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关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发生。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经验,总结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现状,加强防护管理。结果: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心理等4个方面,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后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职业危害发生率。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改善环境、加强专业培训等措施,是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助产士是在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助产士可能面临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职业危害。助产士应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适当调节工作强度,确保身心健康,避免各种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介入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性,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医院介入室存在的高危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介入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X线辐射、微生物污染、化学药物的使用和社会因素等。结论:介入室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从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因素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介入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分析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从医源性感染、化学、物理、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提出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措施,以保护产房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的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32名助产士的问卷调查,分析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认为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因素是导致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论:对各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保证助产士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6.
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是临床中面对患者的第一线,加上工作环境特殊,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与其他科室有所不同,接触的药物、器械、患者群等都是职业危害因素的一部分。加上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使危害性加重。文章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进行分析,认为其职业潜在危害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为此提出,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于职业危害的认知,重视细节处理,加强护理职业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助产士的职业暴露特点,探讨合理的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选取现就职的助产士共计45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对助产士的职业暴露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职称的助产士职业暴露情况有所差异,护士和护士暴露情况相对较为严重,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等因素为其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上,应根据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助产士的职业危害,有效保障其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助产士应对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助产士工作中所面临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加强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将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的保护助产士的安全,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从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外科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对此提出防范对策,加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或消除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对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外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方法: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规范操作流程,强制要求助产士执行各项正规护理操作及制度。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助产士的身心健康,不同职称、不同工龄的助产士都被针头、刀片、锐气损伤和羊水、血液污染过。结论:提高助产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各种防护措施,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要求严格能提高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危险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6名护理实习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实习护生中88.7%曾被针刺伤,其中3次以上占48.1%,共受伤307人次,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71.4%,其中能确定感染源的占21.9%,发生针刺伤后正确处理者占32.9%,38.3%的护生发生针刺伤后能主动汇报老师。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与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操作时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有关,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增强防护意识,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时职业损伤状况、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采用访谈、记录、观察等方法找到实习护生遭受损伤的主要因素,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科大学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损伤状况的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00名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8个月)中:24人(12%)在所在实习医院接受了专业的职业防护知识;91人(45.5%)受到过锐器损伤;93人(46.5%)曾在配制药液时出现过药液外渗污染手的情况,其中有53人(26.5%)因接触的药液而造成皮肤不同程度损伤。结论: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发生职业损伤的状况较为普遍,预防损伤的措施和发生损伤后的处理仍有待改善,须加强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实习护生对风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品的变异原因并采取防治对策。方法:对所提供药材,分别利用视觉、嗅觉和味觉及其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本组200种;虫蛀5种、霉变3种、变色3种,泛油、泛糖、粘连各2种。挥发1种,均为部分现象。结论:中药炮制品的变异原因为基原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及时间因素等。加强库房管理(干燥、通风)。调整适宜温度和、湿度和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可有效防治各种炮制品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风险因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常见的职业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对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培养和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护士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避免或减轻工作中常见的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损伤。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明显提高,能有效地防范各种职业风险,维护自身健康。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护士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从而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针对我科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执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执行防范措施前明显下降低。结论:防范护理风险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危险因素评估,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住院患者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加强护理管理是预防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犯罪嫌疑人体检时静脉抽血出现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犯罪嫌疑人体检时静脉抽血发生晕针的1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晕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18例晕针者在对症处理后完全恢复,无后遗症。结论:通过了解静脉抽血晕针的各种原因,密切观察,积极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可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和干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应人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目标工厂工人进行的治疗和干预情况。结果:通过干预,参加岗前培训的工人增加了12%,对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及生产安全防护知识知晓率增加了10%,接触性皮炎的发病几率降低了0.8%。结论:良好的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还可以提高工人对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及生产安全防护知识知晓率,降低接触性皮炎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预防。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分析及预防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与基因因素、免疫因素、饮食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相关,针对病因采取合理饮食、积极控制感染、调节情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预防措施。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应强调综合研究多因素分析,干预措施也应多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外科手术病例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对影响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积极的预防措施。结果: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有密切关系。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尽量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