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7月~2010年6月98例前置胎盘患者及同期98例胎盘位置正常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置胎盘患者中有高龄、人工流产、经产及剖宫产史者占78.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3%;79.6%(78/98)前置胎盘患者期待治疗,平均延长孕龄(20.4±10.3)d.前置胎盘组剖宫产率(93.9%)高于对照组(21.4%).结论 高龄、人工流产、经产、剖宫产史等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剖宫产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主要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前置胎盘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7月~2010年6月98例前置胎盘患者及同期98例胎盘位置正常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置胎盘患者中有高龄、人工流产、经产及剖宫产史者占78.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3%;79.6%(78/98)前置胎盘患者期待治疗,平均延长孕龄(20.4±10.3)d.前置胎盘组剖宫产率(93.9%)高于对照组(21.4%).结论 高龄、人工流产、经产、剖宫产史等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剖宫产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主要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和对母婴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儿的安全.方法:对永康市妇女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收治并分娩的11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在上升;高龄、经产史、流产史、剖宫产史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产前出血、胎位异常、产后出血、输血病例、胎盘粘连或植入、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术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注重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剖宫产术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病因、防治方法,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9例前置胎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前置胎盘中妊娠次数2~6次者45例,占91.8%,经产妇36例,占73.46%,有多次人流、引产史、剖宫产史者31例,占63.26%.B超对前置胎盘的检出率为95.92%,愈接近中央性前置胎盘其出血发生愈早愈严重,期待治疗24例,平均延长孕龄19d,剖宫产41例,占83.67%.结论:前置胎盘与多产、多次刮宫、引产关系密切.期待治疗及适时剖宫产术既延长孕周又减少母儿并发症,可避免大出血对母婴生命的威胁.剖宫产已成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相关因素及宫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治疗的18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时期36例单胎非胎盘植入的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剖宫产史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产妇比较在年龄≥35岁、剖宫产史、分娩次数≥2次、人流次数≥2次、合并前置胎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子宫穿孔、宫颈管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年龄≥35岁、剖宫产史、分娩次数≥2次、人流次数≥2次、合并前置胎盘是发生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在B超监测下宫腔镜电切治疗胎盘植入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前置胎盘是晚期妊娠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对母婴的生命有严重威胁。如何正确诊治前置胎盘,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围产儿成活率有重要意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1993年收治的64例前置胎盘患者,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临床资料 一、发生率:我院同期住院分娩2948例,其中前置胎盘64例,发生率2.17%。 二、年龄与孕产次: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8岁。24~30岁54例,初产妇39例,经产妇25例。64例前置胎盘患者中,62例有人流史,发生率占96.88%。人工流产3次以上者20例,最多者6次;生育3胎以上者5例。 三、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影响(见表1) 四、前置胎盘对围产儿的影响(见表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分析前置胎盘的发生与剖宫产史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就诊于沈阳市维康医院2006年1月20日至2011年7月28日期间前置胎盘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文研究对象中有剖宫产史者26例,占56.5%,人工流产史11例,占23.9%,引产史9例,占19.6%。结论前置胎盘的发生与剖宫产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将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前置胎盘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这主要由于子宫肌瘤术、人工流产者不断增加。前置胎盘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双胎、剖宫产史、高龄、宫腔操作、流产史等,均被视为前置胎盘高危因素。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前置胎盘高危因素还包含社会文化因素等。因此,熟练掌握前置胎盘高危因素,对预防前置胎盘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避免对母婴产生危害。笔者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单纯性凶险性前置胎盘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35岁比例、剖宫产≥2次、流产≥2次、胎盘主体位置位于子宫前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以中央型前置胎盘类型较为多见,对照组以部分型前置胎盘较为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年龄、前置胎盘类型、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胎盘主体位置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发生呈正相关性(OR1);两组首次剖宫产指征均以社会因素较为常见,各指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 050. 46±1 025. 26) ml vs.(1 072. 86±682. 43)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37. 25±36. 08) min vs.(73. 85±31. 42) min,子宫切除率分别为35. 00%(28/80) vs. 15. 00%(12/80),转入ICU比例分别为58. 75%(47/80) vs. 16. 25%(1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新生儿体质量、早产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龄、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中央型前置胎盘及再次妊娠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易引起新生儿窒息,对孕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42例前置胎盘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56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筛选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为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胎次、流产史、引产史、生育史、剖宫产史、子宫畸形史、盆腔炎史、瘢痕子宫等因素对前置胎盘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因素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4.216)、文化程度(OR=3.695)、胎次(OR=3.463)、流产史(OR=6.462)、子宫畸形史(OR=8.457)、盆腔炎史(OR=5.038)。结论年龄大、中学以下文化程度、胎次越多、有流产史、有子宫畸形史及盆腔史均为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剖宫产史分为凶险型前置胎盘46例和非凶险型前置胎盘236例,比较分析两组间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切除等发生率,以及两组间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等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凶险型组产妇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χ2值分别为42.336、58.509、27.957,均P<0.01),而两组间剖宫产和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88、3.864,均P>0.05);②凶险型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χ2=31.090,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凶险型组(t=13.368,P<0.01),而两组间新生儿出生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值分别为1.970、1.493,均P>0.05)、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3,P>0.05)。结论凶险型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医生应注重对有剖宫产史孕妇的孕期管理及病情评估,并适时进行预防性处置是改善母儿妊娠结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1.80%(41/188)。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包括:孕妇高龄、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2次。所有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子宫切除率为26.82%(11/41),未并发胎盘植入者子宫切除率为0.96%(8/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41,P〈0.01)。结论对高龄、有多次剖宫产史或多次流产史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子宫切除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的并发症,探讨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保障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方法将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患者149例(研究组)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患者216例(对照组)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子宫破裂、盆腹腔粘连、胎盘植入/粘连、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的并发症显著增多,所以应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保障育龄妇女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的发病原因并比较完全性、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惠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的发病原因和妊娠结局。结果:前置胎盘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人流史、剖宫产史、盆腔炎、多次分娩史。完全性前置胎盘的比率为31.0%,部分性前置胎盘的比例为50.0%,边缘性前置胎盘为19.0%。前置胎盘剖宫产率为91.64%,产后出血率为36.2%,出血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及植入、胎盘附着面出血等。结论:前置胎盘是威胁母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减少人流次数、注意生殖卫生、降低剖宫产率、实行计划生育是防止发生前置胎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6.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经验,为胎盘植入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行子宫切除的27例患者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提示:27例中,81.5%(22/27)有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有1次剖宫产史者为85.2%(23/27),≥2次剖宫产者为14.8%(4/27);中央性前置胎盘为92.6%(25/27),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各为3.7%(1/27);11.1%(3/27)在本院产前检查,88.9%(24/27)由外院转诊至本院.本组患者的诊断方式100.0%(27/27)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8.9%(24/27)行MRI检查,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48.1%(13/27),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7.5%(21/24).本组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为(35.53±2.55)孕周.胎盘植入直径≥8 cm 为77.8%(21/27),穿透性植入为48.1%(13/27).手术出血量为800~9 300 mL,其中,择期手术17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796.7±560.89)mL;急诊手术10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 538.9±600.90)mL,择期手术患者比急诊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RBC(8.07±5.24)U、血浆(622.22±569.3)mL.本组患者40.0%(4/10)急诊手术术后入ICU监护,100.0%(27/27)痊愈出院.结论 剖宫产术史、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直径≥8 cm或穿透性植入,或伴失血性休克,应果断及时切除子宫挽救患者生命;规范术前准备,可减少严重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欣母沛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缩宫素20u,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欣母沛能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的高危因素、治疗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4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住院产妇8466例,其中前置胎盘40例,发生率0.47%,有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史者26例(占65.00哟,产时产后出血量200~1600ml,无1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手术后按时拆线出院。围产儿中体重〈2500g12例(占30.00%),2500g28例(占70.00%),新生儿窒息者15例(占37.50%),围产儿死亡2例,病死率5.00%,均为早产儿。结论:前置胎盘威胁孕产妇生命及新生儿健康,应提高诊断水平,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积极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止血带预防性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前置胎盘患者共99例,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止血带51例为实验组,余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产后出血及术后24小时阴道流血量。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产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阴道流血量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止血带能起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剖宫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2016~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310例,收集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比较产后出血与非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差异。结果310例高龄产妇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71%;产后出血组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及血小板<100×10~9/L比例分别为48.15%、18.52%、22.22%、66.67%、22.22%、22.22%和18.52%,明显高于非产后出血组(21.91%、3.53%、5.30%、28.27%、6.719%、7.07%、1.7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及血小板<100×10~9/L是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1.685、3.010、1.850、2.351、2.809,P<0.05)。结论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受流产史、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及血小板低等因素影响,在临床救治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