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较住院期间使用盲穿与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忠者各个方面的优越性。结论: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1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较住院期间使用盲穿与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各个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和盲穿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43例采用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穿刺处渗血、肢体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有差异。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更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和传统PICC置管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和传统PICC置管,观察两组的局部血肿、导管感染、穿刺时间、1次到位数的发生率和反复穿刺组、1次到位组的血肿、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局部血肿、导管感染数、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次到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次到位组的血肿、感染数明显低于反复穿刺组。结论:B超引导下PICC置管,较传统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贾雁北 《新中医》2019,51(3):255-257
简版;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采用青鹏软膏辅助自我观察护理预防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106例行PICC置管术住院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自我观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青鹏软膏进行外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血管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留置PICC 的带教水平.方法 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对我科及会诊的82 例病人置管资料分析,统计置管操作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结果 82 例置管均获得成功,归纳出置管前及置管过程中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带教技巧.结论 重视评估、体位及环境准备,掌握与PICC 相关的血管知识,进行必要的B 超图像分辨知识培训,熟悉血管超声的功能健,具备熟练的PICC 操作基础和预防及解决风险的措施,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为初学者提供有效实用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导管尖端异位的方法。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采用传统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共156例,2011年4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共172例。置管成功后拍胸片确定导管头位置,比较两种方法的异位率。结果传统穿刺法异位率为17.31%(27/156)。改良穿刺法异位率为2.91%(5/172)。结论改良穿刺法能有效地降低PICC导管穿刺的异位率。  相似文献   

7.
陈敏桢  潘辰  杨琳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6):102-104,106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MST)置入中线导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MST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入中线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情况(置管耗时、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及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置管满意度。结果: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以及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满意度指数观察组为82. 22%,对照组为70. 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满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B超引导MST技术下置入中线导管耗时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管道留置时间,同时也能改进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Z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适用于于长期化疗、输注TPN、长期静脉输液周围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PICC目前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有德国巴德、  相似文献   

9.
钱爱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70-171
自1952年Au—baniac(法国)介绍了锁骨下腔静脉插管的方式,自此中央静脉导管治疗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大大加速中央静脉输液治疗的发展,免去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结合我院及肿瘤科室情况,因肿瘤内科治疗多数以化疗及对症营养支持治疗为主,许多患者需多疗程化疗和或长期静脉补液对症治疗,常常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许多患者因长期输液治疗未结束时外周浅表血管已经被破坏,给以浅表静脉穿刺造成很多困难,护理工作符合加大,不甚有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组织  相似文献   

10.
PICC以穿刺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广泛用于临床。但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会出现各种弊端。文章探讨了如何规范化护理长期留置PICC导管患者,以及PICC小组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冷疗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ICC置管系指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它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0.5~1a)的治疗通道,它具有安全、简便、保留时间长等优点,能有效地保护外周静脉网,是避免局部组织损伤的静脉通道。静脉化疗是白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化疗药物的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加上反复的静脉穿刺,常引起静脉炎或化疗药物的外渗,给患者带来了身心的伤害。现在,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PICC置管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的患者。但由于白血病患者特殊的病理改变,机体的凝血功能障碍,置管后需长时间的沙袋压迫及局部渗血,给患者带来了身心的痛苦和不便。为了能有效地解决压迫时间长及渗血的问题,我科对41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止血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便携式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法置管的效果。方法:将需PICC置管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盲穿法置管,观察组予以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静脉炎发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并发症降低,且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惠明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73-173
目的:探讨对PICC置管患者从体位、置管部位选择、外敷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细节的效果。方法:按置管日期的单双号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癌症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管理,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对日常生活等影响等。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降低(P<0.01),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细节管理,可降低导管堵塞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行穿刺置管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0例。对照组采用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置管,试验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并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置管后导管脱落、出血和皮下淤血以及血栓的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显著提高成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PICC置管术自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以其操作简捷、维护简单、使用安全、能有效地保护患者外周血管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迭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发症较少,同时能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PICC置管术现属于护士操作的范围,而在我们乳甲外科,PICC置管已成为了我们科室的专科护理项目。由于病人在置管前会对此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置管的过程中会有紧张感和担忧感,置管后又担心发生术后并发症或维护麻烦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在对病人的这些心理压力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和宣教,让其从本质上了解这项技术并接受这项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地减少在这个过程中病人的各种焦虑感、恐惧感,甚至是抵触感,使其真正了解置管目的,更加乐于接受护士为其置管并积极全力地与医护人员配合,从而确保能顺利成功地给病人置管,并且在置管后教会病人正确、合理、及时地对导管进行维护,以保证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可有效降低化疗过程中PICC导管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种不同PICC穿刺方法对高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拟行PICC穿刺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取传统方法穿刺,B组采取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2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技术应用于高龄患者置入PICC导管,可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惠明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17-1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并使用化疗药或各种高渗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并观察2组病人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病人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的患者。然而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6.63%~24.6%[1-2]。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在我院临床中的应用优势以及相关技术的把握。方法:穿刺化疗病人100例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套管针穿刺法行PICC置管。结果:治疗组的平均带管日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失败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为化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穿刺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ICU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取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术,对照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深静脉置管,可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