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并比较湖北省某城乡社区(即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城市社区与黄冈市福主农村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制定相应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收集两地675名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675人,3.3%的被调查者患有脑卒中(22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44.1%、吸烟25.0%、缺少锻炼23.7%、明显超重或肥胖20.9%、血脂异常19.7%、高同型半胱氨酸17.0%、高血糖11.7%、家族史8.6%以及心脏病5.5%。城乡排序有差异,城市人群高血压、缺少锻炼、血脂异常比较突出,农村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特别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危险因素个数以1~3个最多,城乡脑卒中危险因素个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比例均高于农村,城市和农村的男女脑卒中危险因素个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均高于女性。结论根据城乡差异、性别差异积极采取措施管理脑卒中危险因素,城市社区注重引导居民调整不健康生活方式,农村地区高同型半胱胺酸不容忽视,男性吸烟、女性肥胖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在社区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在深圳市南山区大冲社区中,由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照《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手册》,分别对450名非高血压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调查居民在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9例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摄入高脂饮食和少运动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和吸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手册》为依据,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5月在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抽取3 869例居民开展调查。筛查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 841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28%(3 841/3 869)。有效问卷中检出高危人群962例,总检出率为25.05%(962/3 841)。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其中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缺乏运动、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暴露率在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明显超重或肥胖及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在不同年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和危险因素暴露率均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高危人群的具体危险因素制订精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海某社区临床高血压人群非药物干预效果。方法将204例临床高血压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96例)和对照组(108例),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和心理干预等方式,对照组不予干预。9个月后,观察干预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比较2组对象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高血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对象收缩压、舒张压和各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136±12)mm Hg]、舒张压[(84±8)mm Hg]水平低于干预前[(148±13)mm Hg、(95±1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147±13)mm Hg、(91±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各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60.4%、81.3%、100%、100%、100%)高于干预前(47.9%、70.8%、83.3%、58.3%、25.0%,P0.05);干预后干预组各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42.6%、63.0%、77.8%、57.4%、27.8%,P0.05)。干预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非药物干预可以帮助临床高血压人群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昌市东湖区江铃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对江铃社区4 349例常住居民进行筛查,采用x2检验等方法分析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筛查出562例脑卒中高危者,检出率为12.9%。居前5位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缺乏运动、血脂异常、吸烟和明显超重或肥胖。不同性别居民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和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居民高血压、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及房颤或脉搏不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居民脑卒中高危者进行有针对性干预,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建立甘肃省兰州地区脑卒中防控数据库,对兰州地区城市和农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为兰州地区脑卒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社区、榆中具三角城乡2个社区抽取≥40岁5 341名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对调查的高危人群登记编码,并填入建立的脑卒中防控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5 341名筛查对象中,城市居民3 796名,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982名(25.9%),农村居民1 545名,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281名(18.2%),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农村人群,年龄大于农村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兰州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70.7%)、明显超重或肥胖(61.1%)、缺乏体力活动(60.5%)、高脂血症(55.9%)和吸烟(40.0%)。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脂血症(63.6%)、糖尿病(32.1%)、缺乏体力活动(66.2%)和脑卒中家族史(29.8%)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分别为28.8%、10.3%、40.6%和16.4%),农村明显超重或肥胖(68.7%)、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9.5%)比例高于城市(分别为59.0%、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吸烟、房颤或心脏瓣膜病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水果缺乏(84.3%)、蔬菜缺乏(49.5%)高于城市(分别为62.6%、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州地区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比例高于农村,但农村高危人群更年轻化,应对兰州地区脑卒中高危因素(高血压、超重、缺乏体力活动、高脂血症、吸烟)采取相应的健康宣传或干预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该地区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杨浦区社区2 022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结果上海市2 022名社区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左心室肥厚、超重或肥胖等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9.1%、3.5%、62.8%、15.1%、17.9%、16.3%、8.2%、4.0%、2.9%、48.0%。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比较,男性老年人对吸烟和饮酒的暴露率均高于女性老年人,对心血管病和房颤的暴露率均低于女性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社区老年人比较,不同年龄男性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暴露率不同,不同年龄女性老年人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暴露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分别为(9.42±2.67)和(9.37±2.63)分,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分别为47.7%和48.7%,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对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等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处于较高的暴露水平,近半数的老年人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孕妇烟草危害知识知晓情况及评价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10个区县共调查1063例孕妇,于干预前后,利用自填问卷的形式,调查孕妇对于烟草危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孕妇的被动吸烟率由干预前的67.9%降至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孕妇对于吸烟导致疾病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如吸烟导致中风的知晓率由15.1%提高到53.7%,孕妇吸烟导致流产、早产的知晓率由60.7%提高到7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孕妇对于被动吸烟导致疾病的认知水平也明显提高,如被动吸烟导致成人心脏病的知晓率由26.5%提高至57.8%,孕妇被动吸烟导致分泌乳汁减少的知晓率由19.9%提高至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津市孕妇的被动吸烟率较高,对孕妇进行控烟干预能有效提高孕妇的烟草危害知识水平,并有效降低孕妇被动吸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干预效果。方法将作者单位社区门诊正常高值血压的100名中青年男性做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综合运用阶梯式健康教育、个性化饮食方案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心理疏导、科学随访等措施对社区正常高值血压的中青年人群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加自我管理的传统模式。干预观察一年。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评价、饮食及运动习惯调查、体质指数及血压水平调查,了解患者上述指标内容改变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相关知识知晓评分均有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生活方式均有所改善,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方式改变人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较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社区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深圳市中学生预防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短期干预效果。方法以深圳市12所中学的2 48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0 d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率、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水平及态度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均无学生使用违禁药物,干预后中学生医疗用药品滥用率(0.54%)低于干预前(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7,P0.05);干预后中学生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知识的知晓情况平均得分为(19.86±1.92)分,高于干预前的(18.89±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01,P0.05);干预后中学生对于滥用医疗用药品的态度,好奇率由干预前的5.85%降至2.78%(P0.05)。结论中学生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知识的知晓水平和抵御技能明显提高,态度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四个团场30~60岁居民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与评价,为制订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81团和89团两个团场高危人群作为干预组,开展健康教育、个体健康指导和自我管理;对83团和90团两个团场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经干预一年后,对二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分析。结果干预组193名,男101名(51.53%),女92名(48.47%),年龄(46.92±4.06)岁;对照组178名,男94名(52.81%),女84名(47.19%),年龄(47.28±3.96)岁;按性别、年龄、族别、婚姻、职业、文化和脑卒中危险因素构成比较,两组人群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一年后,两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变化均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除血糖、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治疗率和糖尿病治疗率与控制率外,干预组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趋势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通过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对消除或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和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结果两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抑郁、焦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脑卒中和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密切,应及时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可能对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并评估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天津市西青区1所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家长200名,采用调查问卷开展基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家长会、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多样的干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家长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升,20道题目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家长健康素养具备率为99.0%,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生活方式为"良好"和"优"的人数比例从74.0%上升到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调查干预项目有效提升了中学生家长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素养具备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实施干预提高上海市青浦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方法 按等级随机选择规模和卫生条件相近6所养老机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组采取安装消毒设备、定期开展培训、宣传及现场技术指导等干预措施,在实施干预前、后对11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0名工作人员中个人防护使用知识知晓率最高(80.91%),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最低(31.82%)。两组在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及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工作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5);干预组工作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78.44%)显著高于干预前(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61,P0.01);干预后干预组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8.44%)显著高于对照组(5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人员干预后对餐具消毒、洗手、消毒隔离及食品卫生等卫生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上海市青浦区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对洗手和餐饮具消毒等相关卫生防病知识缺乏,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评价在南京市43所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为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实行无烟学校创建和倡导教职工支持无烟政策等一系列控烟干预措施.1 a后采用与基线调查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吸烟率、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结果 教职工干预前吸烟率为14.1%,干预后为13.6%,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教职工重度吸烟者的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3%和2.5%,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x2 =5.634,P<0.05).干预后教职工(46.1%)在学校吸过烟的比例远低于干预前(58.7%),干预后教职工(82.9%)不会在室内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吸烟者比例高于干预前(69.6%)(x2值分别为10.905,16.517,P值均<0.05).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干预后的知晓或持有率高于干预前;教职工在学校参加过控烟政策培训的参与率干预后(66.9%)高于干预前(48.8%)(x2=167.778,P<0.01).结论 控烟干预工作可以提高教职工知识知晓率,吸烟态度以及吸烟场所也有所改变,但对吸烟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需加大对具体控烟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以达到控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35岁人群脑血管病发病相关因素,探讨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河南地区4家社区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就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65例(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35岁健康人群300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对病例组采取相关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血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吸烟、饮酒变化情况。结果 3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脑梗死占75.89%,其次为脑出血(占1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吸烟、饮酒以及合并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健康管理干预后病例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胆固醇水平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病例组吸烟率、饮酒率亦较干预前下降,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应针对脑血管病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戒烟、戒酒力度,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积极对症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上海市高桥社区医务人员的影响效果,为制订科学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上海市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的不良生活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干预1年后职工健康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吸烟方面:干预前和干预后吸烟率分别是12.82%、5.13%,每天平均吸烟量分别为(17.67±9.11)支和(8.17±7.44)支,被动吸烟分别为43.59%、12.82%;身体活动情况:干预前后员工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3.76%、48.71%,干预前后表示会参加健康促进活动的比例分别为48.72%、82.91%;膳食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前每天食盐摄入量和食用油摄入量的知晓率分别是82.91%、49.57%,干预后分别是100.00%、95.73%。职工在吸烟和被动吸烟、运动、膳食知识知晓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医务人员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改善作用,值得长期坚持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控烟项目的干预效果,提高员工对吸烟健康危害的认知,降低吸烟率。[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车间、人员两级随机抽样,抽取某企业66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讲座+咨询+一氧化碳检测+药物发放"模式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干预前后吸烟情况、每日吸烟者醒后吸第一支烟的时间分布、戒烟意愿及戒烟帮助情况、烟草知识知晓情况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吸烟率为32.9%、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 0.05);戒烟率为14.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2,P 0.05)。干预前后年龄组为18~25岁、月收入在4 001~6 000元人群吸烟率均为最高。通过对干预前后130名每日吸烟者"早晨醒来后吸第一支烟"的时间分布研究发现,6个月(4—9月)强化干预后每日吸烟者每天早晨醒来后30 min内吸第一支烟的比例比干预前略高(51.5%、50.8%),而且5 min内吸第一支烟的比例较干预前也增加(14.6%,8.5%),说明对于每日吸烟者,短时间内烟草依赖干预效果不明显。但干预后现在吸烟者中尝试戒烟、考虑戒烟的比例(41.7%、48.5%)均高于干预前(22.9%、40.1%);干预后知晓海南省设置12320戒烟热线和综合性大医院设置戒烟门诊的人群比例(72.4%、73.0%)也分别比干预前大幅度增加(11.5%、12.5%)(P 0.001)。且干预后,职工对"低焦油卷烟的危害和一般卷烟差不多"的正确认知率(28.8%)明显高于干预前(18.7%);认为吸烟与中风、心脏病发作、阳痿有关者的比例明显升高,认为被动吸烟与成人心脏疾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有关者的比例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干预后6个月内海南某企业职工吸烟率下降,戒烟率上升。"讲座+咨询+一氧化碳检测+药物发放"的四联戒烟综合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目标性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医疗费用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0年(干预前组)、2013年(干预后组)某院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后ICU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010年的13.47%下降至2013年4.41%;病死率由2010年的10.36%下降至2013年的2.2%。实施目标性干预前后患者住院总费用、血费以及特殊材料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感染指标相关费用比较中降钙素原检测和抗菌药物使用费用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预后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医疗费用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山市某镇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干预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1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山市某镇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村(居委会)抽取1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45岁患病率4.93%,4545岁患病率4.93%,45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69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1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有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36.62%;无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2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5)。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超重和肥胖、家族史4个变量(均P<0.05)。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增进居民健康,降低慢性病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