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辅酶Q10,研究组加用磷酸肌酸钠、辅酶Q10,比较两组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56.67%)与对照组(4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P0.05;研究组患儿显效率(58.22%)与对照组(48.33%)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CK-MB、cTnI、LDH、HBDH、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的心肌炎症状,改善心肌酶谱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郑纪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29-1830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对MP-IgM阳性及MP-DNA阳性且心肌酶明显异常的100例患儿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红霉素、营养心肌药物ATP、COA、VitC、VitB6、肌苷、辅酶Q10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剂量250mg/(kg.d),静脉滴注,7天为1疗程,于1疗程结束后均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心电图复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儿AST、LDH、CK、CK-MB、α-HBDH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钙蛋白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08,P<0.05),心电图恢复正常例数两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28,P<0.025)。结论: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及保护心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可明显提高疗效,本人认为可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酶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急性期患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8例MP肺炎患儿(MP肺炎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以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MP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AST(37.18±6.15)U/L、LDH(294.10±46.20)U/L、CK.MB(84.50±13.70)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10.50)、(140.50±76.21)、(19.50±4.1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肺炎组恢复期血清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但CK-MB[(27.80±8.40)U/L]、LDH[(189.50±69.73)U/L]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MP肺炎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K-MB作为MP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MP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4.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磷酸肌酸治疗组(CP)及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FDP),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CP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善等方面均优于FDP组。治疗后CP组心肌酶(CK、CK-MB、HBDH)恢复时间明显快于FDP组,心电图的改善及临床疗效亦优于FD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能较快改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自觉症状、体征和恢复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改善心电图,提示CP疗效优于FDP。  相似文献   

5.
程志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06-390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和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58例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给予CP(唯嘉能)<1岁者0.5 g/d,≥1岁者1 g/d,对照组予FDP 250 mg.kg-1.d-1,静脉滴注,10天为1疗程。两组均于治疗1疗程后复查心肌酶谱、血肌钙蛋白I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4.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对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害的治疗均优于FDP,可作为有心肌损害患儿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7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8.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6-二磷酸果糖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K、CKMB、HBDH的浓度。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率高,能起到加快脑损伤恢复及减少心肌损害的双重作用,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联合应用磷酸肌酸与1,6-二磷酸果糖,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分析组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组间比较临床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65.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CK-MB、cTnT、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分析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时,应用磷酸肌酸治疗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吴开生 《现代医院》2014,(11):66-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窒息继发心肌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酶(HBDH)三项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0.5 g/d,使用7~10d,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16/23)(P<0.05).在改善cTnI、CK-MB方面,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具有确切、显著的疗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11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儿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够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以及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方面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降低心肌酶谱,从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肌炎(PMC)的特点,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P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PMC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3% (25/28)比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4,P< 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心肌酶谱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钙蛋白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18比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2,P< 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27/28)比67.9%(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6,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PMC,临床疗效较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生理指标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勋  陈智  王野峰  杨舟  向金星  曾闵  邓荣  王祥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61-2162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均为2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辅酶Q10、果糖二磷酸,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辅酶Q10、果糖二磷酸可显著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比较心肌酶与心肌蛋白对AMI早期诊断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均很强的金指标。方法选取50例AMI病患组I(分发病3h、24h、8d三个不同时间抽血)、50例骨胳肌重度损伤(无心肌损伤)病患组II50例肾功能衰竭(无心肌损伤)病患组Ⅲ、50例病毒性心肌炎病患组Ⅳ、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cTnI、Mb、CMLC、CK—MB、CK、AST、LDH的含量或活性。结果I组和Ⅳ组中cTn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Ⅱ组和IⅡ组中无变化(P〉0.05);而Mb、CMLC、CK—MB、CK、AST、LDH在I组发病24h时、Ⅱ组和IⅡ组中均明显升高(P〈0.05),在I组患者发病3h和8d时,Ⅳ组中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TnI是诊断AM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金指标,并适用于心肌损伤早期和后期的诊断。Mb与cTnI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7d后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AST、α-HBDH、LDH、CK、CK-MB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AST、α-HBDH、LDH、CK、CK-MB检测结果均高于入院7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结果可作为患儿心肌变化的评估指标,对心肌损害有诊断价值,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横纹肌和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致横纹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与心肌损伤的关系以及肌酸激酶(CK)活力升高在反映横纹肌与心肌损伤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某医院收治的280例ACO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横纹肌损伤的症状、体征(肿胀、疼痛或极度肌无力等)将患者分为显性损伤组与非显性损伤组,并结合CK及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活力、心电图(ECG)及心肌钙蛋白I(CTnI)测定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性肌损伤组(43例)ECG异常率及CTnI阳性率分别为73.8%、77.8%,较非显性肌损伤组明显升高(43.4%、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清CK与CK-MB峰值均呈正相关(r=0.819、r=0.795,均P〈0.01);但CK-MB%(CK-MB/CK)与CK峰值在显性损伤组无相关性(P〉0.05)、在非显性损伤组呈负相关(r=-0.298,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K及CK-MB峰值均只与横纹肌损伤相关,而不受心肌损伤指标(ECG、cTnI)的影响;非显性损伤组CK、CK-MB峰值均与就诊时昏迷时间呈正相关,后者同时还受CTnI的影响。显性肌损伤的发生率随CK活力的升高而增加;但ECG异常率在CK升高5倍以下组与5倍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率在CK正常组与升高5倍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OP致横纹肌损伤并不少见,并常与心肌损伤合并出现;CK及CK-MB活力的升高更大程度上提示横纹肌的损伤,在反映心肌损伤方面其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在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为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新生儿窒息伴重度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用磷酸肌酸治疗后,治疗组的效果(79.41%)明显优于对照组(50.0%),并且治疗组的磷酸肌酸激酶(121.2±64.3)、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22.4±11.3)、乳酸脱氢酶(102.2±45.3)、羟丁酸脱氢酶(146.2±102.4)、谷草转氨酶(30.2±10.2)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的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的治疗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心肌酶谱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酶检测在婴幼儿RSV肺炎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肺炎中RSV滴度阳性的患儿180例,同时选取儿童保健门诊64例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的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比较,同时根据病情轻重把RSV肺炎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心肌酶的活性。结果 RSV肺炎组的心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V肺炎轻症组和重症组的心肌酶活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RSV肺炎患儿存在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但不能据此来诊断存在心肌损害,故临床价值不高,而且不能依据心肌酶的高低来评价RSV肺炎病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活性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为笔者所在医院46例窒息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为同期46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胎儿娩出后均进行出生后Apgar评分,测定脐血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脐血血清AST、LDH、CK、CK-MB、α-HBD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血血清心肌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缺氧的客观指标,窒息新生儿心肌酶活性检测可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及严重程度,用于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病情恶化并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综合分析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肌钙蛋白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和对照组(56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以及血肌钙蛋白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4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8.5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99,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154、18.788、16.162,均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26,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858,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了血肌钙蛋白T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