性肿瘤细胞具有隐匿难查、伺机发病的特点,与中医学的"伏毒"特性类似。对"伏毒"现代生物学基础的探讨,有助于明确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发生与转移的靶点,为中医药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同时可进一步丰富刘嘉湘教授"扶正治癌"的学术思想,也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核心病机,重点阐释糖尿病肾脏病"络脉瘀阻""毒损肾络""微型癥瘕""风邪伏络"等创新性理论,综览当代医家有关糖尿病肾脏病辨证方法及其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优势.同时,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病机理论与辨证规范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视古今文献与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重视...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全身慢性代谢疾病。蛋白质组学从整体蛋白质的水平,更深入地发现和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现在在中医药研究中已有较多应用。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包括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筛选验证,以及相关中药药理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医有关糖尿病的病机理论以及中药作用靶点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深化中医药干预糖尿病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46-1247
2型糖尿病以波动性高血糖为特点,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目前,临床实践中,减少血糖波动是血糖控制的重点,更是血糖控制的难点。中医学关于"脾"的概念是一系统功能的概括,从解剖、生理、病理学方面分析,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胰"的功能,即"脾胰相关"或"脾胰同源"。作者认为,根据"脾胰同源"理论与脾虚致渴的理论基础,"从脾论治"糖尿病作为中医药减少血糖波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朱祎  李晓华 《四川中医》2020,38(7):40-42
糖尿病肾病为临床多见疾病,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造成肾小球硬化,这是临床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并发症,也为导致糖尿病者致残及致死主要因素。西医对糖尿病肾病没有有效根治方法,一般为对症处理,但西药长时间服用其毒副反应显著。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广泛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其在延缓肾功能恶化、提升生活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展现出较大优势。叶景华针对糖尿病肾病有丰富经验和独特理论,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并联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与基本病理,提出糖尿病肾病核心病机为"肾络瘀痹",同时创立了叶氏益肾降糖方等系列疗法,患者临床疗效理想。"肾络瘀痹"理论发展、丰富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从临床表现来说属于中医药"鬼脸疮"、"蝴蝶疮"、"阳毒发斑"的范畴,文章详细探讨了伏毒理论,提出了伏毒致病特点,初步概括了伏毒的证候特点,从伏毒角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发作的机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临床对伏毒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前期指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 2%,其中男性为37. 0%,女性为33. 4%[2].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肥胖""食郁"等范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有新的证据,是"治未病"理论的充分体现[3-4].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  相似文献   

16.
现代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以及产生代谢性内毒素等途径,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中医理论方面,"浊毒"成为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机,"浊毒"致病早期以脾不散精、浊邪困脾为起始因素,后期以浊毒入血、痹阻脉络为致病之本。结合肠道菌群紊乱致2型糖尿病的现代机制与中医"浊毒"理论,笔者发现"浊毒"致病早期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衡阶段相似,后期浊毒入血与肠道代谢性内毒素致2型糖尿各类并发症的发病机理相吻合,且可以运用化浊解毒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笔者从中医"浊毒"病机入手,探讨在2型糖尿病中"浊毒"理论与肠道菌群失衡过程之间的共性,以期今后为2型糖尿病从"浊毒"论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病因的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常伴有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血糖高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指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感染性并发症及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心脑、神经、血管、眼、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则危及生命。1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蒙医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它  相似文献   

18.
从“毒瘀神络”的角度探讨“毒”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毒”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毒瘀神络”是其主要病机.其中“毒”主要包括糖毒、代谢毒和瘀毒.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不同角度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毒(高血糖)、代谢毒(代谢废物)、瘀毒(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可以较形象地揭示该病的基本病机,指导临...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由来已久,本文旨在通过络病学以及伏毒理论的研究进展,解释艾滋病的发病和症状,探讨中医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慢性并发症是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原因,血糖波动较于持续高血糖更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入手,阐述对糖尿病血糖波动的认识,治疗上可根据"一气周流"的病机演变规律指导糖尿病血糖波动的临床用药,使阴阳二气上下回周,互根互用,上下环抱,使阴平阳秘,从而减少血糖波动,恢复机体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