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护理体会:附7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嫩阁 《中医正骨》1998,10(6):48-48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死亡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尿路感染、结石、肾盂积水引起的尿毒症所致。因此,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我院自1991~1997年间资料较完整的79例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伤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代谢、体温调节等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引起的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更成为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以往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是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不仅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而且极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或少施行导尿术,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20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加强了泌尿系统管理,实行间断导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发病率为20~40/100万。脊髓损伤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大。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手段也很丰富.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1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脊髓损伤造成膀胱功能失调而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等症状,极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兼以由于神经障碍引起尿路粘膜的预防能力降低,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常可并发尿路感染。长期的泌尿系感染容易导致肾功能的低下、衰竭,影响全身状态,延缓康复进程,甚至继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康复技术,解决膀胱功能失调,以预防脊髓损伤并发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膀胱护理经验。1 .留置导管:对脊髓休克期和处于脱水的多尿期或行尿道手术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刺激八穴为主辩证配穴治疗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采用电针刺激八穴为主,再根据虚实辩证配合不同穴位进行治疗,同时每位患者均接受排尿障碍的一般治疗。结果:104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国际LUTS评分及QOL评分方面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穴辩证配穴针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术的护理效果.方法:37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行间歇性导尿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WBC.结果:治疗4周后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残余尿量及尿WBC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可以维持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近似于生理状态,减少尿路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及其I}缶床效果,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力争减少尿路感染。方法:对21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期的训练,手法排尿期以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在3周内拔管者6例,26~55天拔管者15例。17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手法排尿者3例,伴有尿失禁者1例,需配合假性导尿。尿管留置时间缩短、尿路感染率降低。结论:利用留置导管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的方式,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达到接近生理状态,促进脊髓低位中枢与大脑间的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早期对膀胱功能进行积极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10.
电针八髎穴为主治疗脊髓损伤排尿障碍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结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64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穴并结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间歇性导尿治疗,治疗1-4个疗程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90.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59.4%,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电针八髎穴结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电针八穴为主治疗脊髓损伤排尿障碍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八穴结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64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穴并结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间歇性导尿治疗,治疗1-4个疗程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90.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59.4%,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电针八穴结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易造成病人不同程度的截瘫,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病人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功能恢复慢,治疗费用高,感觉痛苦。我院于2006—2008年收治了31例脊髓损伤病人,现笔者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募穴和下合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8例予膀胱训练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募穴和下合穴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记录2组排尿日记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日平均排尿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日平均单次排尿量升高(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日平均排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日平均单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充盈期逼尿肌压、残余尿量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充盈期逼尿肌压、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结论电针募穴和下合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能够改善患者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男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00例男性脊髓损伤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性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夫妻之间的性交成功率以及和谐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男性脊髓损伤患者在经过中药治疗和性功能障碍的相关康复训练之后,患者夫妻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性交成功率,使患者的生育问题等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可导致膀胱和排尿功能障碍,而长期使用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对该类患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的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和恢复膀胱一定的功能,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对脊髓损伤病人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对脊髓损伤病人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71-173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采用膀胱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20例,通过对患者平均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尿中白细胞数、清洁尿培养细菌数和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的日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少、残尿量减少、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排尿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症状评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是脊椎骨折与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表现常为四肢完全瘫或不全瘫。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下降。他们经常产生恐惧,焦虑,抑郁与暴躁,甚至绝望和轻生的念头。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应予以重视。我科自2003年5月到2010年5月对2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l例SCI排尿障碍且膀胱残余尿量〉50ml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关元、水道、气海、中极、上铿、次甥、中髂、下例、肛周)。结果:治疗2月后,显著改善9例,中度改善18例,轻度改善8例,无变化6例,总有效率85.37%。治疗后膀胱平均残余尿量,由治疗前(171.28±21.34)ml降至(69.89±12.28)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SCI患者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