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与肿物大小、淋巴结状况、分期、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化疗有关(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手术方式、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30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男性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为预后判定与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临床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初步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7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患者的生存与复发情况,探讨临床生物学特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7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OS)和3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3.2%( 71/97)和64.9%(6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或<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阴性较ER阳性患者的OS和DFS为差(RR=2.949,P=0.015;RR=2.629,P=0.007),未行内分泌治疗较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OS为差(RR=3.179,P=0.038).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较HER-2阴性患者的DFS为差(RR=2.079,P=0.032);临床分期Ⅱ、Ⅲ期较Ⅰ期患者的DFS为差(RR=2.801,P=0.017;RR=8.673,P=0.000);未行辅助化疗较行辅助化疗患者的DFS为差(RR=3.048,P=0.005).结论 ER阴性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HER-2阳性可作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疾病复发预测因素,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预后好,行内分泌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6年11月在该院肿瘤科经手术治疗后行放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有52例患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2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2例行肿瘤减灭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经超声检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记录复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情况。统计记录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无病生存患者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肌层浸润间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后2年总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80例患者中7例死亡,8例复发,6例转移,2年总生存率为92. 25%(73/80),2年无病生存率为73. 75%(59/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方面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生存患者在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方面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病生存患者在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方面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无病生存患者在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方面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OR1,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2年无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放射治疗,可提升患者2年存活率,其中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放疗后患者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放疗后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布依族和苗族女性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为黔南地区女性乳腺癌的防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诊断为三阴乳腺癌的女性患者88例。按民族将其分为布依族组43例,苗族组45例,分别比较两民族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苗族组年龄、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与布依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苗族组复发病例、转移病例、复发时间与布依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苗族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与布依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家族史、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期、化疗周期对5年生存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化疗周期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族和布依族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临床诊疗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家族性乳腺癌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揭示家族性乳腺癌独特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中的44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家族性乳腺癌患者43例,散发性乳腺癌402例。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以及复发、转移等情况。结果 在组织学分级中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分为Ⅲ级所占的比例(37.2%)高于散发性乳腺癌患者所占的比例(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P=0.034);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阴性率(39.5%)高于散发性乳腺癌患者(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P=0.0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家族性乳腺癌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86.0%,而散发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为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1,P=0.007)。但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民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核增殖抗原(cell nucleus generation antigen,Ki-67)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广西地区家族性乳腺癌与散发性乳腺癌在一些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差异,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状况,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7年6月60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组,观察组18例,年龄20~35岁为青年乳腺癌患者,对照组42例,年龄35岁为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对比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本组60例患者生存时间9~89个月,中位生存期50.8个月;观察组总生存率为66.67%,对照组生存率为92.8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复发转移是造成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因素(P0.05),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5 cm、复发转移(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颈癌患者病理特征复杂,易复发,尽早确诊,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是改善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50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501例术后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建立excel数据库。以总生存时间作为反映预后的指标,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三阴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对患者总生存率有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大小是影响三阴乳腺癌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其中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大小是影响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初治的并且经过手术治疗的143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统计学方法选取NLR和PLR截断值,将患者根据截断值分组,分析NLR和PLR与患者生存、复发情况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选取NLR=2.8和PLR=125分别作为截断值,高NLR组5年生存率为30.3%,低NLR组5年生存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NLR组复发率为69.7%,低NLR组复发率为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PLR组5年生存率为53.7%,低PLR组5年生存率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PLR组复发率为50%,低PLR组复发率为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术前化疗、病灶大小、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NLR值和PLR值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NLR及PLR均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及其时间分布规律。方法收集345名2004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于厦门市某三甲医院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成Luminal A、Luminal B、BCL和Her-2/neu 4种分子分型,随访其复发转移情况,末次随访时间为2014年9月30日。用寿命表法估计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未复发转移生存率和复发转移风险,同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进一步地,采用Cox回归分析其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总复发转移率为36.5%,Her-2/neu、Luminal B、Luminal A和BCL型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依次为47.89%、35.26%、32.10%和29.73%。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均表明,分子分型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P0.05),Her-2/neu型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最高,是Luminal A的2.27倍(P0.05)。BCL型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呈三峰分布,其余均为双峰型;Her-2/neu和BCL型首次高峰出现在术后第1年,Luminal A和Luminal B型则为第2年;4种分型的另一高峰为术后第5年;BCL型在术后第3年还出现一次小高峰。结论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预测价值,且不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不同,其时间分布呈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合理的诊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现无病生存8例,2例发生远处转移死亡, 1例骨转移带瘤生存.中位生存时间为73个月,无病生存中位时间为68个月.结论 男性乳腺癌因病程长、转移率高、预后差, 因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胸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情况,分析胸肌间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胸肌间淋巴结检出率、胸肌间淋巴结总体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5%(20/148),4.7%(7/148)和10.9%(7/64).不同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患者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未见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并未降低肿瘤局部偏晚患者的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胸肌间淋巴结转移者表现为肿瘤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结论 胸肌间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以及适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常规进行胸肌间淋巴结的手术清扫和单独送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疗对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放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360例患者46例进行放疗,314例未放疗。放疗组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0.4%,82.6%,87.0%,未放疗组分别为88.9%,86.9%,80.6%,85.0%,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5),其余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906,0.048,0.252;P均﹥0.05)。314例未放疗患者中,T1和T2期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6%和86.3%;腋窝淋巴结1~2个和3个转移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4%,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疗能显著降低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乳腺癌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PR状态都是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的有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及其时间分布规律。方法收集345名2004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于厦门市某三甲医院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成Luminal A、Luminal B、BCL和Her-2/neu 4种分子分型,随访其复发转移情况,末次随访时间为2014年9月30日。用寿命表法估计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未复发转移生存率和复发转移风险,同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进一步地,采用Cox回归分析其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总复发转移率为36.5%,Her-2/neu、Luminal B、Luminal A和BCL型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依次为47.89%、35.26%、32.10%和29.73%。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均表明,分子分型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P<0.05),Her-2/neu型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最高,是Luminal A的2.27倍(P<0.05)。BCL型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呈三峰分布,其余均为双峰型;Her-2/neu和BCL型首次高峰出现在术后第1年,Luminal A和Luminal B型则为第2年;4种分型的另一高峰为术后第5年;BCL型在术后第3年还出现一次小高峰。结论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预测价值,且不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不同,其时间分布呈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发病率,并进行预后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2003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癌分类,对1998~2001年经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65例原发乳腺癌重新进行组织学分析,并利用NPI值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565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2.86岁,79.3%的患者年龄位于40~69岁,小于40岁占11.3%。临床分期0、Ⅰ、Ⅱ、Ⅲ、Ⅳ期分别占5.3%、27.1%、55.0%、11.3%、1.2%。导管原位癌30例(5.3%),浸润癌535例(94.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432例,占76.5%,位居首位。混合型癌31例(5.5%),黏液癌23例(4.1%),浸润性小叶癌22例(3.9%),浸润性筛状癌13例(2.3%),其他14例(2.5%)。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2.4%。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76%和84.1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大小及临床分期与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呈负相关(P均0.01)。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PI值与10年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组织学分级(P=0.0271)和淋巴结分期(P0.001)与无瘤生存率负相关。结论:该院经治乳腺癌年轻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欧美,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与亚洲其他国家接近。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分期、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尤其是NPI值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严格鉴别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在我院接受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即无淋巴结转移组(对照组,n=42),1枚淋巴结转移组(A组,n=51),≥2枚淋巴结转移组(B组,n=44),术后对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表明A、B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高于A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A、B两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高于B两组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复发及生存率有密切关系,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术后复发风险较高,且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115例乳腺癌患者社区随访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病理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对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市川沙镇1997-2007年确诊的115例乳腺癌患者社区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5~49岁,进行手术、化疗加内分泌治疗的生存率达90.32%.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与确诊时病理分期有关,发现越早生存情况越好(x2=49.380 9,P<0.001).结论 乳腺癌生存率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治疗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李惠利东部医院诊治的109例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接受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直接手术后化疗),新辅助化疗组79例,对照组30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1、3及5年总生存率。采用χ2检验对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组1、3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1.14%和74.68%,对照组1、3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33%、76.67%和63.33%。其中,两组患者的1、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病理分期和脉管瘤栓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病理分期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组的生存情况好于对照组,应关注TNBC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病理分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12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根治术(MRM)48例(MRM组)及保乳术(BCT) 76例(BCT组),分析生存改善的有关临床因素,并对两组的3、5年无瘤生存率,5年生存率以及生活满意度进行随访调查和比较.结果 MRM组和BCT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44/48)、92.1%(70/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M组生活满意度为72.9%(35/48),明显低于BCT组的89.5% (68/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6例BCT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局部控制率与切缘状况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以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与淋巴结状态、切缘状况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手术方式和效果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手术效果并开展术后康复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方面.乳腺癌的切缘状况、淋巴结状态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次研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男性乳腺癌(MBC)的预后因素进行定量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 Fang)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提取所需数据。采用R 3.5.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共1 04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各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放疗者的总生存率差于不放疗者(HR=2.08,95%CI=1.17~3.71),TNM分期越晚越不利于总生存率(HR=1.83,95%CI=1.05~3.21),肿瘤直径越大者越不利于总生存率(HR=1.17,95%CI=1.03~1.32),淋巴结转移者劣于未转移者(HR=1.63,95%CI=1.37~1.9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者的总生存率差于阴性者(HR=2.83,95%CI=1.55~5.15)。结论放疗、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HER-2阳性是男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尚不能说明对男性乳腺癌的预后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讨论EGF在食管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GF在50例食管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GF在50例食管腺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和22%。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EGF表达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本组研究三年生存率59.6%,五年生存率42.5%,预后单因素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短(P=0.010),临床分期高的比临床分期低的5年生存率短(P=0.005),EGF阳性的患者比EGF阴性患者生存时间短(P=0.041),分化程度低的比分化程度高的生存时间短(P=0.006),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小有无烟酒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GF在食管腺癌中表达增高,且该表达与食管腺癌的浸润、发展、转移呈现一种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